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少年报阅读的文章内容
《最后一张“鬼票”》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主人公江晓明正在学校里上课。突然有同学告诉他班级外面来了几个“怪物”,这些人进来之后,先到处翻箱倒柜,再拿起东西往嘴巴里送…接着又闯进教室把一位老师打伤了。下午放学时,全校许多男生都看见了从隔壁班走出来的江晓明和那几个陌生人——他们穿着古代的服装,拿着类似棍子的武器,像黑帮电影里的坏蛋,在街道上横冲直撞地行凶!随后,大家发现许多老师、女生被杀死在校门口…惊魂未定的学生们回到教室后向警察报案。
文章开头就写了去看电影要“凭票入场”;因为考试没及格而受父亲责骂;母亲准备给她买新书包;自己在班级读过的一本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等等,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少年江晓明的心情:不知所措,恐惧无助。但当他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靠近电影院时,却听说只能凭借两张印着黄油墨的纸币才能观看电影,没带钱的孩子还得等一会儿,而且得有“通关证”——用笔画在纸币上一个符号作为“护身符”。江晓明不信邪,拿起钢笔在纸币背面画了一条奇特的符号,于是就轻松进入影院,并且坐在中间偏前排的位置。当然也遇到了麻烦,刚看到一半,有个农村妇女站在台阶上扯嗓子哭,而且越哭越厉害,竟像发疯了
文章主演的电影一样。电影散场后,人纷纷涌出影院,江晓明却发现许多人都挤在售票窗口前,焦急地询问卖票的阿姨什么时候能够买到票?原来,影片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所有座位上的钱收齐,再加上维修费、保险费、清洁费等,总共收了180元。影院经理立即将180元交给了工商局。江晓明终于弄懂了这部电影为何叫做《最后一张“鬼票”》。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我们周围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每次坐车都需要购买两张票,甚至有些景点、商店、医院还存在这种现象,让游客觉得很不方便;还有旅馆住宿也是如此,住宿的房间数量有限,让游客感到很不舒适;再者,各个旅游区域对待外国游客与对待中国游客的态度截然相反,令人气愤…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