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艾灸什么穴位
【篇一:24节气中各个节气的艾灸取穴】
24节气中各个节气的艾灸取穴
1、立春艾灸时间:2月3-5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命门、肺俞、肝俞;任脉:关元、神阙、中脘、太冲
2、雨水艾灸 时间:2月18-20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肝俞;任脉:期门、关元、神阙
3、惊蛰艾灸时间:3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肝俞、肾俞;任脉:合谷、太冲、关元、神阙、中脘
4、春分艾灸时间:3月20-22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肝俞、命门、脾俞;任脉:关元、神阙、中脘、膻中、太冲
5、清明艾灸时间:4月4-6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鬼哭穴、足三里
、合谷、关元、神阙
6、谷雨艾灸时间:4月19-21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百会、命门、心俞;任脉:关元、神阙、神门
7、立夏艾灸时间:5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心俞、肾俞;任脉:关元、神阙、膻中
8、小满艾灸时间:5月20-2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任脉:关元、神阙、足三里
9、芒种艾灸 时间:6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脾俞、心俞、命门;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劳宫10、夏至艾灸时间:6月21-22日 艾灸穴位:督脉:
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11、小暑艾灸 时间:7月6-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12、大暑艾灸时间:7月22-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13、立秋艾灸 时间:8月7-9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关元、神阙、中脘、章门、太白
14、处暑艾灸时间:8月22-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15、白露艾灸时间:9月7-9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肺腧、肾俞、脾俞;任脉:关元、神阙、足三里、中府
16、秋分艾灸时间:9月22-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任脉: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合谷
17、寒露艾灸 时间:10月8-9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肺腧、肾俞、八髎;任脉: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18、霜降艾灸 时间:10月23-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脾俞、肾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19、立冬艾灸时间:11月7-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京门;任脉:涌泉、神阙、关元
20、小雪艾灸时间:11月22-23日 艾灸穴位:督
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21、大雪艾灸时间:12月6-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22、冬至艾灸 时间:12月21-23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23、小寒艾灸时间:1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
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24、大寒艾灸时间:1月20-21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什么是节气灸节气灸是中医穴位疗法和时间医学相结合防治疾病的方法,指根据不同的节气
对人体的穴位施灸。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一般而言,每一季节各有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适应.人体内在的阴阳也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的消长变化。如果人体内在的调节机制不能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因此,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加重病情、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节气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
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血浆皮质醇每曰分泌总量,秋冬高而春夏低,因此,哮喘患者秋冬季发病率最高。择时在相应的腧穴上给予适宜的针灸刺激,能激发机体产生适度的应激,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对潜在隐藏的功能紊乱进行调整,减轻和抵抗随后疾病的损害,提高机体的抵抗与应变能力。 节气灸怎么做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常选
择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三阴交、大椎等。具体的灸法是:隔天艾灸1次,每次灸15—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艾灸时应让艾条靠近皮肤,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局部皮肤发红,不烧伤皮肤为度。
立春灸疗阳历2010年2月3、4、5日 1次/日原理:2010年雨水时间:阳历2010年2月4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
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闭藏的冬天已经结束,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季开始了。春季灸疗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灸疗肝经穴位,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雨水灸疗 阳历2010年2月18、19、20日 1次/日 原理: 2010年雨水时间:阳历2010年2月19日。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天气回暖,冬雪都转化为了雨水,导致降水量逐渐
增多。中医认为,雨水之时,木旺而土气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会出现肝木克脾土的情况,雨水之时灸疗要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才能使肝气不致横逆。
惊蛰灸疗阳历2010年3月4、5、6日 1次/日2010年惊蛰时间:阳历2010年3月5日。每年的3月5日或3月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篇二:二十四节气灸穴位疗方】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 小...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
大雪(公历 12 月 7~8 日) 要温补避寒 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
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艾灸涌泉、肾俞、肺俞可温补不受寒。
冬至(公历 12 月 21~23 日) 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小寒(公历 1 月 5~7 日) 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大寒(公历 1 月 20~21 日) 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艾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
立春(公历 2 月 3~5 日) 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寒露当天吃什么 雨水(公历 2 月 18~20 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
易困扰脾胃。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
惊蛰(公历 3 月 5~7 日)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
春分(公历 3 月 20~21 ) 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清明(公历 4 月 4~6 日) 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
谷雨(公历 4 月 19~21 日)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公历 5 月 5~7 日) 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推荐:李时珍极品无烟艾条、艾柱、艾灸盒
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天枢、脾俞可以养心败火最安全。
小滿(公历 5 月 20~22 日) 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上门。艾灸脾胃区域可以除湿、除内热、除湿邪。
芒种(公历 6 月 5~7 日) 谨防梅雨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 艾灸肝俞、肾俞健脾祛湿。
夏至(公历 6 月 21~22 日) 日吃补;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艾绒汗蒸可以调理脾胃,清暑利湿。小暑(公历 7 月 6~8 日) 避暑湿;《道德经》说:“我命在我不由天,善于养生的人长寿,不会养生的人早亡”小暑谨防暑湿至水肿。艾灸丰隆、承山、会阴可以健脾祛湿。大暑(公历 7 月 22~24 日) 防中暑;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时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