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如何引导当代⼤学⽣树⽴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
⼀、背景分析
在任何⼀个社会⾥,⼤学⽣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智⼒体。他们的⼈⽣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他们在社会转型中的⼼路历程,⼜常常为⼈们观察和认识⼀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提供独特的视⾓,其⼈⽣价值取向反过来⼜成为社会变迁的晴⾬表。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开始就不是⼀种单纯的经济⾏为,它引起了⼈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活⽅式等⼀系列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深⼊,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加剧了中西⽂化的碰撞和传统道德与现代⽂明的冲突。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发⽣了剧变,⾼等教育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当代⼤学⽣的⼈⽣价值取向。根据调查我们很容易得出我国⼤学⽣⼈⽣价值观的现状:
1、缺乏远⼤理想,没有⼈⽣⽬标。
缺乏远⼤理想,但⼜⾃负,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客观地讲,现在的⼤学⽣,有相当⼤⽐例的⼈没有理想,没有奋⽃⽬标,整天像⼀只⽆头的苍蝇,浑浑噩噩地混⽇⼦。但是这⼀部分⼈往往⼜很⾃负,⽬空⼀
切,认为⾃⼰今后⼀定会成就⼀番事业,不能理性地看待⾃⼰所掌握的“资本”,夸张地认为⾃⼰肯定⽐他⼈强。但是,他们却不⾏动,整天沉溺于各种幻想中。他们只
是“空想家”,但绝不是“实⼲家”。
2、重视才能提⾼,轻视道德培养。
⼀些⼤学⽣认为,个⼈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的学识,才能,机遇和⼈际关系,⽽与个⼈品质⽆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些⼈把精⼒放在加强⾃⾝的专业知识⽅⾯,⽽在个⼈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利益⽽见利忘义。
加强对⼤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校思想政治⼯作的⼀项重要任务。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校对⼤学⽣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还没有形成⼀个⼯作体系,还处于分散的,⽆系统的状态,构建引导⼤学⽣树⽴正确⼈⽣价值观⼯作体系已经势在必⾏。
3、奉献精神减弱,索取意识增强。
⼈⽣的⼈⽣价值,蕴含这个⼈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今天,随着经济体制的改⾰,我们党和国家⽐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个⼈正当利益的满⾜,并⼒求使⼈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发展和发挥,加之社会上分配不公现象的客观存在,社会财富过分向少数⼈倾斜,⼈们的⼈⽣价值观念随
之发⽣了重⼤变化。据调查,在“贡献与回报”问题上,58.4%的学⽣选择“既要多贡
献,⼜讲多回报”,30%选择“多贡献,少回报”,11.3%选择“只讲贡献,不讲回报”,4.9%选择“以最少的贡献,获取最⼤的回报”。这说明⼤学⽣的⼈⽣价值观更趋于实际。
4、追求奢侈享受,摒弃艰苦奋⽃。
随着改⾰开放的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和发展,出现了⾼收⼊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消费为荣,⼤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态的躁动和失衡⼤学⽣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学⽣不考虑⾃⾝的经济承受能⼒,⽽追求超前消费。在⼀些⼤学⽣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追求⾼档消费成风,他们把⾼消费看作是⼀种排头,⼀种个⼈价值的体现。
5、崇尚拜⾦主义,倾向功名利益。
在⾦钱诱惑下,很多学⽣把挣钱作为⼈⽣的唯⼀追求,把⾦钱看得⾼于⼀切,把⾦钱看为了衡量认识价值的唯⼀尺度,将发财致富视为他们⼈⽣所追求的最终价值⽬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感逐渐淡漠,因⽽他们把主要的精⼒都放在了挣钱上,对学习漠不关⼼,对班级集体活动概不参加,有的为追逐财富甚⾄逃课旷课,放弃学业选择经商…他们把⾦钱的多少视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这种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和择业时存在明显的功利⾊彩。现在⼤学⽣的“到外企去,到外国去,到挣钱最多的地⽅去”与上世纪五六⼗年代⼤学⽣的“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去”形成鲜明的对⽐,是⼈⽣价值观功利性的有利证明。
6、注重个⼈价值,淡薄社会价值。
个⼈是⼈⽣价值的主体,社会也是⼈⽣价值的主体。个⼈⼈⽣价值⽬标、⼈⽣价值取向的选择究竟是从⾃我出发,还是着眼于社会性,是个⼈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社会本位⼈⽣价值观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过巨⼤的推动作⽤。
