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手指表达的感悟的句子
丰子恺的手指表达的感悟的句子
1. 丰子恺写的《手指》相关的文章和主要内容,好的话,加100分
一、教材解读 1.课文解说。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2)对词语的理解。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要注意小结。
教学本文前,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转入本文的阅读。
本文的教学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讨论的重点可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还可实践运用,进行小练笔。
最后,小结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 2.体会作家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文中有许多很风趣的词句,引导学生积累。可以结合《白鹅》一课,体会作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四、相关链接 1.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
门镇)人。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
2. 丰子恺的手指的读后感
1.《手指》 读后感
读了这一文章,使我陷入了深深地联想,不只是手指,人也是一样;它们仿佛是各个职业的人们。他们也是一样,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倒像是马路清洁工人们,他们吃苦耐劳,天天穿梭于汽车前后,用自己那龟裂的双手,清扫着那尘土飞扬的马路。当人们看到这干净的马路,微笑时,他们却在一旁擦抹汗珠。这世界缺了他们,行吗?
养尊处优的尊是什么意思
食指便像可亲可敬的消防战士,他们总与死神擦肩而过,总在危险身边奔波,难道不值得我们颂、我们歌?这时的生命已不属于他们自己,早已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这世界缺了他们,行吗?
中指就变成了反面角,这样的人们总会在勤劳的人中混吃混喝,一个个相貌堂皇,养尊处优,别人的功劳好像他一个人的,要他们干何?但,没有他们,又由谁来将我们勤劳人民衬托?所以——这世界离了他们,行吗?
……
文中的五根手指,正如我们人类一样,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世界离了他们,行吗?
2.读《手指》有感
我读了丰子恺的《手指》后,有了很大的启示。
《手指》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但只要他们握成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了。
《手指》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都说
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例如: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之中,大家只要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往自己这一方拉来,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也是这样。可见,只要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就会从小变大。雷锋不也说过:“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在自然界中,蚂蚁是最小的动物了,但有许多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蚂蚁这么小,却没有被它们的天敌消灭呢?其实,蚂蚁之所以没被消灭,是因为:蚂蚁们虽然小,但是它们团结了起来,组成了一个集体,它们的力量也就增强了几十倍。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国家的人数和武器与日本侵略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到了最后,胜利却是属于我们,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全中国人民都团结起来,一起对付日本侵略者,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