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两次战争
两次战争
一、单选题
1.战争前后,由于走私和外来商品输人,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如表是该时期白银与制钱兑换数值表,据此可知(     
白银与制钱兑换数值表
公司员工管理
年份
1821年
1828年
1838年
1845年
1850年
一两白银兑换制钱数
1000
1337
1638
2024
2230
A.清朝对外贸易畸形发展    B.清朝财政日益枯竭
C.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人民负担日益减轻
2.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
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没有如果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3.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要么颁诏召回,要么要求各朝贡国押解华侨归国。1860年,清政府第一次从国际法理的立场关注华侨并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加以保护。据此分析,晚清政府侨民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对大清子民的持续关爱    B.朝贡外交已经被近代外交所取代
C.华侨经济实力足以弥补晚清财政    D.受西方人权观念和国际法的影响
甄嬛历史原型
4.1861年,咸丰皇帝正式批准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派恭亲王奕诉、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待“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时,“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一举措()
A.力图打破闭关锁国状态    B.促使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宣告传统宗藩体系解体    D.意在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5.战争后,列强入侵加剧,帝国主义的原料掠夺贸易促使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与此同时,围绕着大宗农副产品出口的增长,相关民族加工工艺同步获得发展。这表明(     
A.农副产品贸易处于顺差状态    B.列强经济侵略具有双重性
C.国内经济作物得以长足发展    D.民族工业产生条件已具备
6.对于不平等条约中给予列强各种权益的内容,清政府的官员们尚未从是否平等的角度思考,而是抱着“怀柔远人”的心理,或将其视为“投以肉食”的羁縻“制夷之道”,并认为“无伤于国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12306几点放票
A.意识到要向西方国家学习    B.国家主权意识较淡薄
C.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具有一定的世界眼光
7.战争结束后不久,魏源就搜集材料撰写《道光夷艘征抚记》一书,此书记述了战争的经过,并揭露了英国走私、发动侵略战争的种种罪行。因魏源恐以文字招祸,故该书一直只有未署名的抄本流传,直到光绪四年(1878年)才更名为《道光洋艘征抚记》并加以刊印。这可用于说明晚清时期
A.舆论环境的保守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经世思想的复兴    D.大众传媒的发展
8.19世纪中期以后,滇铜的北运与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因此导致全国各地制钱出现普遍短缺的现象,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钱荒”状况接踵而至。这一现象的出现
A.源于云南的严重自然灾害    B.暴露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利于缩小清朝的贸易逆差    D.为农民起义提供了导火线
9.《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材料中所涉及的战争(     
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
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冲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侵略性
11.中国最早西式饭馆出现在战争前的广州,上海开埠,日益繁荣,欧美各国洋人纷纷到上海,西式餐饮业重心移到上海。这说明上海(     
A.西餐开始兴起    B.经济超过广州
C.民族工业兴起    D.已变为殖民地
12.近代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包含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割香港岛给英国”等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堂堂天朝大国,现在竟被西方一个夷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有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据记载,战争前后白银大量外流,1831年外流超500万两,战争后十年间,
白银外流量高达一亿五千万两以上。这最有可能(     
A.促进清政府自身不断进行改革    B.推进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
C.引发如太平天国式的农民起义    D.加快西方进一步侵略中国
15.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    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16.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下表相关信息可用于说明(     
国别
作家
作品
主要内容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主人公陈攀于1857年作为劳工离开福建到美洲种植园扎根,后与黑奴结婚,塑造了跨中、古、美三国的华裔家庭。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行李》
主人公尼古拉斯·唐克和中国仆人范倪于19世纪下半叶远度重洋向古巴贩运华人苦力的惊心动魄的经历。
A.殖民活动引发美洲族巨大变化    B.近代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贡献
C.近代中外文学作品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的流散方向
18.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19.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是指(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雅克萨之战
男士护肤哪个牌子好
20.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自弃王化”,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查,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一转变(     
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
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
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
21.1844年,在中美《望厦条约》谈判时,美方提出美国船只进口停泊,“请中国统辖护理,倘遇别国凌害,仍请中国代为报复”。而清朝谈判代表耆英却要求修改为“合众国贸易船只进中国五港口湾泊,仍归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营,中国无从统辖。倘遇有外洋别国凌害合众国贸易人民,中国不能代为报复”。这反映了(     
A.耆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B.美国未能获取侵略权益
C.清廷缺乏外交主权意识    D.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22.高一某班学生在进行专题学习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①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②改革开放后较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③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该城
市最可能是(       
A.上海    B.厦门    C.深圳    D.广州
23.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
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    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24.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技术成熟后,由英国向法、德、美等国传播,稍晚些影响到俄国和日本。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欧美多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尤其惹人注目,“德国制造”成为了精品的代名词,这让拥有众多商品倾销市场的英国黯然失。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A.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B.导致了西方列强两极分化
C.为商业的革新指明了方向    D.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
25.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80万人,而英国当时全国军队也只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中英兵力如此悬殊,但中国还是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避战轻敌    B.国家综合实力的差距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    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26.有学者认为,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人了封建主义禁铜着的神圣王国",这是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这一观点(     
A.揭示了战争的本质特征    B.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C.混淆了武装侵略与文明传播    D.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落后
27.恩格斯论述第二次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
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其旨在揭露(七夕留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正规作战方法    D.清政府开展了救亡图存运动
2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对此作了补充:“京都不在通商之列。”这说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