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学⽣在追求⼈⽣价值过程中不断反思,其⼈⽣价值观向个⼈本位转移,“⾃我设计”、“⾃我成才”、“⾛⾃⼰的路,让别⼈去说吧”等,⼀度成为不少青年⼤学⽣的座右铭,⽽部分学⽣过分注重个⼈⼈⽣价值的实现,其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组织纪律及合作精神不强,带着浓厚的个⼈⾊彩。
⼆、引导意义
⼈⽣价值观是因为⼈不同的世界观⽽产⽣的不同的对⼈⽣的⽅法论,是⼈们在认识、评价⼈⽣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可分为⼈⽣观,价值观来讲。⼈⽣观主要内容是对⼈⽣⽬的、意义的认识和对⼈⽣的
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死观等,是⼈们对⼈⽣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是⼈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
⾼等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素质⼈才的园地,⼤学⽣毕业后将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故当代⼤学⽣能否树⽴起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前,我国当代⼤学⽣⼈⽣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当代⼤学⽣⼤多⽣长在⼗⼀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开放的年代中。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学⽣能认识到⼈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且也包括个⼈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不少⼤学⽣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的主要政治选择,⽽他们在申请⼊党和⼊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作、⽣活上严格要求⾃⼰,并起到表率作⽤。然⽽,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学⽣的⼈⽣价值观向“⾃我”倾斜,被“⾦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价值观产⽣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当代⼤学⽣的⼈⽣价值观的引导刻不容缓。
三、引导内容
1、树⽴远⼤理想,明确⼈⽣⽬标。
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标是形成实现⼈⽣价值的基础,要引导⼤学⽣树⽴⾃⼰的远⼤理想与⼈⽣⽬标。
理想是⼈⽣的精神⽀柱,是青春的光和热,是⼈⽣航⾏的指南针。⼀个⼈⼀旦确⽴了崇⾼的理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就会产⽣⼀种不达⽬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这种意志的⼒量,就是⼀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种视死如归、⼤义凛然的英雄⽓概。
⽬标是每⼀个⼈努⼒进取的发动机和原动⼒,也是检查⾃⼰建树的衡量标尺。作为⼈们现实的出发点和将来要达到的归宿,⽬标决定了⼈们前进的⽅向,航⾏的坐标。⽬标需要我们不断坚定⾃⼰的信念,提⾼⾃⼰的勇⽓。在现实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前进⽅向和努⼒程度,为实现⾃⼰的⼈⽣定位不懈努⼒进击。
2、重视知识学习,强化成才意识。
知识的学习和成才意识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努⼒掌握专业知识,强化成才意识,教育引导学⽣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个⼈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
在学习⽣活中,随着⼤学⽣⾃我意识的增强,积极地加以⿎励和引导,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务实,讲求效率的观念,使⼤学⽣在⼈⽣价值取向上更好地把个⼈奋⽃⽬标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在价值观教育中,有意识引导学⽣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当代社会将更重视个体知识、智慧、才能的充分发挥,更强调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独⽴⾃主作⽤。引导⼤学⽣的成才意识增强,也是引导⼤学⽣对⾃⾝价值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有依靠⾃⼰的努⼒,投⼊社会,参加激烈的⼈才竞争,才能为⾃⼰创造光明的前途。
3、塑造健全⼈格,培养⾼尚情操。
健全的⼈格和⾼尚情操是实现⼈⽣价值的前提,要引导⼤学⽣利⽤⼤学时光塑造健全的⼈格和培养⾃⾝的情操,养成积极向上的⽣活态度,引导⼤学⽣努⼒学习知识与经验,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建⽴新的⼼理结构,树⽴⽣活信⼼,脚踏实地的作风,具有团队精神,发扬诚实守信,不怕困难,勤劳勇敢,艰苦奋⽃,孝敬⽼⼈的传统精神,做到修⾝养性,完善⼈格。
⼀个⼈要健康成长、成才,离不开科学⽂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体⼼理素质的有机结合。⾼尚的情操来⾃于⽣活平时的点点滴滴。乐于助⼈,知恩图报,孝敬⽗母等都是需要⾃⼰付出的。
4、提⾼思想境界,加强品德修养。
思想品德的修养是实现⼈⽣价值的重要保障,要引导⼤学⽣加强个⼈思想品德的修养,确⽴正确的道德⾏为标准,注意⼈⽣价值观上出现的“世俗化”倾向,形成⾃觉遵守道德规范和纠正不良⾏为的良好风⽓。
