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摘要】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解决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综合性的趋势。自从2002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快速增长,面对庞大的毕业求职大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毕业生表现出焦虑、抑郁、自卑、消极的心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正确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探究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对预防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高职热门专业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高职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背负着家长的殷切期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面对就业时,有的毕业生因担心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据统计,广西自2009年实行生源地贷款以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这些学生担心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而无法按时还贷,会在银行留下不良的诚信记录,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有的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到工作,而自己一时不到就业岗
位,工作没有着落而心生焦虑,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不安、自责、心神不定、意志消沉,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自信,不能正确把握自己。(二)自卑心理。高职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据调查,高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有的学生长期居住在亲戚家,有的则长期独立生活,学生在心理上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冷漠。一些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能力不如本科生,不能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缺乏自信心,在求职过程中畏缩、逃避,不敢参与就业竞争。有的用人单位在招录高职毕业生时存在偏见,有的拒绝录用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如此种种都给高职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增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三)自负心理。与自卑相反,部分高职毕业生过高地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多读几年大学,一定比没读过大学的人优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很优秀,毕业后看到许多在校时不如自己的同学到高薪稳定的工作,心中的失望感强烈、落差很大,总觉得自己是被埋没了。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水平高,生活较宽裕,平时花钱缺少节制,刚毕业参加工作工资较低,心理落差大,对工作条件、薪资待遇要求过高,盲目追求不符合自身职业能力的就业岗位,不愿到边远地区工作,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缺乏扎实、吃苦的工作态度,高不成低不就地频繁变换工作。有的学生多次受挫后干脆采取逃避行为,有业不就,与社会脱节。自负心理使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埋
怨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阻碍自身的职业发展。
(四)从众心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及能力倾向都不一样,择业时需要客观分析自身特点,有的高职毕业生对自己没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就业中没有综合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专业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容易被他人意见左右,随波逐流,看见同学选哪里就跟着选哪里,这种从众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约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错过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首先,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供需矛盾不是指大学生太多,而是大学毕业生和社会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市场供给的矛盾以及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一些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择业中存在错位的择业心理,呈现功利化倾向,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过分强调地域因素,忽视从基层锻炼,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就业市场中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上录用人员的过程中存在不正之风,利用权力和金钱谋求热门岗位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对大学生就业思想产生巨大冲击。一旦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差距过大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就业心态失衡。
其次,望子成龙的心态使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抱有很大的期望。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大多数父母为了供子女读书到外地辛苦打工挣钱,但子女花费数万元完成高等教育后仅从事维持温饱的工作,面
对父母过高的期望,孩子会在心理上觉得愧对父母,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最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比如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教学内容不够实用或过于陈旧,校内实践环节与实际生产脱节,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许多私营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不愿录用刚毕业的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给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带来困难。
(二)内部因素。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对自我认知不到位、不全面,对就业环境缺乏了解,有的毕业生不愿从事与专业不同的就业岗位,不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有的毕业生降低择业标准求职,多次遭受挫折后产生焦虑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专业学得不错,活动能力很强,把就业起点定得过高,暂时达不到理想目标就产生失落、苦闷心理。毕业生就业初期难免缺乏经验,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刚毕业的学生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人际关系方面与校园生活有很大差异,不能很快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转变,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挫折的应对能力不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途径
要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应从学生踏入校门时开始,加强就业指导,督促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学生实习和毕业初期,给予心理援助。
(一)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开展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使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充分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准就业目标,准确定位,做好在校三年的短期及毕业后的中长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要与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如开展与教学内容衔接的职业生涯大赛、求职简历大赛、面试大赛等,培养学生求职基本技能技巧。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高职学生需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同时,有敬业精神,有团队协作能力、亲和力、沟通力,大学生更容易得到单位的青睐。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能力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的社团活动、团校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可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深入企业实习、实践,提高操作动手能力,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就业趋势,在职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