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讲义:第16课+两次战争及答案
16课 两次战争
历史纲要导引
两次战争
认识到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格局,1840年战争爆发,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561860年第二次战争
史料实证
qq改密保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两次战争进程,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三元里抗英事件的性质与意义
历史解释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战争爆发前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差异,理解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家国情怀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林则徐、魏源、徐继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知识点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
(1)英国: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大年初一吃什么最吉利新疆地区。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2写雨的诗句.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
(3)武备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
(4)社会阶级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学习聚焦]
战争前夕,英国和其他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却浑然不觉。
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不了解外部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知识点二 两次战争
1战争
(1)虎门销烟
战争前,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前
广州严厉禁烟。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的道德心。
(2)过程:英国大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初中生不想上学议会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2.中英《南京条约》及相关条约的签订
动车是不是高铁(1)主要内容:
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2)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3)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主要影响
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
婚礼策划书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3.第二次战争
(1)英法两国挑起第二次战争
英国等侵略者从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
(3)《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实现了贸易合法化。
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