引导⼤学⽣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我修养的⾃觉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课堂活动,积极向先进⼈物学习,学⼈之长,补⼰之短,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严于解剖⾃⼰,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要有勇于⾃我批评的精神,做到思想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
思想品德修养是⼀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具有⾼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狠下功夫。思想品德修养,贵在⾃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积⽉累就会取得长⾜的进步。
5、⽴⾜社会需求,实现个⼈价值。
个⼈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是实现⾃⾝价值的有利因素,引导学⽣把个⼈奋⽃⽬标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增强⾃我意识和竞争意识。
⼈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引导⼤学⽣把实现⼈
的社会价值放在⾸位,在为社会、他⼈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价值。⾃觉遵循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觉站在最⼴⼤⼈民的⽴场上,进⾏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引导当代⼤学⽣意识到作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应该树⽴崇⾼的理想,始终把个⼈价值⽬标的实现与祖国⼈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服从社会价值⽬标,努⼒学习科学⽂化知识,积极投⾝到创造历史的伟⼤实践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民齐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的价值。
四、引导⽬的
通过各种途径和⽅式,帮助⼤学⽣清醒的认识社会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对⼈才的要求,帮助他们科学的做好⾃我评价并科学规划⼈⽣⽬标和奋⽃路径,进⽽实现⾃⾝的⼈⽣价值,并以之为指导努⼒拼搏。⼀个⼈的能⼒有⼤⼩、职业有不同、职位有⾼低,但只要科学认识⼈⽣价值观,树⽴远⼤的理想,明确⼈⽣奋⽃⽬标,塑造健全的⼈格,培养⾃⾝的⾼尚情操,加强个⼈思想品德修养,重视知识学习,强化成才意识,实现个⼈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不为狭隘私⼼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就能够不断实践⾼尚的⼈⽣价值。正像⽑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精神的⼈,才是“⼀个⾼尚的⼈,⼀个纯粹的⼈,⼀个有道德的⼈,⼀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个有益于⼈民的⼈”。
五、核⼼观点
1、⼤学⽣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价值观的树⽴对当代⼤学⽣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重要的作⽤。当代⼤学⽣能否树⽴起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树⽴正确的⼈⽣价值观对当代⼤学⽣起着⾄关重要的作⽤。
2、在引导⼤学⽣树⽴正确的⼈⽣价值观时,我们应该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探索新时期⼤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加⼤对⼤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度,通过宣传灌输,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中国两弹之父是谁3、为了实现⾃⼰的⼈⽣价值,⼤学⽣应当把勤奋学习作为⼈⽣进步的阶梯,坚持发扬民族精神,发扬中国的传统精神,做到艰苦奋⽃,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培养爱国情怀、改⾰精神和创新能⼒,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把个⼈发展寓于民族复兴之中,在全⾯建设⼩康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价值。
4、⼤学⽣要实现⾃⾝的⼈⽣价值,要树⽴远⼤的理想,明确⼈⽣奋⽃⽬标,塑造健全的⼈格,培养⾃⾝的⾼尚情操,加强个⼈思想品德修养,重视知识学习,强化成才意识,实现个⼈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
六、引导路径
1、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介绍英雄或者青年楷模的事迹,航天英雄吴⼤观、两弹之⽗钱学森等,以及荆州长江⼤学⼤学⽣为救两名落⽔少年,少年获救⾃⼰却不幸被江⽔吞没,英勇献⾝等英雄事迹,不仅可以提⾼⼤学⽣的思想认识,还可以培养⼤学⽣在紧要关头勇于承担责任,不计得失,不讲报酬,挺⾝⽽出,勇于奉献的品质。
在进⾏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参与的积极性,更要注重培养⼤学⽣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边事情的感恩之情。以“学习“10.24”英雄集体事迹 ,树⽴正确价值观和⼈⽣观”活动为例,参考范例如下:“10.24”英雄集体事迹的⼈梯精神是⼀种⼤⽆畏的英雄⽓概,展⽰了齐⼼协⼒的品格,展现了⽆私、⽆我、利他、利⼈的精神,作为当代⼤学⽣,作为当代进步青年,我们要积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18位英雄为榜样,顽强拼搏,在奉献中实现⾃我价值。
