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务员面试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务员面试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大题(共10题)
一、面试热点:新规出台,告别“舌尖上的地铁”
【热点链接】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于4月1日起施行,包括地铁内进食、手机外放音乐、乞讨等七种行为上了“乘客行为黑名单”。
【聚焦热点】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并于4月1日起施行。其中地铁内进食被上“黑名单”,以此约束的不文明行为,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日常出行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已然是客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需要有相对舒适的环境。所以该政策对于,提升广大乘客出行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地铁空间属于公共场合,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的行为,
在公众场合可能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地铁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如果有人“大快朵颐”则很容易产生各种异味,影响其他乘客的心情,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比如易滋生老鼠、蟑螂,老鼠咬断轨道交通设备线路的事故也曾真实发生过。另一方面,地铁不仅仅起到交通出行的作用,还是城市里的一个流动窗口,代表着城市的文明水准和城市形象。地铁进食并不是个例,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上班族来说,一旦出现迟到情况,就可能直接影响到收益。对于上学族来说,课业负担较为繁重,为了能够准时赶到学校,在地铁上吃早餐也实属无奈。但其实每天只要早起几分钟,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之所以在地铁车饮食,关键在于认识不清,误认为个人权利、没有认识到该行为已然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办法》的出台对不文明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也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消除这些行为,在执行中还具有一些挑战。首先至于什么不能吃,饮品是否包含在内之类的细节问题,要通过细化法规条文来规范处理。其次地铁营运方面,服务质量也要不断提升,可以在醒目处多多张贴警示、在广播中播放提醒,更可在刷卡闸口之外设立“进食区”、提供桌椅和车辆进站预告等服务。并且要想有效缓解这一“城市病”,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内,都应当为干部职工建立营养膳食中心,而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要保证孩子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健康成长!最后还是需要从每个人做起,需要公民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
国考调剂是怎么调剂的
二、面试热点:垃圾分类也需“科技范儿”背景资料B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如何帮助居民更方便地正确分类投放?一些社区没有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箱,而是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居民安装相应的APP后,站在机箱前快速识别面部信息登录,垃圾袋二维码对准扫码口即可打开对应机箱,投放后垃圾积分将精准计入用户账户。科技助力,让疑问变少了,也让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增强了。热点模拟题B市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社区管理压力剧增。有些社区没有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箱,而是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居民安装相应的APP后,垃圾袋二维码对准扫码口即可打开对应机箱,投放后垃圾积分将精准计入用户账户。请谈谈你对科技助力垃圾分类的看法?
【答案】垃圾分类是关系到环境整治的关键问题,从2019年各个城市实施垃圾分类以来,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分类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于是S市、B市大力探索“科技+垃圾分类”,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让垃圾分类取得了实效,科技助力垃圾分类是有益的探索。有人质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就是“杀鸡用牛刀”,觉得成本过高,而要真正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是要靠制度和管理服务。但是,制度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却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因为管理监督人员不足或者监督力度不够而出现分类不及时,
不彻底的问题,所以利用科技手段,能够节约大量的监督人力、物力成本。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力量可以直接在扔垃圾的时候识别垃圾类型和传递必要知识,提升众的分类意识。所以,应用好科技手段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垃圾分类科学高效进行,且科技在城市治理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城市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科技助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垃圾治理问题。当然,我们看到,当前社会治理的科技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垃圾分类过程中除了投放前端,后端对于垃圾的在分拣、破袋、回收处理能不能继续科技助力,这样才能提高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同时,各大企业也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政府也应该支持相关科技创新,给与更多政策鼓励,为科技助力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环境。
三、在汶川地震捐赠中,一些热心人士对各界捐赠进行排名,甚至有情急的网友搞“外企铁公鸡”榜。谈谈你对设立“捐赠排行榜”的看法
【答案】(1)这种损赠排行榜,也是出于对灾区人民苦难的关切,出于企盼人们竭尽所能奉献爱心的善意。然而,我们或许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捐赠排行的实际效果,不仅背离了人们的初衷,也有违慈善的本意。(2)捐款是一项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应有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发自内心,量力而行,多少不限,且不要给自身的财力和心理造成负担;二是参与捐赠是爱心的体现,但少量捐
赠甚至没有捐赠的人并非没有爱心;三是杜绝捐赠过程中的一切炒作和攀比行为。(3)灾难中,人们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表达爱心,捐赠仅是其中一种。一些捐赠榜并不能完全反映相关人士和企业的真实捐赠情况。其中有的通过不同渠道多次捐赠,有的亲赴灾区提供援助,有的有后续行动,还有一批人和企业则在默默无闻地奉献。(4)慈善无价,情义无价,爱心不可以捐款多寡来衡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爱心捐款中的一亿元、一百万元、一百元甚至一元钱,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因此,简单的捐款排行,可能会使爱心变味,使慈善失之于浅薄。如果硬是要给爱心加一个价码,给捐赠搞一个排行,只会形成攀比、赛富的不良风气,给所有捐款者造成舆论压力。这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带来捐赠数额的上升,但最终却会损害慈善的根基与土壤。
