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一生,志在国防
戎马⼀⽣,志在国防
2019-10-30
从⼀名普通的⼠兵到将军,这是许多军⼈⽆法达到的⼀个⾼度,⽽周⽟书将军就是这样⼀路⾛来的。他从1953年5⽉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志愿参军,历任班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司令员……直⾄中将。半个世纪戎马⽣涯中,周⽟书曾参加多次天安门⼤阅兵,获得全军炮兵团司令部⼤⽐武中第⼀名,作为武警部队组建以来的第3位司令员,他⾸次明确武警的中⼼任务除了执勤还包括处置突发事件。在⾹港回归前⼣,作为⼴州军区副司令的他⼜负责筹建驻港部队。他在军中的各个时期总是那么优秀,这其中饱含多少⼼⾎和汗⽔的付出。本期《祖国》杂志⾛进周⽟书将军,讲述他戎马⼀⽣,志在国防的故事。
唐⼭救援,将军最深的记忆
对周⽟书将军来说,最深刻的记忆依旧停留在34年前唐⼭地震时,他带领⾸批援救部队挺进灾区救援的100多个⽇夜。
事实上,1976年的那个春夏,43岁的周⽟书很是彷徨。这位20岁离家从戎的农家少年,曾参加了1955年天安门⼤阅兵,在全军炮兵团司令部⼤⽐武中获得第⼀名,却在“”中受尽批判。尽管他⼯作出⾊,但任副团级⼲部后却⼀⼲就是12年。
终于有⼀天,他所在的北京军区24军(位于河北承德)军长要他谈话。战友们以为要提拔他了,开着玩笑让他请客。可是,军长开⼝说的是,决定让他转业。这让怀有⼀腔抱负的周⽟书“始料不及”,却也⽆可奈何。
组织的安排还没等来,7⽉28⽇凌晨,唐⼭发⽣7.8级⼤地震,200公⾥外的承德⼤地也震感强烈。熟睡中的周⽟书⼀⾻碌爬起来,发现房⼦没有倒,⼜进了屋。
4个⼩时后,上级命令传来,要求他赶紧带领军炮团,坐汽车赶赴唐⼭。
他曾经在唐⼭⼯作过⼀段时间,熟悉当地情况,也许上级领导看中的就是这⼀点。
地震现场:见证⼀⽚废墟
可是,除了知道地震发⽣在唐⼭外,震级是多少、震中在哪⾥、伤亡情况如何等灾情全然不知。缺乏信息⽽从未有过地震救援经验的战⼠,没带任何换洗⾐服、医药⽤品,甚⾄任何⾷物,背着⼏把铁锹就集结出发了。除了那天凌晨⼤地的⼏下晃动,他们的⼤多数⼈对地震完全没有概念。
作为先遣部队,周⽟书和⼀名机要员、卫⽣员当天下午5点左右先到达唐⼭市区。3⼈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之所及⼀⽚废墟,看不到⼀栋⽴着的房⼦,街上到处都是光着⾝⼦的男男⼥⼥,呼天抢地。马路成为⼀条条飘带弯曲散在地上。“就像⾛进了⼀场噩梦,⼏分钟后⼈才清醒过来,想起⾃⼰是来救灾
的。”
在唐⼭市区的⽂化路⼝,周⽟书见到了时任唐⼭市委书记的许家信。穿着裤衩、背⼼的市委书记显然被眼前的天灾吓住了,只是神情恍惚地对周⽟书说:“你们快救⼈,快救⼈。”
然后,他遇到了72师政委杭啬舜。此前⼀天,杭啬舜带着妻⼦和两个⼉⼦从北戴河休假回到唐⼭,两个⼉⼦不幸遇难。见到熟⼈的杭啬舜抱住周⽟书号啕⼤哭。就在此时,第⼆次⼤地震发⽣,已经夷为平地的唐⼭再次地动⼭摇,他俩拼命扶住汽车,才幸免于难。
就在那个夜晚,周⽟书借着⼿电筒微弱的灯光给军部发去了16个字的急电:“唐⼭⼀⽚废墟,多来⼈、车,越多、越快、越好。”
其时,先期到达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先进和副政委万海峰已在唐⼭机场成⽴总指挥部。周⽟书很快领到了他负责的区域:唐⼭市区西部的⽂化路⼀带,总指挥部的命令是“不管⼀切先救活⼈”。
周⽟书说,当时战⼠们听到哪⾥有⼈呼救,就先救哪⾥。可是他们没有⼤型器械、没有切割机,只有⼏把铁锹,⾯对着坚硬如铁的钢筋混凝⼟,根本⽆能为⼒,常常战⼠们救着⼈,地下的呼救声也就慢慢微弱,最后就消失了。“最痛苦的就是这样,眼看着他们就要死了,我们却⽆能为⼒。”
