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黄(yùn)   (cù)     宿儒(sù)   波光粼(lǐn)
B.狭(ài)     托(hōnɡ)  (hè)    不齐(cī)
C.晕(xuán)  职(xùn)    (chén)  威风凛(lǐn)
D.并(dì)     (dàn)   谷(bí)    轻怕重(zhā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分歧   瘫痪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B.娇媚   废墟   年与时驰   油然而生
C.畅销   帐蓬   源源不断   混为一谈
D.纯粹   干涸   见异思迁   刨根问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顾诵芬说,他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
B.获取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数据,是总结经验、提高成绩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C.文物修复师初入故宫时,都是血气方刚、活泼好动的年轻人,经过熏陶渐染,他们的心静了下来。
D.波光粼粼的玄武湖,烟柳婉约,入木三分,真是风景美如画啊!
4.下列有关文体、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用“拙见”,请教他人时常用“赐教”。
B.《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欧游杂记》《你我》《背影》等。
C.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美国作家让·乔诺写的纪实作品《植树的牧羊人》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D.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其文章《诫子书》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二、句子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6.你所在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60字左右)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诗心得。下面画波浪线处是小华的阅读感言。请你也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词,我赞叹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品格品读古诗词,我赞赏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
(3)以下是某同学拟写的一段发言稿,其中有一处语序不当,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歌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②
其实,不仅是与绘画,很多艺术形式与诗歌有相通之处。③只要用心体会,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
语病: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
标点: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军可帅也
(2)非学无以广
(3)险躁则不能立春是2022的几月几日几点性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        淫慢不能励精
B.乐亦在中矣        善者而从之
C.可为师矣          修身
D.夫君子          者不如好之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是一封家书,教诲中蕴含期望,作者希望孩子能摒除杂念和干扰,专一学习。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C.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诫自己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1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15.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6.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萌 芽
赵 丰
①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萌芽的词唤醒的。奉着天意的使者,为自然界的生灵们启开了春之大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