⾸先,活动组织者针对此次的活动性质确定活动的举办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先观看“10.24”英雄集体事迹视频,然后让同学们交流感想,紧接着可以举办⼀次辩论赛,将活动推向⾼潮。与此同时,组织者还应该将各种突发事件考虑清楚,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打好基础。
第⼆,在预先定好的地点观看视频。
第三,参与者观观看视频后畅谈感想,相互交流,加深对这⼀事件的认识,从⽽引发对⼈⽣价值观的思考。
第四,组织者可以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内容,确定辩论赛的辩题,然后组织同学们举办辩论赛。
第三,在活动结束后,对此次活动进⾏总结、宣传,使更多的⼤学⽣领悟到这次活动的精神。
在活动组织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观看视频,畅谈感想以及辩论赛三个项⽬的举办要成为⼀个整体,思想要⼀致。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援教育、公益活动等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系民族命运,⼼系国家发展,⼼系⼈民福祉,⾃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度的社会责任感、崇⾼的奉献精神。
在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不仅要保证服务和实践的质量,更
要着重培养⼤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学⽣探访敬⽼院的实践活动为例,参考范例如下:
中国⼈盛⾏的是:“百善孝为先”,从历史⽂化传承来说,尊⽼敬⽼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传和⾝教向我们传播做⼈的道理。关爱⽼⼈使我们每个⼈都应做的义务。
⾸先,组织者在活动正式举办开始之前要做好准备⼯作,例如活动时间的确定,对活动地点的提前了解,特别市活动组织者要提前联系好敬⽼院,做好沟通,以免影响到敬⽼院的正常活动。
第⼆,组织者要做好宣传⼯作,并将活动流程详细告诉每⼀位参与者,使他们了解这次活动的流程,从⽽能更好地积极投⼊到本次活动中。
第三,在本次活动中,参与者们可以提前做好物资准备,根据对敬⽼院的了解,商议送给⽼⼈们的礼物等。
第四,活动现场,参与者在敬⽼院慰问⽼⼈,例如陪⽼⼈们聊天,给表演节⽬,与⽼⼈下棋等,让⽼⼈们感受到我们送去的温暖。
第五,活动结束,每个⼈回来后都要上交实践报告,内容可以包括⾃⼰在敬⽼院的实践经历和⼼得体会等。
3、科技⽂化活动。举办多项科技⽂化活动,⽐如创业计划⼤赛、⽹站设计⼤赛、数学建模⼤赛、电⼦设计⼤赛、校园读书荐书⼤赛等,可以让同学们以个⼈形式或者组团形式参与,不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交流的能⼒,也可以促进⼤学⽣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位发展。
在进⾏相关的科技⽂化活动时,要着重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通过⽐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提⾼专业技能,让他们在⽐赛中认识到⾃⾝的优势以及不⾜,在⽐赛中成长。以举办校园读书荐书⼤赛为例,参考范例如下:⾼尔基说:“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当代的⼤学⽣,要多读书,多
思考,读好书,读经典,并且要有⾃⼰独特的见解。”好读书,读好书,通过举办校园读书荐书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修养品性、提升境界,⽽且读书可以促进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同时也给⼤家提供⼀个展现⾃我,提升⾃我的平台。
⾸先,活动组织者要进⾏策划活动的整个流程,从活动举办的形式,活动流程,活动举办地点的选择,活动持续的时间,活动的宣传到活动参赛者的报名⽅式,参与者的选拔⽅式以及活动的邀请嘉宾等等,这些都要提前考虑周全并且做好相关准备。
第⼆,对此次活动进⾏⼤⼒宣传,例如做展板,拉条幅,将信息发布到校园⽹等让同学们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
第三,让参与者通过上⽹搜集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等形式确定⾃⼰要讲解的书籍,并对他们进⾏⼀些相应的培训。
第四,活动现场,邀请嘉宾,各个团队对⾃⼰所选的书籍进⾏诠释,嘉宾点评,现场投票进⾏评⽐。
第五,活动结束后,及时进⾏宣传,带动更多的同学们去读书,读好书。
在活动组织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发动同学们的主体意识,让同学们参与到活动组织的全过程中,积极引导同学们的读书热情。
七、相关资料
图书以其激扬的⽂字,⽣动的描写对⼈⽣价值观的阐述和引导有其不⼀样的作⽤。⼀本好书同样可以激起我们的思想的潮⽔,引导⼤学⽣树⽴正确的⼈⽣价值观。
《太阳照常升起》作者:欧内斯特〃⽶勒尔〃海明威
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次世界⼤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阿施利夫⼈相爱,夫⼈⼀味追求享乐,⽽他只能借酒浇愁。两⼈和⼀帮男⼥朋友去西班⽛潘普洛纳参加⽃⽜节,追求精神刺激。夫⼈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九岁的⽃⽜⼠罗梅罗。然⽽,在相处了⼀段⽇⼦以后,由于双⽅年龄实在悬殊,⽽阿施利夫⼈⼜不忍⼼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边,尽管双⽅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起。这是海明威的第⼀部长篇⼩说,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代”的代⾔⼈。
