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1、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着明显的歧视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反映出《南京条约》是一个屈辱的条约
2、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货 物 | 单位 | 1843年前的旧税率(%) | 1843年新税率(%) |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的百分数(%) |
棉花 | 担 | 24.19 | 5.56 | 77.02 |
棉 纱 | 担 | 蹲踞式起跑13.38 | 5.56 | 58.45 |
头等白洋布 | 匹 | 29.93 | 6.95 手机积分兑换商城 | 75.78 |
二等白洋布 | 匹 | 32.53 | 6.95 | 78.64 |
本洋布 | 匹 | 20.74 | 5.56 | 73.19 |
斜纹布 | 匹 | 14.92 | 5.56 | 62.73 |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3、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下面是部分学者对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的原因
6、《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7、战争后,中国经济日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其表现是( )
①外国商品日益占据中国市场 ②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近代工业
④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⑤自然经济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8、“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 )
A.17世纪前期 B.18世纪前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前期
9、“康乾盛世”结束仅60多年,中国就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造成此情况的相关因素是( )
皎月rq技巧A.清朝以天朝大国自居,对外完全隔绝 B.乾隆后期大量走私进入中国
C.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 D.禁烟运动限制了中外贸易
10、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A.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11、在不平等条约的条款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直接造成严重损害的是(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自由传教 D.领事裁判权
12、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
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 洋纱、洋布的进口 单位:千海关两 | ||
年份 | 洋纱 | 洋布 | |
1867 | 1,450 | 11,671 | |
1877 | 2,841 | 15,959 | |
1887 | 12,590 | 24,457 | |
1892 | 22,059 | 30,554 |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变化;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析这种情况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比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确实,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与中国人对商业的鄙视态度是无法共存的。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与通过变化获得的进步思想,推动了西方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不幸的是,满清宫廷与中国的士大夫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因此,中国与西方碰撞时便显得极其痛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是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战争前后差异》
材料三 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dnf深渊怎么打——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冲突表现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战争是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2、A
解析:题干中1843年以前的税率均较高,而1843年以后的税率均较低,这是因为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有中英两国协定关税的要求,故A项正确;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税率降低后,大量西方商品输入中国后所产生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急
于打开中国市场是其发动战争的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战争的影响,故D项错误。
3、A
解析:材料是指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英国通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这一特权。
4、C
解析: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故A项错误;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考察战争原因,故C项正确;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战争的原因,符合革命史观,故D项错误。
5、B
解析: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对外扩张,并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战争的爆发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说法没有点明战争的实质。
6、C
解析: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材料。
7、D
解析: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③;自然经济仍是主要经济模式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特点,与半殖民地特点不符,排除⑤,正确答案是D。
8、C
解析:“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卖至中国”反映的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要买棉花(原料),这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卖给中国发生在战争前。所以C选项正确。
9、C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需要大量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所以挑起战争,中国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与之相关的是C。
10、D
解析: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于是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D项正确。
11、A
解析:协定关税可以使大量廉价的外国工业品充斥中国市场,挤占民族工业市场,这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损害。
12、B
解析:材料中的“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说明当时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排
除A项;C项说法有误;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13、(1)
冰箱夏天调到什么档位最合适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影响:逐步瓦解我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我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2)
破坏: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加剧了贫困和落后。
机遇:带来了近代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4、答案:
(1)国际体系上:中国朝贡体系,讲究尊卑有序原则。英国外来交往体系讲究平等原则
国家类型上:中国王朝统治,英国民族国家
治理模式上:中国人治,西方法治excel表格打不开
经济模式上: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下手工劳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下机器生产
经济观念上:中国重农抑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思想观念上:中国思想专制,西方思想解放
外交体制上:中国闭关锁国,西方海外扩张。
(2)政治转型: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