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
作者:***
来源:《职教通讯》2022年第03期
        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使教育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合理利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契合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良好;但是存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部分专业开设不足,第三产业部分专业开设偏多、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等问题。为此,辽宁省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制定专业结构调整战略、建立多方参与的共商共建机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进行合理预测、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契合度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科学研究经费项目“东北经济振兴下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转型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EQN201903)
        作者简介:刘荣,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3-0069-07
        在当前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任务。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1]。高职教育的专业是连接产业的桥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以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生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互惠双赢的战略发展关系[2]。而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想要使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和组合。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每个省市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和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必须要让专业结构契合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呈现疲软状态,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东北振兴的政策,而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的主要阵地,更要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在此背景
下,本文研究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为辽宁省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共生关系
        (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其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发展契合度高时,高职教育就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抑制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辽宁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而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对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辽宁省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辽宁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168 656人,在校生人数为344 347人,接近普通高等教育的1/3,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力地支撑了辽宁省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决定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
外部环境,区域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必然要求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改变,就业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继而促使着人才培养的改变,而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是根据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因此,产业结构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类型要反映出区域劳动力供给结构的状况。
        二、辽宁省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契合度分析
        (一)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和实施,辽宁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由2010年的13 896.3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24 909.5亿元,增幅达79.3%,但辽宁省和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20》的最新数据,本文绘制了2010—2020年全国与辽宁省三大产业值比重,如表1所示。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二三一”状态转变为2020年的“三二一”状态 ,基本符合库兹涅茨定律。从表1中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16年之前,辽宁省三次产业产值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但在2016年之后,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发展态势趋于一致。这些数据变化说
明,辽宁省近些年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是紧跟国家步伐的,正逐渐朝着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前进。
        1.在第一产业中,农业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之一,辽宁省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了确保粮食安全建设,农业的稳定发展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截至2019年,辽宁省农业总产值为1 912亿元,其中林业17.4亿元、牧业1 479.5亿元、渔业669.6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 461.1亿元,增长幅度为50.2%。总的来说,辽宁省的第一产业呈现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2.在第二产业中,辽宁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有三個属于第二产业,分别为装备制造业、冶金和石化。而从2019年工业总产值分行业来看,其中石油加工业、黑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排在了前三位,这也符合三大支柱性产业的定位,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在第三产业中,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近十年来,辽宁省第三产业在规模、结构及质量上都有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 24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3 200.4亿元,增幅达152%。第三产业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根据产业结构演进
高职热门专业的理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下及未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专业设置内容一般涵盖专业设置方向、专业设置时间、专业设置口径及专业设置规模等方面[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及教育部新增专业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高职专业目录中共有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和779个专业。聚焦于辽宁省,2020年辽宁省共有51所高职专科院校。本文通过整理辽宁省在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专业备案信息,可知辽宁省在2020年有21个专业类专业设置数量为零,专业类覆盖比为78.8%。在这其中,有7个专业类同属公安与司法大类,其他14个专业类属于第一产业的有渔业类;属于第二产业的有煤炭类、气象类、安全类、有金属材料类、建筑材料类、包装类、粮食工业类、粮食储检类;属于第三产业的有管道运输类、邮政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人口与计划生育类、新闻出版类。
        表2是辽宁省19个专业大类中开设的专业数及专业覆盖率,从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数不足专业目录中的一半。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为348个,在19个专
业大类中只有公安与司法大类没有涉及到,专业覆盖率为44.67%。从专业覆盖率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土木建筑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及教育与体育大类,排名倒数三名分别是轻工纺织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及公安与司法大类。
        (三)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
        目前,经济学中把产业结构偏离度作为衡量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核心指标[4]。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会通过就业结构反映到专业结构上,为了更专业化地评估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机构的匹配程度,本文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模型”构建了“专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模型”。具体计算公式为:Di=(Pi/P)-(Mi/M),其中,Pi是指从属于第i产业的专业开设数,P是指辽宁省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总数,Pi/P表示第i产业开设专业数占全部专业数开设之比;Mi是指第i类产业的总产值,M是指三大产业总产值,Mi/M是指第i类产业生产总值占全部生产总值之比。Di是指专业结构偏离度,当Di>0时,说明第i类产业的专业开设数偏多;当Di<0时,说明第i类产业的专业开设数不足;当Di的绝对值越接近零时,说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越高。根据2019年及202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本文对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1.整体契合状态良好,但产业间差异明显。由表3可以看出,2020年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86%,数值较2019年的5.22%下降将近一半,二者的契合度越来越好。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来看,专业结构与第二产业的契合度最高,发展也最协调。第三产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达4.29%,远大于第一产业的-2.78%和第二产业的-1.51%,契合度最差。虽然整体契合状态良好,但三大产业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