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通过对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战争是中英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
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二次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1)苍井空第二梦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
A、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C、第二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依据:第二次战争是第一次战争继续,第二次战争发生在1856年。第一次边塞诗人有哪些
战争是在1842年就已结束,由于时间相隔较远的原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次战争继续关系,所以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吗?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详见课件。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课后练习
四 板书设计:
一、第一次战争
(一)背景:1、西方强大(根本原因)
经典的qq签名 2、中国落后(提供条件)
3、虎门硝烟(直接原因)
(二)过程:1840年 开始;1842年 结束
(三)结果:中英《南京条件》
1、内容:开通商口岸
2、割地
3吉利 美人豹、协定关税
4、领事裁判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
(四)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五)战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根本原因
二、第二次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二)经过:1856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开始;1860攻占北京,战争结束
(三)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影响:清政府权利结构变化
洋务运动兴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