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神话是中华始祖的主体神话
伏羲神话是中华始祖的主体神话
【摘要】: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龙的图腾崇拜,自炎帝以降直至大禹都是龙的图腾。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中华56个兄弟民族自称龙的子孙。中国是龙的国度,是神话的国度。
伏羲神话反映了童年人类对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的认识,反映了中华始祖的开天辟地。地下文物发掘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先秦的典籍记载的伏羲古文献证明,伏羲神话是我国最历史最悠久的神话。
伏羲神话是中华始祖的主体神话,且以洪水神话、创世神话、治世神话、龙凤神话、太阳神话、三足鸟神话、扶桑神话、建木神话四方神神话等构筑了伏羲神话的主体系统,构筑了中华始祖神话大厦的主要框架,不仅具有强烈神话价值,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性价值,与中华人根、中华民族根、中国民族文化根、中国古文明根息息相连。伏羲神话投影了中国远古社会的童年人类与中国远祖,代表了远古的华夏、夷、戎、狄、蛮各兄弟民族,以悠久的历史性、强烈的文化性、鲜明的的民族性屹立于世界各民族神话之林。
伏羲神话是伏羲文化的重要核心部分,是中华文明基因宝库,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是研究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资源,有着重大的开发价值。
 淮阳古称“宛丘”或“陈”,是伏羲、女娲的故都,伏羲的陵墓与女娲的陵墓都在这块圣地上,且至今有2000余年、面积广袤875亩、十门九进、古建筑雄伟的太昊伏羲陵庙,千古至今,每年仲春二月的朝祖会,南船北马,豫、皖、鲁、冀、鄂等地龙的子孙云集于此,每日朝祖人次多达一、二十万人,活态的伏羲、女娲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五彩缤纷;一代又一代地口耳相传、历史地传承,源远流长。羲皇故都淮阳是伏羲女娲神话的故乡之一。
    【关健词】: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神话,民族特,文化特,历史特,中国远古文明。
   
每一个人都有自已的祖宗,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已的祖先,每一个民族的肇端都有美丽的神话。伏羲是中华民族始祖,当然也有美丽的伏羲神话。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个版图广袤的伟大国度里,有300多万年的人类史。
在人类遥遥历史长河里,童年人类对大自然不理解,“原始人类自身的存在和自然灾害之间关系认识的想象的解释”产生了神话。“原始人通过他们思维方式不自觉地把自然界的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创作的幻想神奇的口头语言艺术作品”①。伏羲神话是中华远古文明影子,是远古先民社会生活的回光返照。法拉格说得很清楚:“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所谓思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想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它们许多世纪以来失掉了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理解人类的童年”②。法拉格又说:“神话——而它们在一切原始宗教那里都可以碰到—有历史的价值,传说和宗教仪式证明着久被遗忘的时代”③。
伏羲史称是“天下王”“百王之先”“三皇五帝之首”。女娲史称娲皇,是继伏羲之后的三皇之一。伏羲神话既是远古先民的原始思惟,同时也是中国远古文明的缩影,具有浓重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
 
伏羲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人类历经了300多万年前的淮南八公山人,200多万年的巫山人,170多万前的元谋人,100多万年前的蓝田人,直至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走完了从古人到新人到智人300万年的漫长历史里程,完成了从蒙昧到野蛮到文明的大历史创造。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传说记载、文物发掘资料研究、文化遗存与民俗神话的结综合研究得出结论,太皞就是伏羲。“帝出乎震”④,《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陈,太皋之墟也”。《竹书纪年》记载:“太昊伏羲宛丘”。“宛丘”与“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太皞是东方大帝,那是一个人兽同伍的野蛮时代,人类千古传统采集狩猎,人类在传统积累的基础上,历三百万年的里程,发明了网罟,“教人渔猎”⑤,在人类从野蛮走向远古文明关键时刻,人类从惧怕野蛮开始驯服野蛮,产生了牛、马、羊、鸡、犬、豕等“六畜”。伏羲者,“执伏牺牲”⑥,所以太皞称伏羲。伏羲“始画八卦”“作结绳而网罟”⑦,结束了千古结绳记事,开创了刻锲记事文明;结束了千古采集狩猎,开创了伟大的伏羲远古畜牧时代;结束了婚、乱婚的野蛮,始嫁娶,正姓氏,开创了人类的自身文明。一统了远古崇拜的图腾氏族万邦,太阳崇拜、三足鸟崇拜,融溶牛、虎、鹰、蛇、鱼、鹿等飞禽走兽各个图腾崇拜部族,以龙纪官,开创了中国龙图腾崇拜。伏羲是人类从野蛮走向人类文明的一个代表人物。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龙的鼻祖,龙的崇拜、凤的崇拜、太阳崇拜,大自然——人——神——祖——原始宗教崇拜——神话传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伏羲神话体系,构成了中国神话的主体系统。
伏羲时代处于人类文明的童年,是中国神话诞生的时代。
 