四、面试热点:“地摊经济”拉动经济的同时更需要规范
【热点背景】
疫情逐渐散去,地摊经济呈现了“烟火重聚”的态势。比如,成都等城市鼓励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这是在疫情还没有过去,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道路、停车场闲置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地摊不是一个城市的“伤疤”,不是城市文明的累赘,相反,给地摊经济合理的生存空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温情与活力。一定程度上,地摊经济门槛低,包容性更大,更加贴近
一般市民的生活,更能体现地方特与风土人情,地摊上也可以出精品。当前,纵观中国的广大消费市场,存在着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即使在大城市,不同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摊现象”其实是整个经济生态的一部分。一个正常的经济体往往是多元的,各种经济形态、产品销售形态、就业形态都应当是共存的。地摊经济,作为经济形态的一种,也需要得到尊重、扶持、培育和优化。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活力,不在于表面上看有多整洁。”对于地摊经济,当然要管理,但不是禁止。同时,鼓励地摊经济发展,不应成为权宜之计。有专家建议,重视个体经营户等形式的灵活就业在稳就业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认为,在低需求的压力下,政府引导有能力有需求的摊主进店经营,达到多赢局面。
【面试模拟题】
2020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并建议,各地应推广“地摊经济”,得到网民一致认可。关于“地摊经济”,你怎么看?
【答案】1.表明观点:“地摊经济”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且为当地注入“烟火气息”,对于人大代表的提议,我十分赞同。尤其是在疫情波动经济的当下,“地摊经济”的提出及推广让民众
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让民众真切感受到政策如此接地气。
2.积极意义:(1)有效解决就业问题。(2)刺激消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鼓舞民众士气,有信心摆脱疫情带来的一些列困难。(4)成为不少城市的文化名片,有利于推出特街区,吸引游客前往。3.潜在问题:(1)城市管理跟不上。(2)卫生、治安、道路交通秩序等问题依然存在。(3)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4.补充完善:(1)转变理念。克服对地摊经济的污名化,抛弃旧观念,认识到地摊经济同样是正常的经济形态之一。健康发展的地摊经济同样可以成为“城市风景线”。(2)提升质量。不仅要价廉,更要物美。政府应加强引导、监督、落实,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与质量。
五、面试热点:2020年,“六稳”之首稳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完善和强化“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0年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就业总量,改
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会议还强调,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
【模拟试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1、概括话题,表明观点。稳就业就是稳民生,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现在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内部在抗“疫”期间不仅要要调整产业结构,也要发挥政府作
用给予就业重点人更多保障。在内外因素下,出现就业也问题也是必然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好。2、分析意义。(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关乎人民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2)政府连续7年将就业放在重要位置,2020年再次强调“稳就业”也是必然的要求。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就业、保民生”重要讲话为打败病毒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但是就业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3、分析问题(1)目前,我国就业方面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总量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流动性大,加上“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这‘三聚头’加大了就业总量的矛盾;就业结构方面,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制造业部门需求很大,与之相对的是很多人不到工作,这种供给错配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问题;提升就业质量方面,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民众对就业期待提高,“闪辞”“裸辞”频现。(2)加之新型肺炎的影响,疫情可能在短期内对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短期内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餐饮、零售、交运、文旅等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也需要第一二产业的支撑。疫
情发生后,一些企业开复工时间有所推迟,相应地劳动力返岗时间也有所错后。尤其是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和部分中小微企业,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疫情的冲击可能更大。4、提出对策。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暂时性的,我们更应保持定力,继续做好“稳就业”工作。(1)特殊时期,加大政府的调控作业。一方面,对小微企业应加大信贷等金融支持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专项补贴、税费减免、社保延交等,并专门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加以纾困,妥善安排失业人员。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明确对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众生活必需等重点企业、重大工程,指定专人对接,优先发布用工信息,通过余缺调剂等方式,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2)鼓励灵活就业,多渠道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比如,一方面鼓励倡导用人单位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线上双选会、语音视频面试等线上模式开展招聘工作,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复工及就业动态等信息,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针对疫情稳定后可能产生的就业需求反弹,开展事先培训工作。(2)发挥地方优势,创新支撑就业的模式。探索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的特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让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机会、就业福利同步,提升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