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精神遗产
钱学森的精神遗产
作者:沈海晨
来源:《检察风云》2012年第18
        据《中国青年报》在2003年进行的一次电话抽样调查,调查的题目是:谁是中国首席科学家?问题一出,结果钱学森以33.2%的提名率成为中国首席科学家,第二位是华罗庚,第三位是袁隆平,这是通过民选得到的数据,可以说公信力极强,代表着民意。然而在中国两弹之父是谁200510月,中央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校区建立钱学森图书馆,并将此馆设置成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仰望星空的人民科学家,用自己的人生带给大家的精神遗产。
        走进钱学森图书馆,是因为201112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自此,国内首座国家级科学家纪念馆在上海落成了。钱学森图书馆实际上是1995年,由同志经校友钱学森同意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原西安交大图书馆命名钱学森图书馆,同志为之题写了馆名,新落成的上海钱学森图书馆因此而得名。
        今天,除了将为大家介绍钱学森图书馆的馆藏情况,重要的是钱学森的奉献科学、爱国精
神在他的珍贵文物中一一展现,体会作为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严谨学问的品格。
        “钱馆小览
        钱学森图书馆的一草一木,也就是馆藏展品的收集,从国内外搜罗到钱学森的各类文献实物,统计得到的馆藏文献、书籍、手稿有7.6万余件,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并建成了钱学森文献实物收藏中心,有了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文物和研究中心,钱馆便可以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地收藏和保管,方便各界人士来此进行学术思想研究。
        通过这批珍贵的照片、历史档案和亲笔书信,集中保护并见证钱学森的科学成就、科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精神遗产。
        从外观设计上,将钱学森的肖像隐约制作在主馆外墙,富有鲜明的现代感。当走进建筑面积为8188平方米的钱学森图书馆,映入观众眼帘的序厅是一个别致新颖的现代造型艺术——“升腾的智慧4015钱学森手稿的悬空组合,如同一朵蓬勃的蘑菇云向天际升腾,象征着钱学森从1955年回国到1966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经历的4015个日日夜夜,寓指钱老98年的辉煌人生。
        不远处的钱学森铜雕像高1.5米,是由著名雕塑家张得蒂创作,雕像塑造的钱老目光深邃,注视远方,似在高高矗立的中近程导弹前,凝视序厅里那4015页手写稿,是他一生为之奉献的见证,时时刻刻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
        转入地下圆厅,长24米的大型场景油画最危险的时刻,再现了两弹结合试验时,钱学森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冒着极大风险亲历茫茫戈壁、鼓舞现场操作人员的场面。
        圆厅的中央,矗立着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赠送的一枚改进型中近程导弹实体,导弹全长21.9米,重4.18吨,最大射程1500公里。1966年钱学森主持我国首次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时,使用的正是该型号导弹。它与滚动播放的巨幕投影交相辉映,引领观众亲历中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时的震撼与欢欣。
        钱学森图书馆的基本陈列采用专题式编排,共分为四个展厅,展出了1.5万余件藏品。第一展厅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第二展厅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第三展厅人民科学家的风范;第四展厅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展厅的四个主题都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与多媒体,系统再现了钱学森回归祖国后参与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创建与发展的全过程,生动呈现了钱学森开创中国航天事业、培育航天科技人才、规划航天技术发展蓝图、创建航
天系统工程管理体系以及决策重大技术方案过程中的重要历史瞬间。从某种意义上讲,钱学森图书馆代表的就是一座建在高校里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这里的点点滴滴都倾注了科学人文的严谨。
        热爱艺术的人
        也许不了解钱学森也是个热爱艺术之人,除了知晓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航天之父在航天事业上的巨大贡献外,他在艺术领域的悟性,其实也鲜有人知。他虽然出生在上海,家却是与上海比邻的杭州,生长在如此灵洁秀美之地,父亲钱均夫是教育家,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了钱学森辉煌的成就里的第一位老师,教会他写文言文。同时,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一方面他让儿子学理工,科技救国;另一方面,又送钱学森学音乐、绘画 、美术等艺术课。
        此后,他的父亲在当时为他聘请了一位画家,教钱学森画国画。钱学森天资过人,也喜欢画画,很快掌握山水画的技巧。据档案记录,钱学森那时对父母亲这样说过:在观察景物,动笔作画时,那景物都会融会在我的心里。那时,什么事情都被忘掉了,心里干净极了。他后来的这种艺术天分,也在日后显现无余。他曾在交通大学的毕业时分,为自己的校友设计了通迅录的封面。
        在一些珍贵文件中,钱学森曾亲笔写下过一个文件,文件里一个大括号括起了他回忆一生中给予他学习收获并且有深刻影响的17人。这里有记录他进入高小,当时的级主任于士俭有深刻的印象,并回忆:记得我在师大附小读书时,级主任于士俭老师教我们书法课,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等人的字帖临写,老师如果看学生写得不太好,就坐下来,照着字帖临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教,他(指于士俭)写什么体的字,就极像什么体的字,书法非常好,使你不得不喜爱书法艺术。字里行间透着一个学子对国学传统的喜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敬仰。钱学森的一言一行没有掩饰住他对事物天生的自信,这正是他那优越的家庭所带来的。
        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念书的钱学森,在那里认识了美术老师高希舜,这位高老师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暑假里高老师开办绘画训练班,教画西洋画,得到钱学森父亲的支持,钱学森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中国画,他的书信里说:后来,我画得还不错。但他清楚地知道,艺术是一种文化熏陶,享受其中;科学是一种严谨态度,必须认真。
        钱学森除此以外,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如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在艺术修养上不仅加深了他对艺术作品中那些带着诗情画意,并且蕴藏人生哲学的解释,在艺术上享
受着丰富而愉悦的精神梦想,同时在科学创新上他用严密的逻辑来验证。这是钱学森晚年对自己在科学和艺术上结合的一个标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