然后,就在关键时刻还发⽣了⼀个差错。当时,24军在唐⼭市南部建有⼀个柏各庄农场。农场在给军部的
电报⾥说明:“伤亡了200余⼈”,军领导误看成“伤亡3200余⼈”,于是命令208团紧急去农场抢救。周⽟书得知后,赶紧到路⼝拦阻,告知农场伤亡不严重,请他们转往市区抢救。该团团长不肯,质问他:“是执⾏军长的命令还是执⾏你的命令?”到农场后才发现果然错了,次⽇才折返唐⼭,这时⼤地震已经过去48⼩时。
连⼀顶帐篷都没带,周⽟书只好以唐⼭饭店旁的⼀个葡萄架为临时指挥所,开始了救援指挥。周围的⽼百姓知道后,不断⾃发运送伤员过来。可是,随军来的只有⼀名卫⽣员,药品也只有红药⽔。轻伤的伤员到了,还能简单清洗包扎。⾻折、重伤的伤员则除了安慰,“⼀点办法都没有”。
遇难者的⼫体也慢慢到指挥所旁边集中,周⽟书让警卫排的战⼠在已经倒塌的唐⼭饭店⾥来⽩⾊床单⼀具具包裹,以给死者最起码的尊严。由于⼫体太多,他最后不得不安排⼈员开两辆车轮流把⼫体送往机场附近埋葬,⼤约隔⼀个⼩时就要运送⼀次,⼀车约运30具⼫体。
由此还在救援队伍间流传起⼀个段⼦:晚上蚊⼦太多,周⽟书在葡萄架下⽤⽩床单包住⾃⼰,打了个盹。战⼠误将他搬上了车,到机
场卸⼫时,听见有打呼声,打开⽩布⼀看:哦,原来是周⽟书。
地震中饿了整整三天
震后第⼆天,灾情基本明了,中央开始直接派飞机到唐⼭上空发传单,宣传“⼈定胜天”,并空投馒头等⾷物。
“⼀包包地投下来,到处都有⼈去拾。”周⽟书说,很多伤病员没办法拾到,战⼠们把⾃⼰拾到的馒头分发给他们,到第三天,周⽟书和警卫排的战⼠们已经整整饿了三天。
7⽉30⽇晚上,有⼈千⽅百计弄来⼀些⾯粉,做了⼀脸盆⾯疙瘩。轮到周⽟书吃的时候,⼀名好⼼的战⼠从唐⼭饭店的袋⼦⾥挖出来⼀把⽩⾊的东西,以为是⽩糖,便洒进了脸盆。周⽟书⼀尝:咸的要命!原来那是⼀把咸盐。只好⼜饿了⼀夜。直到震后第4天早上,后勤部队进⼊灾区,饮⾷才得到了保证。
回想唐⼭看汶川
周⽟书曾经总结了唐⼭地震救援的3条教训。第⼀,震后军队要在第⼀时间赶到灾区开展救援活动。医务⼈员、⼤型器械要⼀起进⼊灾区。唐⼭⼤地震时,本地医院完全震塌,附近医院没有救灾准备,初期进⼊灾区的医务⼈员很少、医疗设备更少,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第⼆、控制进⼊灾区⼈员,保障交通要道。唐⼭地震救援中,周⽟书从承德赶赴唐⼭时,在丰润县见到⼤批⽼百姓往唐⼭涌,把救援通道都堵住了,救援车辆进不去。后来才发现不少⼈并不是去救⼈,⽽是去抢东西的。第三则是灾区治安⽆⼩事。
他对记者说,⾼兴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和今年的⽟树地震中,这些教训都已经吸取,救灾经验相⽐34年前,已经前进⼀⼤步。回想唐⼭看汶川,将军⼗分动情。他说:“天灾⽆情⼈有情。发⽣汶川特⼤地震灾害时,我悲痛万分,为遇难的⼈们哀悼,为受灾的⽗⽼乡亲默默祈祷。同时作为亲⾝经历过唐⼭抗震救灾的⼀名⽼兵,看到这次救灾⾏动之迅速,组织之严密,成效之显著,⼼⾥也得到⼀些慰藉。我深深地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为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社会动员能⼒和改⾰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豪,为我军将⼠听党指挥服务⼈民英勇善战的出⾊表现⽽感动。”
担任中国武警第三任司令员
从夏到冬,周⽟书和战⼠们在唐⼭⼀呆3个多⽉,直⾄当年11⽉唐⼭已基本恢复秩序,他们才回到承德,上级将三等功颁给了这位还在为转业发愁的军⼈。北京军区的⼀名领导⼈听说后,批:“这么好的⼀个⼲部,怎么能让他转业呢?不要⾛了。”就这样,周⽟书留在了部队。
