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往往意象鲜明,《我爱这土地》用丰富的意象抒发对土地执著的爱,《海燕》则借海鸥、海鸭等意象赞颂了革命先驱无畏的战斗精神。
B.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比“仲夏农务急”中的“仲夏”早,“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一“尺”比“飞来峰上千寻塔”中的一“寻”短。
D.对联“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和“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写的是唐代的李白和北宋的文天祥。
今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20223.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随着《朗读者》节目的推出,使人们重拾朗读之美,也越发喜欢上了阅读。(删去“使”)
B.2017年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首款干线民用飞机C919试飞成功。(把“首款”调至“具有”前)
C.《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在“是”后面加上“因为”)D.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上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把“渲染”改为“表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
...的一项是( )
A.那位数学达人写出的学术论文言不及义
....,编辑人员反复看过几遍又问过他本人之后,才总算搞明白了表达的意图。
B.巴黎圣母院发生了危言耸听
....的火灾事件,全球网民为烧毁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筑而惋惜,许多法国众为日后的修
复自发捐款。
C.最近,全国各地车主络绎不绝
....地曝出了某进口品牌汽车严重的质量问题。
D.这家网站凭借报料影视演员的生活私密
....,丧失了媒体人的原则底线,俗恶的内容让高品位的读者生厌。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脏款执拗跋涉文质彬彬
B.碟片焕然谛结昭然若揭
C.荫庇磊落懈怠相德益彰
D.馈赠逞强褪沥尽心血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今年两会上,来自江苏省泰兴市邮政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表示,他看到好多小孩子因为带着手机进校园,成绩下降了。“不让智能手机进校园,我5年之前就想提了,我看到好多家长为小孩带手机,跟孩子闹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也建议“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
“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体中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
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挑战。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研读上面两则材料及漫画,写出你的探究结论。你所在班级就“初中生携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举办辩论会,请你将正方辩手的辩词补写完整。
正方:我方认为,初中生可以在老师、家长的监护下进校园。因为当下是信息社会,一纸禁令解决不了问题。智能手机是把双刃剑,只要老师和家长科学引导、恰当监督,大多数初中生是会科学使用智能手机的,既可与家长,老师、同学有效沟通,又能利用智能手机获取大量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反方:我方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积累与运用。蒹葭苍苍,__________。(《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杜甫在《春望》中表现战火连续不断,亲人消息隔绝,音讯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自己性情的高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将土们冲锋陷阵,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借咏花以抒情,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以身献国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8.名著阅读。
①(读中积累)《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是指__________。读这本书能让我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点燃心中的红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长征》中的“_______”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
②(方法总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___________,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阕“无风水面琉璃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古文阅读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①。室有二间,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崖皆苍石,岸外而臼中②。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山中植物,族布而罗生焉,其味皆苦,多可入药,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治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有剑溪之水,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鱼,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③。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④,安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⑤,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⑥,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⑦,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屈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吾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①章溢: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②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③这句的意思是:扫除落下的笋壳,种植小米大豆,吃草木的嫩芽果实。④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⑤舆隶:这里指仆役。⑥艾:尽,停止。⑦疏粝:指粗劣的饭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覆之以.茅(_____)(2)其槚茶亦苦于.常茶(_____)是.人之所谓乐也(_____)(4)名.其室曰苦斋(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3.苦能励志,苦生芳华,苦尽甘来,世间事总是充满辩证法。本文深刻阐明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道理。若为本文补充几条道理论据,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
4.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写作特。
11.议论文阅读。
孝乃德之本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会儿。”儿子的脸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③儿女给父母好脸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事给父母好脸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
气者必有愉,有愉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为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论之“孝”即指给父母好脸,说话温和,照顾恭谨周到,聆听、悦纳父母的教诲。
B.第⑤段先提出“感恩之心对于行孝极为重要”的观点,然后引《礼记》的话作道理论据分析。
C.给父母好脸的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
D.第⑥段中加点词“一定”,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孝心能滋润出和谐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
2.如果要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加句话,下面不恰当的项是()
A.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都没有。”
B.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C.创建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年轻人如果心存对未来的崇敬、对今天的认真踏实,对昨天的感恩,就会有机会。”D.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温暖岁月的白发
杨晔
①午休,学生们去食堂吃饭。我在教室闲坐,静静地看着后面的板报。不知何时几名女生来到我身后。她们小声嘀咕着,我没有理会。但察觉到有人偶尔触碰我的后背。我回过头来,她们如水般的眼睛凝视着我,轻轻地告诉我我有白头发了。
②我早已接受了镜中的自己鬓间偶染白丝。我捋了一下头发,淡然地说:“没关系,长着吧。”她们扑闪着葡萄般的眼睛:“老师,长白发是累的,还是我们气的?”
③“不是,”我摇摇头,我不会生你们的气,也没感觉过累!”我定睛看了看黑板上的粉笔字,故作轻松地微笑着说:“是粉笔灰落多了染的呗!”
④“老师骗人呢!”她们咯咯笑起来,“把白头发拔去吧。”她们央求着。
⑤我还真是不习惯别人碰自己的头发:“不用了!”
⑥“老师,我拔头发不疼的,我常给我妈妈拔白头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