伏羲神话的历史渊源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文献记载考证可知,伏羲是位于炎帝、黄帝等古帝王之前的创世祖,所以汉以降至明、清各代,均承先秦文献记载的断论,伏羲位于“三皇五帝之首”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龙的鼻祖。中国是的一个龙的国度,是一伟大的神话的国度。
中国版图辽阔,历史悠久,遥遥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割断过,伏羲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地位,基本上没有动摇过。伏羲是龙的图腾崇拜,中华民族族谱大系列,伏羲以下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尧、舜、禹等皆是龙的图腾崇拜,一条龙把中国人的祖先串联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历代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至今,中华儿女56个民族自称“龙的子孙”,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伏羲与女娲是史妹,又是夫妻,不少古书都作了记载,所以,伏羲多与女娲并称。《》记载,“女娲都于西华”,西华古属陈州府(淮阳的古称)。伏羲女娲的神话,伴随
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始祖地位坚若磐石,千古口耳相传,这是中华民族不数典忘祖的美德。有文字产生以后的信史时代,查典可知,连伏羲母亲华胥、伏羲父亲雷神、伏羲生地雷泽,伏羲的都地宛丘,伏羲各式各样的王业,伏羲的葬地陵墓都见于典籍了。中国目前有伏羲女娲文化遗址200多处。中国的历史悠久性,屹立于世界各族之中的民族独立性,中国数千年的大统一性,保证了中华民族祖先神话伏羲女娲神话的完美与传承。
不仅典籍记载伏羲女娲神话,地下文物发掘也作了铁证。
1942年,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其甲篇,在2000多年前,完整记载了中国最原始有伏羲女娲神话:
“曰故(古)大熊包戏(伏羲),出血□雨走(震),居于睢□。劂□亻鱼 亻鱼 ,□□□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每(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子之子,曰女王出(娲),是生子四。□是襄而土戋,是各(格)参化法□(度)。为禹为契,以司域襄,咎而步廷。乃上下朕(腾)传(转),山陵丕疏。乃命山川四海,□(熏、阳)气百(魄、阴)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益、厉。未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木然,四曰□墨干。千有百岁,日月□ 生,九州丕土旁(
平),山陵备血 矢(亻血 )。四神乃作,至于覆(天盖),天旁动,扞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思孚文 (保),奠四极,曰非九天则大血矢( 亻血),则毋敢蔑天灵,帝□乃为日月之行。共攻(工)□步十日四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辰□乱作,乃□日月,以传相□思,又霄又朝,又昼又夕。”⑧
其大意表述如下:
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下之时,先有伏羲,娶女娲为妻,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木然,老四叫墨干。
一千数百年以后,帝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
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⑨
这是中国截止目前地下发现的最早关于伏羲神话的记载,中国远古诸王,伏羲、女娲、炎帝、祝融、禹等出场,是中国天地开辟神话、中国洪水遗民神话,又是中国创世神话。
一代接一代的口耳相传的伏羲女娲神话,不仅楚帛书记载如此。而且在战国时代,已见诸于诸子著作,渗于经、史、子、集。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之前,还东到大海,南到洞庭湖,北互涿鹿(北京一带),到民间采风。因此,在《史记》中有不少“余闻先人曰”,这些“先人曰”所说的正是民间“神话传说”。他虽然,没有为伏羲立传,但两处提到伏羲。历史学家翦百赞说:“就史料价值而论,正史不如正史之外的诸史;正史以外的诸史,又不如史部以外的书”⑩。翦先生所说的“书”即裨史、野史、传说、神话等。伏羲、女娲的“历史”正是用神话传说形式所体现而流传下来。神话传说所传承的是人,是人。正因为有如此力量,才能一代接一代的承传。
伏羲女娲神话有神话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有人本特,既反映了人,反映了人祖,又有神的一面。然而,翻遍古今中外民族始祖的记载,几乎没有不与神相联系的。所以,伏羲神话是研究伏羲其人、其史、研究伏羲时代的国萃瑰宝。伏羲神话作为历史的影子,反映了中国“人类的童年”,证明着“久被遗忘的时代”,寻觅着中国远古文明。
地下文物发掘的还有《敦煌遗书》,也记载了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分为三段:
复遥百劫,人民转多,食不可足,遂相欺夺。强者得多,弱者得少,地肥神圣,化为草棘。人民饥困,递相食敢,天知此恶,即下洪水荡除,万人死尽,惟有伏羲得存其命,进称天皇承后。
尔时人民死,惟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衣(杨按:可能是依误。)龙上天,得存其命。恐绝人种,即为夫妇。
伏羲、女娲因为父母所生,为遭洪水,人民死尽,兄妹二人,依龙上天,得存其命。见天下荒乱,惟金岗天神教言可行阴阳,遂相羞耻,即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娲在右巡行,契许相逢为夫妇,天遣和合,亦尔相知。伏羲用树叶覆面,女娲用芦花遮面,共为夫妻。今人交礼戴昌庄花,因此而起。怀娠日月充满,遂生一百二十子,各认一姓。六十子恭慈孝顺,见今天汉是也。六十子不孝义,走人入丛野之中,羌敌(杨按:敌者,可能是“氐”字之误。)巴蜀是也,故曰得续人位。
这三段文字的落款是“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一卷,唯大唐乾三年庚戌正月二十五日写此书一卷终”。
据考证,文中的“唐”字,可能是“汉”字之讹误,因为唐与后唐均无此年号。后汉乾右三年,正是庚戌年,即公元前50年。可能是晋隋期间的作品⑾。
晚于《敦煌遗书》400多年的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这样记载伏羲女娲神话:
“昔宇宙初开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直至唐代,伏羲女娲神话所反映的内容是比较原始的“创世神话”,讲的是“昔宇宙初开时”的神话,其人物是一对人祖——伏羲与女娲。
伏羲女娲的故事
龙是伏羲与伏羲时代的崇拜标志图腾物,只有龙的出现,就是伏羲与伏羲时代的存在证明。截止目前,地下发掘了8500年的辽宁查海摆塑龙⑿,6500年的河南省濮阳西水坡贝壳摆塑龙⒀。龙的形成——部族万邦融汇成龙的时代,是一个从太皞至伏羲的长期历史过程,才到了人类制伏野兽的时代。因此,只要有龙的存在,说明就有伏羲、伏羲神话的存在了。我们可以毫无疑义地得出结论:伏羲女娲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神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