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影评范文
《地久天长》影评范文
电影的情节讲述是在第0分0秒开始的,有的导演会在厂标之前就开始讲故事,比如拍《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妹);有的导演会在厂标结束后片头字幕开始时讲故事,比如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蛇蝎美人》。此外,还有人会通过控制出片名字幕时间的形式进行一种针对这部电影的叙事,比如《地球最后的夜晚》之于毕赣,以及《地久天长》之于王小帅。
这部作品中,直到影片剧情全部结束片尾字幕之前,作为观众的我们才在刘耀军和王丽云身前窗户的前景中看见渐渐浮现出的“地久天长”四字,以及对应的英文翻译“So long, my son”。值得一说的是,这句“So long”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幕后采访中王景春(即刘耀军)透露的直译“太久了(我儿)”;第二层含义则是这句英文本来的含义——即古英语中“再见”之意,表示说话各方在一起的时间到此为止。因为在那个今日不知明日事的黑暗时代,一句“So long”便的确意味着永别。对这部电影而言,这句“再见”就是对自己1994年失去的儿子的“放下”,至少王景春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是如此认为的。
1.2577公里
虽然影片中出现的场景以及地名并未被直接提及(被刻意省略也不无可能),但根据影片中的四处线索,我能基本推测影片中主要的两处剧情发展地为包头与福州。第一处线索是幼年刘星与幼年沈浩嬉笑打闹的地方有白桦树,这一类植物的主要生长环境是我国东北与华北。此外张新建去参见黑灯舞会时因“聚众“罪被捕时身穿”蒙二监“狱服,说明众主角生活所在地为内蒙古。另外,在内蒙古地区同时满足拥有”人民广场“与”青年路“条件的城市只有包头市。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刘耀军、沈英明一家作为知青返城后工作、定居的地点是内蒙古包头市。刘星、沈浩1983年在这里出生,刘星1994年在这里的水库长眠(生卒年线索来源于影片最后刘星墓碑上提供的生卒年)。
而福州这个地点相对较为容易推敲——刘耀军送怀孕的沈茉莉离开时,那辆小巴的车牌以“闵A”打头。
那么,花费这么多笔墨推敲两个地点有意义吗?我想,导演是认为有意义的。两地相距2577公里,一个常年有大雪造访,另一个一年四季烈日灼心。一个说的是刘耀军夫妇熟悉的北方方言,小年夜要吃饺子;另一个说的是完全听不懂的闽南语,大事小事都要祭拜妈祖或观音。刘耀军夫妇从一个大象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方去到了一个日夜被海风声包围的地方。这是
一种巨大的地域、文化反差。片中刘耀军也曾言明,为了修复失去儿子的创伤,夫妇二人决定去一个没有熟人的地方,没人知道他们的去处和归期,如此他们就会被遗忘。而他们的行踪并不是没有人知道:一直暗恋刘耀军的沈茉莉知道——他们先去了海南,最后在福州的一处海滩边开了繁星修理厂。
经年后,沈茉莉追到了福州,到了刘耀军,愿意为他留下一个孩子,为她哥哥一家赎罪,因为刘星是被沈英明的独子沈浩害死的。刘耀军目送茉莉离开福州时,并不知道她会如何处置这个意外出现的孩子,而这个孩子的悬念则在接近片尾时被揭开,刘耀军以为隔着电脑屏幕会看见一个跟自己长得很像被称作“桑尼”的孩子,而实际见到的是一个混血男孩儿。至此,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清楚了茉莉最后的选择。2577公里链接的除了两个家庭的恩怨,还有七个人的冤冤相报。
截止今天,厦门到北京的动车最快仍需11小时,飞机仍需4小时,更何况包头与福州。被距离拉扯出的,是释怀与无法释怀,放下和放不下之间的悬崖。这一组关系,我留给王丽云和李海燕这两个角。
王丽云,刘耀军妻子,刘星的母亲,在整个电影近四十年的跨度中需要承受最多的痛苦。而
李海燕可以说为这份痛苦提供了最大的比重。李海燕升任计生办主任时王丽云刚得知自己有了第二胎,彼时距离沈浩带刘星去那个致命的水库已经不远。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李海燕带着相关工作人员逼迫王丽云打胎,术中大出血,此后王丽云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是一种生活对他们无情的剥夺,而作为施害方的李海燕还在被他人安慰,借口是“这只是你的工作”。灾难纷至沓来,此后刘星溺水身亡,王丽云、刘耀军一家不仅彻底失去了所有孩子,还彻底失去了生育亲生骨肉的能力。
但李海燕的人物形象在刘星事件之后出现了一个弧度,她反复自责为何事情会这样,为何是自己让王丽云失去生育能力,又为何是自己的儿子害死了他们的独子。这样的自责一直延续,随着王丽云随夫南下而积累熟成,终于成为她一生的遗憾。王丽云最后死于脑部肿瘤,死前她邀请两鬓花白的刘耀军、王丽云回到包头,对王丽云耳语:“我们有钱了,不怕了,可以生了。”到这里才算彻底放下,殊不知在她天人交战的二十年间,王丽云早已放下了,或者如蔡康永先生所言,是“算了”。
何苦何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2.意象
影评高的电影
意象的本意是客观物象经过艺术再创造后被创作主体重新赋予含义的主观形象。如李白笔下的长安、蜀道、明月与他自己。而在电影的语境下意向是一个更暧昧的词,许多电影评论作品会用三五千字就某位导演某部电影的某一个意象反复陈说,论述其背后的心理学与符号学意义。首先不论学界当下越来越多的对电影符号学的斥驳,我个人想要批判的点在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那些给电影赋予“心像“意义的内容,比如视听语言和剧情张力。就我个人的拍摄经验而言,许多可以被”事后诸葛亮“的意向很多时候是在片场被发掘出来的。
对这部电影来说,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意象有4处:筒子楼、医院、货船以及酒瓶。
第一个,筒子楼。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大概最负盛名的产物,我记得在看《血浪漫》时,成为大学老师的郑铜和妻子蒋碧云为了得到入住筒子楼的资格不知几番辛苦。而住进了筒子楼,就是有了一个家,虽然这个“家“隔音效果极差,做饭要在楼道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指望不上的。筒子楼压迫了每一个住户的生活空间,强迫他们与自己的左邻右舍社交、互动,也为那个人心最经不起考验的时代造就了许多有真正过命交情的“革命战友”。片中刘耀军、沈英明与高新建三家人便是在这里成为了一生的挚友。沧海桑田之后,三人相继搬离,最后回到这里求个始终的,只有也必须只能是刘耀军夫妇——二十年后,原来
因为油烟被熏得发黑发乌的墙壁褪回了灰,楼梯口那间房成了隐蔽的情场所,门上挂着粉红的“按摩”霓虹灯招牌。但是自己原来住过的那间同二十年前他们离开时的样子没有任何变化。变与不变何尝不是许多电影的主题,在经历过最不可言说的数十年后,谁变了谁没变,自然会造就富有张力的剧情冲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