在唐⼭救灾后的⼏年⾥,周⽟书仍然勤勤恳恳地在保家卫国的这条国防战线上忠于职守默默奉献。1985年7⽉9⽇,军委邓⼩平主席249号命令,任命周⽟书为24集团军军长,张明春任政委,吴双战任副军长,徐⾃强任副政委,张发任参谋长,李晋友任政治部主任,杨存仁任后勤部长。周⽟书由军司令部副参谋长越级提升为军长,并担任军党委书记,这是党对周⽟书的信任,周⽟书决⼼不辜负上级的重托和全军官兵的希望,⼒争当好“班长”。“新班⼦”成员来⾃全区⼏个⼤单位,只有周⽟书和杨部长是原军机关
成员。⾸要任务是加强学习,统⼀思想,熟悉情况。这次调整,是⼀次⼤整编,员额由56000余⼈,精简为33000⼈,撤掉两个师和⼗个团,⼲部由12000⼈减到4000余⼈,任务艰巨。由于班⼦团结,措施得⼒,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不断增强理解,提⾼效率,周⽟书⾝体⼒⾏,不摆资历;⼤事讲原则,⼩事讲谅解;经常交⼼通⽓,求⼤同、存⼩异;把不同的意见、批评的意见讲在当⾯,好话讲在背后;⼤家⼼情舒畅,⼯作相互⽀持,做到合编、合⼼、合⼒,同⼼同德建设好部队,实现了当好集团军第⼀代领班⼈的诺⾔。周⽟书特别重视⼈才的培养,⾸先是提⾼班⼦成员⾃⾝素质,带动培养提⾼下级的德才⽔平。在任军长期间,坚持以战⽃⼒为标准,狠抓训练,提⾼⼲部的组织指挥、教育管理能⼒。下功夫抓了基层建设,改善了基层⽣活、训练条件,全⾯提⾼了部队战⽃⼒。
1986年奉命组建⼗⼀侦察⼤队赴云南边防参加对越⾃卫还击作战,⼀年中“七战七捷”完成任务突出、顺利、安全返回。以后的⼏次任务,24军都完成得很出⾊,得到了领导和⼈民的好评。经总部、军区的⼏次考核,对周⽟书和他这⼀层班⼦成员都给予很⾼的评价,说是⼀个有作为的“班⼦”。
1987年8⽉,周⽟书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代表,代表24集团军于10⽉下旬出会。
1990年初,57岁的周⽟书被任命为中国⼈民武装警察总部司令员,成为我国武警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三任司令员。
周⽟书记得,接到通知的1⽉11⽇,是个⼤雪天。他正在⽯家庄参加河北省军地座谈会。发⾔时,北京
军区政治部主任张⼯电话通知他:“中央办公厅通知,明天14时中央领导同志你谈话,12时到总政报到。”
周⽟书回忆,他当时正好讲到“河北⼈民在多⽅⾯⽀援了我部建设,我们对河北的⼭、河北的⽔、河北⼈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个⼈在河北32年,其中在承德20年,衷⼼感谢河北⼈民的哺育”这⼀句,没想到它竟成为向河北⼈民的告别词,次⽇下午,他被宣布任命为中国⼈民武装警察总部司令员。周⽟书在新⽼班⼦交接时就表态:“不辜负党的重托,努⼒⼯作,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执⾏好公安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军委的⽅针、政策,军队的条令、条例,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党和⼈民的忠诚卫⼠”。
其时,北京亚运会即将开幕,维护⾸都安全成为周⽟书上任后的⾸次⼤考。周⽟书调动两⽀武警部队,⼀⽀进驻北京昌平沙河机场,⼀⽀进驻市区,处置突发事件。同时,将武警部队的训练提到战略⾼度来抓。最终,中国举⾏的第⼀场亚运会安保平稳过关,受到中央表扬。也就在这⼀年,周⽟书被授予中将。
