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之探索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我们可以利用晚自习前的读报时间,让学生对报纸上的热点消息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利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或者手抄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就比较全面地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二、点燃学生写作热情
初中作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认为,赞扬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定多于批评。作文教学也一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能力提高。给学生适度的赞扬可以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增强对写作的自信,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赞扬可以是口头表扬,更多的是在作文中加注批语表扬。凡是有可赞扬的地方,教师都应该加注批语表扬,赞扬是学生作文的动力。
另一个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较好方法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举办“趣味作文比赛”,评选“每月最佳作文”等活动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大作文比赛,积极投稿。
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思维领域狭小,思维能力欠缺,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以至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少看到具有创新意识、独特个性和鲜明特的作文。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命题、提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心理,学生逐渐淡化了独立意识,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内进行思维和写作。
滴水穿石的下一句三、增加阅读量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要求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
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使用。你可以很自然地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下笔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是一条通向写作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传播。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需要每天阅读、获取和储藏信息,造成一种势能,做到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要多读,多写,只有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摒弃“八股式”的作文思想
怎么写,写什么呢?生活是写作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它重申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个真理。现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
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有不少教师经常与学生大谈写作秘诀,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让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工夫背范文,等等。在这种统一标准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个性受到了严重束缚,作文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下了课也是埋在作业堆里,很少有课间休息时间,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在家里,父母往往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少,嫌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够自觉,又给学生买来“升学宝典”、“名校之路”等堆积如山的参考书,聆听老师、家长的埋怨、唠叨,学生根本没有春日草地上的嬉戏,夏日的垂钓,秋日里的放风筝,冬日里的堆雪人、打雪仗等经历,根本没有机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试想,这种没有彩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再加上教师强加给学生写作的种种“清规戒律”,学生怎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有的只是无病呻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正如叶圣陶所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歇。”
五、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互相批改作文的习惯
学生的“产品”质量怎么样呢?这就要批改了。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就会从中发现错别字、不恰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用错的标点符号等,用标准的批改符号标出并改正,然后重新阅读一遍,这次主要注意段落、过渡、前后照应、思路的流畅性等。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评语,评语中多写优点,多肯定,少写不足,少否定。这样,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就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学生改到写得差的作文,就可以从中得到教训。当然,教师要巡回指导,切不可“放羊”,撒手不管。
这种方式不只是形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转变。互相批改时,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成了作文批改的主力军。在传统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评价其优点。学生的互相批改不仅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而且让他们逐步养成了爱动笔的好习惯,既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又锻炼
了能力,更提高了写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充分阅读“生活”这部大书,凭着平时的锻炼,假以时日,就能使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再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