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跳水》这篇课文讲了_________ 上的人和 ___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是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_________ 的: 因为环游了世界往回航行,又遇到风平浪静,心情愉快,就拿_________ 取乐,这使 _________更加放肆; 放肆,又拿_________ 取乐,摘走了_________ 的帽子; 爬上桅杆撕咬帽子和 _________的笑声伤害了 的自尊心, 就爬上桅杆追 ; 把 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的一头,自尊和幼稚使_________ 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 _________机智、沉着地喝令 _________跳水,勇敢的 _________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_________ 脱险。
二.回答问题。
1.“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用“ _____”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
②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2.“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了!”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1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10秒钟是很短的,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这办法真巧妙
我在黑龙江老家的时候,家里养了一条大黄狗。
有一天下了厚厚一场雪。爸爸妈妈把煤买回来了,因为忙,他们把煤放在院子里,就出去
让下面快速有水的句子了。
家里只有我和哥哥。我看着煤想:爸爸妈妈那么忙,还得回来运煤,多辛苦呀!我就和哥哥商量:“咱们运煤吧!”哥哥也赞同。说干就干,我和哥哥拿了两个盆,盛了煤往仓库里端。
刚运了几趟,我们就累得气喘吁吁了,人也变成了 “黑猩猩”。哥哥说:“这样不行,得想个办法。”我突然想起仓库里有我玩的雪爬犁,就跟哥哥说:“用雪爬犁来运吧。”哥哥同意试一试。这时,大黄狗过来了,我一下子想起了从电视里看到的狗拉雪橇。
于是我拿出四根绳子,把两根捆在狗腰上,用另外两根把盆捆在雪爬犁上。我们在盆里装了煤,我到前面唤黄狗,狗听见我的叫声,应声跑过来,雪爬犁也跟着滑过来。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运,终于把煤全都运进了仓库里。
我高兴地想:用狗拉爬犁运煤这办法真巧妙。
1.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角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2. 你对哪个人的印象深刻?为什么?
五.写你熟悉的一个人,让别人了解他(她)的外貌、兴趣爱好和性格。
《跳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学生回答
(2)按角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3)这些角与角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提示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
3、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出示主要内容。
三、默读自学
过渡:水手是怎样逗猴子?猴子是怎样气孩子?孩子又是怎样追猴子的?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动作、神态、心情的变化的句子。(注:水手 ,猴子 , 孩子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