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两会报道标题评析
2013年两会报道标题评析
——以两会期间《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为例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灵魂,新闻工作者历来非常重视。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让读者一看,会使其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从而吸引受众观看或阅读新闻内容,完成新闻传播过程,实现新闻宣传目的。正如徐宝璜在《新闻学》中所说,“新闻标题的作用是便利阅者和引人注意”。
2013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媒体中,作为党报的《北京日报》,一贯的风格是沉稳、断重、大方,符合作为中央机关报的身份。这样的风格也直接影响了新闻标题追求稳重的客观要求,如标题字号、字体的选择,特大标题的“眼球效应”,与其自身风格相得益彰。而作为面向广大市民的《北京晚报》新闻标题的的灵活,颜字号的灵活多变,引题、主题、副标题的综合运用,表现出了各式各样不同的标题风格。
当然,在新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各种性质的报刊,新闻标题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学术的进步、新闻工作者阅历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两会期间,《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的新闻标题也具有共性,如复合标题的交替运用、主体标题的凸现等等。
关键词:2013两会  新闻标题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2013两会,是关系国家民生的重大事件,吸引着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作为国内的新闻媒体,各方记者更是全程跟踪,以便及时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两会的状态。而报道两会的新闻标题,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标题具有提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是新闻的第一吸引力,对于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具体分析《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新闻标题的异同点。
1、新闻标题的相同点。
1、开幕首日新闻标题通栏,配红吸引眼球。
在3月3日当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正式召开,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此两家媒体的头版头条标题都横跨整个版面,并配大红,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睛。
《人民日报》通栏标题如下: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吴邦国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会祝贺
贾庆林作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 俞正声主持会议 万钢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北京晚报》通栏标题如下: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
下午3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
2、复合标题、多行标题的反复运用。
3月5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作政府工作报告,此两家媒体的的新闻标题反复才有呢符合标题,从多方位、各个角度阐述新闻内容的概况。
媒体
单行标题
复合标题
合计
北京日报
7
10
17
北京日报
6
4
1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两家媒体在当日的报道中,标题的引用多变,很多都是有引题或副标题,从很多的角度表达了当日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2、新闻标题的不同点。
(1)新闻标题形式方面的差异
1、《北京日报》标题形式单一,信息量少
《北京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党的中央机关报,强调以权威性、指导性、理论性为主要特,报道任何事件都会从全局考虑,上升到国家意义的高度。它的受众集中在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单位的工作者,也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总体来说具有文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者为主,有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状况的特点,这样的一个受众体其理性的思考多过感性的刺激,他们本身也具有稳健和庄重的特点。对于这样的一受众,如果报纸的标题过于花哨和煽情显然不符合受众的特点,如:
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分别参加
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
在《北京日报》的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刊中,用了大部分版面来报道两会代表的言论和观点,并很机械的取标题为“某某某代表+某种观点”的格式,能看出的信息量很小,如:
刘云山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集聚起促进科学发展正能量
以坚定的自信走强国富民之路
王岐山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改进作风必须咬牙做下去不搞一阵子
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
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战略基点
2、《北京晚报》标题的多样性,信息量多。
《北京晚报》虽然和《北京日报》一样,单行标题和复合标题交替使用,但在标题的新闻内
容总结组合方面更显得多样化,让受众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新闻稿件中所蕴含的信息内容,更多的突出一个新闻事件中的“亮点”,达到吸引读者的阅读效果。《北京晚报》在两会报道中的标题制作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学习的地方。把新闻的主要事实概括出来,这样既达到了信息量,更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如:“名校独大”该刹刹车了
代表委员呼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个标题的引题很形象的展现了现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有些地方动辄上万人的超级名校,好教师和好生源越来越多;而周边的学校“失血严重”,越来越弱。
再比如:北京代表团成立 近六成是新人
实有代表55人 一人因病全程请假
这个新闻的标题则是抓住北京代表团“成员新”的特点,而不是机械的介绍代表团发表意见,参会感受方面的信息。
(2)新闻标题语言风格不同
1、《北京日报》语言严肃平稳,缺乏活力。
《北京日报》的新闻标题大部分都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以对仗式的标题运用的最多。党报的风格决定了《北京日报》的标题语言平实、严肃。
如: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报告
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发展 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体现价值
报道报到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
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热烈祝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而在3月4日报告的3日会议开幕的新闻中,标题为: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吴邦国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会祝贺
贾庆林作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 俞正声主持会议 万钢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这个标题体现了党报版面语言经过长期的积累、探索,已普遍呈现了严肃、端庄、大气的样式,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受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要求的变化,不少党报多年一贯的编排弊端也愈来愈显现出来。比如:严肃有余,活力不足;版面语言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受众阅读需求,视觉冲击了不够,报道雷同,缺乏个性。
2、《北京晚报》修辞手法的多变。
比起《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在标题语言的修辞手法上就要灵活许多。拟人、夸张、比喻、对比等在晚报的标题上屡见不鲜。
例如开幕式当天的报告:
姚明上会,刘翔请假
这个标题巧妙的将体育明星参加此次会议作为报到点,俩人均是体育界的明星健将,第一次作为代表参加大会,可是刘翔却没来,是什么原因,让读者疑惑不已。同时,标题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再比如:会场出入口 委员与记者过招
采访人大代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标题通过“过招”这个动词很形象的体现了媒体记者和代表的“交战”,如何巧问,如何“巧达”很形象的通过标题表现出来,显得十分活泼生动,让读者看起来很有兴趣。
(3) 新闻标题字体与彩比较
《北京日报》的字体多为黑体,彩以黑、灰为主,配有少量的彩图。在两会期间,日报则使用了一些红字体,但数量较少。并且《北京日报》为了保持其严肃性和庄重性,在同一标题中,字体很少有变化,使用同一的式样。
而《北京晚报》的彩鲜艳,字体多样,排版丰富。
大众报纸,例如《北京晚报》很注重报纸的可读性,他们从版面编排、内容结构、题材的选择到表现形式、技巧等方面,都是以提高可读性为目标。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做标题虽然不难,但佳句十分难得。
而《北京日报》作为党报,主要功能是舆论宣传,它的服务方向、重心方式与其他报纸不同。它的标题追求的是稳重性、严肃性。
由于这些特性,在2013年两会期间,两家报纸的新闻标题在选材、构造、修辞手法等方面就会出现以上的异同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