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下的内容生产规律与传播规律
移动互联下的内容生产规律与传播规律
作者:傅辉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年第20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在移动互联的影响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媒体产生的流量、数据都需要传达到手机的终端,否则所有的传播效果都无效。在当前的网络发展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短视频等方式,成为了传播的主要途径,加大了生产速度,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和便捷。本文从移动互联的角度出发,对内容生产规律和传播规律展开了探讨,发表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移动互联;生产规律;传播规律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49
        据调查和数据统计表明,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成熟的应用。智能手机作为具有操作系统的工具,也是计算机的一种形态,更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大数据、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短视频等内容,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既能够提
升生产速度,还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新媒体的主要形态。面对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应当解放媒体人的思想,使用开放性的技术改善传统的局面,创设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1. 移动互联下内容的生产规律
        1.1 大数据改变生产方式
        大数据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手段,在各个网络运营平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的短视频、微型视频等内容,大部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生产出来的。其功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以“分析→预报→预估→决定”的流程为主,能够根据浏览人的年龄、行业、爱好、特点进行整合,彻底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流程和表现形式,充分利用浏览众的碎片时间。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数据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的生产模式中,没有大数据的支持,很多新闻都难以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出现消息传播慢、滞后的情况,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大数据生产模式下,能够将新闻媒体的内容不断的扩大,并且渗透进不同的行业中,同时面对多种浏览人。这一生产方式的大力推广,能够快速推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通过数据展开运营,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如营销号、、知名博主等,展開多
角度的分析对比,明确自己的定位,快速的准传播途径,挖掘客户的特点,从而展开生产和营销,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形成一个个性化的生产模式。
        1.2 人工智能改变生产格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当前的媒体传播背景中,人工智能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具备着数字技术和智能写稿的编程系统,通过监控、模板、知识库等方式,撰写全新的新闻稿件和信息内容。在以往人工的处理方式上,存在着漏洞多、速度慢的情况,机器的使用提升了不少的准确率,既能够保证传播内容的时效性,还能够具有极高的效率,打破传统传播方式的弊端,开创了全新的生产格局。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工智能还没全面普及,在固有的观念中其难以代替传统生产方式。但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并迅速的成为爆点,人们根据热点创建话题引起讨论,传统的生产方式传播速度慢,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工分析;而人工智能应用,可以第一时间展开处理,速度较快、第一时间控制舆论导向、分析整个事件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不仅如此,这一生产方式,还能针对人进行个性化推送,结合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人定制私
人产品,更好的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
短视频app开发
        1.3 短视频内容强、速度快
        近五年来,短视频成为了信息传达的主要生产渠道,并且呈现着发展速度快、面对人广的情况;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节奏的变迁,在现阶段的媒体传播中,短视频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爱,接受程度较高。据调查和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的短视频APP在社交媒体市场中呈上升趋势,占据市值越来越高,还具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对比传统的媒体而言,以往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内容,短视频更能够传达多重情感,表现出立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满足人们对内容的需求,更适应当前的社会节奏。
        与此同时,这一生产方式完全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并适用于各种人,充分利用好大家的闲暇时间,通过观看、评论、分享等方式,掌握全新的新闻资讯。不仅如此,这一生产方式的要求不高,生产流程简单,并且制作门槛低、受众体广泛、参与度较高,能够快速抓住众的心理,在互联网时代得到快速增强是必然的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4 推荐算法重塑内容生产
        推荐算法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一般使用“用户数×打开次数×在线时长=价值”的公式,计算出流行的热点和相应的话题,通过分析和决策,展开进一步的推送和营销。这一生产方式主要是利用一些数据指标来进行计算,分析数据的大小和整体上的波动,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话题和内容,保证新闻推送的有效性,进一步获取更多客户的流量,以来达成生产的目的。
        但是这一推荐算法的应用,也存在着较大弊端。在生产信息的时候,偏向个性化定制,容易给客户造成信息茧房的情况。在推荐算法中,长时间向用户推送他们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对其他的阅读内容缺乏浏览和观看,导致用户在阅读消息的过程中,接受的信息越来越狭隘,对其他的内容和领域缺乏了解,产生了不良的引导作用。
        2. 移动互联网下内容的传播规律
        2.1 大力投资数据新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和新闻媒体共同存在的环境中,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基于此,为了在新时代的环境中继续前行,应当到当前社会环境中的传播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媒体转型,更好的迎合众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中,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数据源、质量、资金技术。传统媒体人缺乏对数据的统计,对内容挖掘的不够深入,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规律,要注重数据素养的培养。此外,在重视数据素养的时候,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要做到共同进步。网络环境复杂混乱,在当前的环境中,经常或出现一些“过分夸大”“标题党”“大尺度”的新闻出现,需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及时的整合新闻内容,发挥其价值和优势。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要利用好大数据的资源,通过先进的手段,打破传统媒体的弊端,为客户建构一个精准的信息传递平台,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一个优质信源的平台,才能够保证传统媒体在当前的改革中受到人民众认可,做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2.2 开发使用人工智能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中,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媒体的转变过程中,对人工智能还存在着较强的抗拒心理,导致这一生产方式没有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下,应当注重发展全新的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提升新闻工作的效率和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进程,才能够保证媒体行业的蓬勃成长。
        在应用人工智能的时候,首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技术的优势和缺点。在工作的成面上,可以利用智能系統进行新闻的撰写与数据分析,收集同类多种题材与相关热点,实时监控话题热度与走向,利用语音、动画、视频、剪辑等技术手段,合成一条完整的信息,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形成数据可视化的发展模式。其次,还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区别,要利用好智能系统的便捷性,发挥出人类独有的创造性思维,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够保证媒体行业的快速前行。
        2.3 打造正面积极短视频内容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历程中,短视频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认可,受到了多个年龄阶段的喜爱。但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媒体工作者要认识到内容传播的规律,使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打造积极、正面的短视频内容,加强营销和推广工作,以一个开放的心态进行制作,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如在进行媒体工作的时候,可以从民生角度、知识科普、潮流热点展开短时制作,利用信息剪辑、资源整合、数据分析、营销观念等元素,加强内容的推广和宣传,尽可能的满足多种体的需求,保证短视频的内容能够迎合大部分众的喜爱,摒弃传统媒体的思想,构
建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此外,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下,短视频的内容要具备趣味性强、内容精炼、时长短的特点,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理念,快速的让客户掌握信息的重点内容,杜绝繁琐、复杂、长时间的方式,改善传统的思想,迎合新时代、新网络环境的发展,促进媒体行业的快速进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生产和传播规律展开了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媒体人要主动解放自己的思想,迎合全新的网络环境,发挥好互联网的优势,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行业,通过信息技术的提升,转变传统模式的弊端。其次,要利用好大数据、短视频、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等方式,积极的展开转型工作,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创设全新的新媒体时代,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展示出独具特的媒体方法,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燕.重大题材的融媒体报道探索[J].新闻采编,2020,{4}(03):23-26.
        [2]朱钰.移动互联网如何运营可预知大事件——以腾讯新闻报道2019年两会为例[J].东西南北,2020,{4}(08):139+141.
        [3]刘赞,郝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党报渠道优势的消解与重构[J].新闻战线,2019,{4}(08):60-62.
        [4]魏翥凡.广播融媒化变革的意义[J].中国广播,2019,{4}(02):62-64.
        [5]潘树琼.华龙网:融互动归现场 随身听轻分享[J].网络传播,2018,{4}(03):56-5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