那时候,武警部队的中⼼任务只有⼀项:执勤。正是应对亚运安保的经历中,周⽟书认识到,武警以执勤为中⼼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捍卫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和民族团结,⽽且敌对活动的形式更趋复杂和多样化,还有武装叛乱和恐怖活
动。他提出要以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为中⼼。“也就是说,原担负执勤的任务不变,但要有‘处突’的准备,
新组建的机动部队必须
以‘处突’为中⼼做好各项准备。”
但这⼀提法遭到了⼀些⼈的反对,不同意修改。直⾄1992年9⽉武警济南会议才得到中央批准,这⼀中⼼任务也沿⽤⾄今。最近⼏年各类突发事件频发,武警部队的作⽤也更加突出。
1992年11⽉,周⽟书率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在多瑙河⼀个深湖区,看到野鸭飞的宪兵司令布洛伊卡邀请周⽟书乘艇打猎。周⽟书上艇操练了⼩艇的驾驶技术和装弹后,左⼿驾驶,右⼿握直⼊湖中。空中恰有⼀只野鸭飞过,⼀声响,约8⽄重的⼀只野鸭应声⽽落。布洛伊卡的掌声响起,“中国武警司令真神!”
接受组建驻港部队任务
1993年1⽉周⽟书调任⼴州军区副司令员。
周⽟书刚到⼴州军区报到后,就马上下部队调查研究,了解熟悉情况。因为常委分⼯周⽟书重点了解四⼗⼀军和担任组建驻⾹港部队领导⼩组组长。这是⼀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周⽟书不敢懈怠。
随后,周⽟书到驻港部队的步兵旅蹲点,经调查研究,提出了训练、教育、管理这⽀部队的⽅案。并按
照中央军委和军区的指⽰,结合实际组建了驻⾹港部队的机关、步兵、步兵旅、基地教导团,拟订了三年建设规划,筹建了在境内的暂住房,提出了不辱使命,只争朝⼣,重政治、打基础、抓⼲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对⼲部进⾏英语、粤语训练,并开始实施⾝在境内,如临⾹港的封闭式管理⽅法,展开了“倒计时”活动,逐⽇推进。
驻港部队的⼲部战⼠来⾃全国各军区,采取优中选优,表现都很好,但素质差别很⼤,与驻港部队的要求相差甚远,从整体素质和⽣活⼩节需要严格的训练。周⽟书和步兵旅的营级以上主官都个别谈了话,考察了他们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管理能⼒,逐个提出了要求。对武器装备的管理和内务设施也作了统⼀的改进。驻港部队基地建设从定点、设计、营建施⼯,都坚持⾼标准,保质量,建成了第⼀流的营房。⽆论是硬件、软件建设,还是部队训练和作风培养,都从点滴抓起,为1997年7⽉1⽇我军进驻⾹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周⽟书将军,聆听他对⼈⽣的感悟,对国防的牵挂,我们会发觉周将军跟普通⼈⼀样拥有⼀颗质朴、真诚的⼼。⾝居⾼位时的周⽟书将军,并没有⾼⾼在上,⽽是以平凡⼈的⼼态与情感去对待⾝边⼀切。这让我们看到了颇有神奇⾊彩的将军,⼈⽣中平凡的另⼀⾯。退职后,英雄未⽼,踏遍千⼭,百战归来,还不忘充实⾃⼰,还⼼系家国。岁⽉沧桑,⼼不沧桑,这让我们看到了周⽟书将军⼈⽣的另⼀种境界。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戎马⼀⽣,志在国防
被举报⽂档地址:
我确定以上信息⽆误
举报类型:
⾮法(⽂档涉及政治、宗教、⾊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几年阅兵一次
举报理由:  (必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