《别了武器》作者:欧内斯特〃⽶勒尔〃海明威
美国青年福瑞德⾥克〃亨利在第⼀次世界⼤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次执⾏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凯瑟琳的悉⼼护理,两⼈陷⼊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利部队撤退时⽬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没有任何借⼝》作者:(美国)费拉尔﹒凯普著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个⼴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个字。“没有任何借⼝”是美国西点军校奉⾏的最重要的⾏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位新⽣的第⼀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项任务,⽽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借⼝,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其核⼼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锋》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姆
主⼈公拉⾥这个⼈是⼀次⼤战的产物,⽽他反映的时代——两次⼤战之间的时代——则是欧洲中⼼主义的黄昏时代。在这个时期,世界⽂化中⼼虽则仍在欧洲,⽽欧洲的⽂化中⼼,在⽑姆看来,⽆疑在法国,但它已经不能给来此寻求⼈⽣真谤的⼈以满意的回答了。拉⾥在巴黎博览书,学会了⼏种语⾔,但是,巴黎和法国只成为他的中途岛;他最后带加去的,既不是恩夏姆神甫要把他当迷途羔⽺圈回去的天主教,也不是他想从波兰矿⼯考斯第⼝中探听的神秘主义,⽽是印度的吠陀经哲学等。
《飘》作者:玛格丽特〃⽶歇尔
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歇尔创作的⼀部具有浪漫主义⾊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说。主⼈公斯
佳丽⾝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强不息的精神,⼀直令读者为之倾⼼。这部经久不息的⼩说感动了⽆数的读者。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影⼜名《乱世佳⼈》。
《杜拉拉升职记》作者:李可
《杜拉拉升职记》被誉为⽩领⼥性的职场宝典,讲述了都市⽩领杜拉拉从⼀个默默⽆闻的职员,经过⾃⼰的不懈努⼒,成长为⼀个企业的⾼管的故事。
影视作品通过其丰富形象的表达⽅式,对社会⽣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进⾏诊释,对⼈性、伦理、道德进⾏分析,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珍亲情、友情和爱情,学会理解和宽容,培养积极向上的⽣活态度。
《三⼤傻⽠⼤闹宝莱坞》
印度影⽚《三个傻⽠⼤闹宝莱坞》讲述皇家⼯程学院的学⽣兰彻利⽤其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周围的⼈,打破学院"成绩就是⼀切"的传统观念,最终实现⾃⼰和同伴们梦想的故事.影⽚以⼀种诙谐幽默的⽅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向观众传达了乐观向上、永不放弃的理念,其中对于亲清、友情、爱情的描述会让⼤学⽣树⽴积极乐观的⼈⽣态度,珍爱⾃⼰和他⼈等⽅⾯有着积极的作⽤。
《阿⽢正传》
阿⽢于⼆战结束后不久出⽣在美国南⽅亚拉巴马州⼀个闭塞的⼩镇,他先天,智商只有75,然⽽他的妈妈是⼀个性格坚强的⼥性,她要让⼉⼦和其他正常⼈⼀样⽣活,她常常⿎励阿⽢“傻⼈有傻福”,要他⾃强不息。⽽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他不仅赐予阿⽢⼀双疾步如飞的“飞⽑腿”,还赐给了他⼀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阿⽢与⾦发⼩⼥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个受⽗亲“虐待”的⼥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开始了他⼀⽣不停的奔跑。
阿⽢在影⽚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对⼈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对⽣活。
他把⾃⼰仅有的智慧、信念、勇⽓集中在⼀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学的⾜球场、跑过了炮⽕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舞出我⼈⽣》
这部苦甜参半的青春故事,更像⼀个关乎梦想变为现实的美妙童话。每个⼈都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但有的⼈遇到的只是挫折。他,来⾃巴尔的摩的底层社会,⾝份卑微却⽬中⽆⼈,寻求⼀切机会拼命想摆脱这种不如意的⽣活,跳舞就变成了他唯⼀能够释放灵魂剧照。
《当幸福来敲门》
你刚刚拿到⼤学⽂凭,雄⼼勃勃,希望在事业上⼤展⾝⼿,可是⼯作的过程渐渐泯灭了你的雄⼼。⽐你有学历、有能⼒、有势⼒的⼈多如⽜⽑,四处碰壁后怎么办?这时候,你可以看这部⽚⼦。想想再怎么样,你也⽐威尔〃史密斯演的男主⾓好吧!他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涉⾜⼀个完全没有经验的领域,并且最终赢得了⾼层的⾸肯。相信⾃⼰,他⾏,你也⾏!
⼋、引导案例
(⼀)"学习“10.24”英雄集体事迹 ,树⽴正确价值观和⼈⽣观"团⽇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