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 国际商务理论基础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
一、绝对优势论
1.理论概述
绝对优势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之前的重商主义学派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该理论系统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背景: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正值第一次产业革命初期,大机器的使用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大机器生产的产品本国难以消化,大机器需要的产品,本国也难以提供,因此需要扩大对外贸易,消除贸易障碍。但当时的英国所奉行的是重商主义理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因此,亚当·斯密在批判了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由贸易理论,使英国摆脱了困境。
2.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
①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②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③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且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④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充分就业,并且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间自由流动,但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
⑤当生产要素和其他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到另外一个部门时,增加生产的产品机会成本保
持不变。
⑥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⑦商品可以在两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不存在商品贸易的人为障碍,如政府干预等和运输成本。
⑧两国之间的相互出口值相等,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易的世界。
(2)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上述内容表明:斯密在衡量绝对优势时采用了劳动生产率或单位产品的劳动生产成本的指标(由于其理论中假设只有劳动一种要素),并且是用生产率或成本的绝对数值来衡量。
按照斯密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优势在于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先天优势来源于一个国家独特的气候、地理、自然资源条件以及传统的工艺技能;后天优势主要来自于一个国家生产技术上的优势。
(3)绝对优势理论示例
表1-1 绝对优势理论示例
分工前 | 分工后 | |||
小麦 | 布 | 小麦 | 布 | |
法国的劳动投入 | 100 | 100 | 100+100=200 | |
英国的劳动投入 | 150 | 50 | 国际贸易专业排名 | 50+150=200 |
总产量 | 2单位 | 2单位 | 2单位 | 4单位 |
如表1-1所示,法国在小麦的生产方面比英国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方面比法国有绝
对优势。如果两国按照绝对优势分工,法国将原来生产布的100单位劳动转移到小麦的生产上,共可生产2单位小麦;英国将原来生产小麦的150单位劳动转移到布的生产上,共可生产4单位布。两国分工的结果是,用相同的劳动投入,比分工前多生产了2单位布。这2单位布通过交换,在两国间进行分配,对两国都有利。因此,各国不应限制进口,而应进行自由贸易。
3.理论评价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绝对优势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博弈”,为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该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解释如果两个国家中有一国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时所进行的分工与交换,条件苛刻,局限性大。
(2)虽然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不能说明在国际交换中是否是等价交换。
二、比较优势论
1.理论概述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没有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双方是否还会进行国际分工、产生国际贸易并能分享国际贸易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回答了这一问题。
背景:1815年英国政府推行《谷物法》(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藉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它规定了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维护贵族地主阶级,伤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基本相同,差别是两国在相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2)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其基本思路如下:
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成本差异→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国际贸易的产生
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商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商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因此,他认为国家应该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
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最为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