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自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距今七八千年前,在今河南境内,裴李岗文化几乎继承了贾湖文化全部的器类组合,具体器形则有一定的改造,贾湖文化无疑是裴李岗文化的直系源头。裴李岗文化的三足钵不见于贾湖文化,应该来源于磁山文化,篦点纹、篦划纹与北方的之字纹筒形罐文化系统有关。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A.天下共主局面的雏形B.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C.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D.中华文明的多元并存
2.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1155枚睡虎地秦墓竹简,记录了秦朝大量的法律
文书,其内容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经济法、军法等方面,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徭役赋敛、军爵赏赐、官吏任免以及什伍组织等社会生活各领域。秦帝国通过完善立法,旨在()
A.适应专制皇权治国的需要B.培养国民遵纪守法的意识
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构筑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
3. 隋唐科举取士兴起,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指定一个自己的儿子通过荫庇获得入仕资格,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而是通过“干谒”(为
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的方法,在别人推荐下,被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之臣。由此可知()
A.科举尚未形成风气B.唐朝选官制度多元
C.八股文非李白强项D.荐举仍是入仕主流
4. 雍正朝开辟贵州东南苗疆后,当地人开始以汉族“六礼”的程序来实现婚姻的缔结,且逐渐形成“文字凭据”的观念。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积极参与人们婚姻的缔结与变动,婚姻监督与监管权从亲属向政府地方代理人转换。这一现象表明()
A.朝廷重视改土归流成效B.政府行为推动民族融合
C.国家权力渗入边疆治理D.儒家思想强化婚姻观念
5. 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中国棉布,每匹价银0.34两,价格之低廉在
世界上无出其右,且质量也居世界前列,西方人说它“在泽上和质地上仍优于英
国制品”。从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商人企图开辟英国棉布在中国的市场,但因
其棉布价高而难以卖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原有经济结构开始走向解体B.对英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主要收入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6. 1930年5月,红军攻克寻乌县城,立即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活动,对寻
乌县的商业现状、人口结构、土地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写出
A.党开启深入开展农村调查先河B.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迫切性
C.土地革命拥有广泛的众基础D.地主和农民土地占比矛盾大
7. 20世纪60、70年代,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其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地区。期间,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
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三线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
A.意在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后方B.开启新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
C.改变了西部工业的落后面貌D.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8. “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曾三次力挺他,特别是1992年初“南巡”时指出:“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中国已解决改革的阻力问题B.人们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箭在弦上D.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9.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中记载: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如果可以到具体抛掷人,可在市民法的框架内对此抛掷人提起诉讼;具体抛掷人很难到时,裁判官通过告示的形式创设抛掷或倒泼之诉,让居住人来承担责任,形成通过市民法与裁判官法解决高空坠物问题的二元机制。据此可知罗马()
A.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B.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
C.公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D.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
10. 16、17世纪以来,欧洲主要国家诞生了一批新型中等学校,这些学校除开设原有的古典主义学科外,科学技术知识开始普遍受到重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观察、实验、实习等)也得到广泛运用。这一现象()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沉重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助推教育内容与理念的革新
11. 1884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将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
其家庭);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价值10英镑的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
选举权……主要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这一法案的通过主要缘于()
A.秘密投票选举方式的形成B.第二国际坚强有力的指导
C.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D.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建立
12. 1921﹣1927年,苏联本国生产的拖拉机(按功率计算)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
不够高却不为权折腰什么歌拉机中的8.3%,而在1928—1932年自制拖拉机比重已占51.9%,到战前1940年,苏联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53.1万台,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77.7%,畜力仅占22.3%。由此可见,农业集体化()
A.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相适应B.顺应了新经济体制发展潮流
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D.影响了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材料分析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书院的发展在南宋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制
度化的私学体系在宋代正式形成。南宋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完整的书院规章制度,也被称为学规,后来成为历代书院共同依据的范本。《揭
示》强调: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名声,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朱熹认为书院教育的根本方针是实施“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实现上述教育方针,朱熹又提出了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将德育置于教育首位的主张,为南宋学者和教育界所认同。以德育人为主旨的书院教育引发了宋代教育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教育的发展,使宋代教育达到了很高水平。
——摘编自刘佩芝、冯会明《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探源》
材料二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不久,谈及了改革北大的初步构想。他把北大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两点,一是学制、课程等“学课”的“凌杂”,另一是学校“风纪”的“败坏”。应对之法则是延聘“纯粹之学问家”和“学生之模范人物”。他一入北大即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
旨,为求学而来。”蔡元培认为“学”(学理)与“术”(应用)虽然“关系至为密切”,但因为“习之者兴趣不同”,要区别对待。“文、理,学也。虽亦有间接之应用,而治此者以研究真理为目的,终身以之。所兼营者,不过教授著述之业,不出学理范围。法、商、医、工,术也。直接应用,治此者虽可有永久研究之兴趣,而及一程度,不可不服务于社会。……学为基本,术为支干,不可不求其相应。”
——摘编自娄岙菲《蔡元培与北大校风的重塑(1917﹣1918)》(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
出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的动机并简要评析其
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北大带来的
影响。
三、论述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历史分期,就是史家以不同理论范式为尺度,在历史记录中置入时间或时
代的分割点,以划分历史时段的做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