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2020年10月
安顺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
Vol.22No."
Oct.2020
屯堡学研%
j【主持人语】辛I彭瑛教授的文章探讨了屯堡遗产旅游与村民主体性培育的逻辑机制,认为国际法规确立社主导I I遗产旅游的原则强调赋予村民主体权利,但是屯堡遗产旅游的发展存在村民的经济、社会、文化主体I
1性地位缺失问题#按照社会矛盾理论分析了村民素质技能与社会地位的突出矛盾,通过屯堡遗产旅游I ♦♦I对村民赋权与赋能两种路径培育其主体性,助力屯堡社区的发展。I I董天倩、孟文玉讨论民俗空间建
设与屯堡乡村重构问题,认为民宿能够为屯堡社区带来新的人I I与资本,为社区内的屯堡人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本、就业机会以及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容器型I I空间、要素资本空间、地域权型空间等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屯堡民宿在位置分布、资本来源及类型、I
民的主与,对屯堡民空的发展与屯堡村的分析,利屯堡的
I I I民宿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双赢#I 、认为屯堡旅游力是,其生的素体,旅游力的的地多种素,屯堡文化地区旅游力素分析,强化素力、素力、素力,化素其旅游力的体提升。
I(本期栏目主持人:吴羽)I "^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叩"
屯堡遗产旅游'村民主体性培育机制及实现路径
彭瑛
(安顺学院旅游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乡
村空心化。就业机制缺乏是我国乡村衰落的主要原因,利用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特文化产业
创建就业创业机制,以此培育农民主体性是一种可行路径。黔中屯堡社会拥有发展遗产旅游
的资源基础与区位条件,论文分析了遗产旅游与村民主体性培育的逻辑机制,国际法规确立
社主导遗产旅游的原则强调赋予村民主体权利,但是屯堡遗产旅游的发展存在村民的经
济、社会、文化主体性地位缺失问题。按照社会矛盾理论分析了村民素质技能与社会地位的
突出矛盾,出通过屯堡遗产旅游对村民赋权与赋能两种路径培育其主体性,助力屯堡村
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屯堡村落;遗产旅游;村民主体性;培育机制;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507(2020)05-0001-12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1*据统计'2019年我国
收稿日期:2020-08-20
农村如何创业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校乡村旅游课程家国情怀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B166)o
作者简介:彭瑛(1972〜)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乡村旅游、遗产旅游&
・1・
安顺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的城镇化率为60.6%,户籍城镇化率为44.38%,城市常住人口为84843亿,农村常住人口约5.5157亿,将尚未取得城镇化户籍的农民工计算在内,农村户籍人口约为7.88亿,其中有2.9亿多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幻即使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5%,也还有25%的人口(约3.5亿人)在农村地区&3*这一庞大的农民体生活在乡村,具有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因为城乡差距过大等因素,在乡村发展中主体性缺失,对乡村不热爱,发展不积极,4“'等靠要'的现象比较明显&"5*
繁荣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乡村面貌(“乡村衰落”)形成鲜明对比,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1982年至1986年与2004年至2020年期间发布了22个中央一号文件来解决“三农”问题。但多乡村住年的现
题,究其根源在于“乡村产业基础薄弱,”6*“农村没有吸引人的产业与就业机会,”7“缺乏就业机制是中国一些农村凋敝的主要原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乡村环境、文化传
承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多功能农业与乡村发展已成为国际主流&9*我国乡村正逐渐向“多功能乡村”发展演进,将成为多元产业的生产地和城乡居民共同的居住休憩场所,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10*充分挖掘乡村包括遗产在内的文化资源与环境资源,发展乡村特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我国乡村文化的一种产业选择,是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按照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发达国家60%的乡村与小城镇走的都是特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从这种意义上说,建设特文化村镇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切入点,以此建构一种就业创业机制与文化土壤,8留住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农民工回流,促使“新乡贤”回乡,通过就业与创业机制培育村民的主体性,因为“村民是具体乡村实现振兴的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建设者,乡村振兴不能没有村民的参与&”11*“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⑷
黔中区域屯堡社会尚存的三百多个屯堡村落,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村民主体性有缺失的发展困境。作为文化旅游中发展最快的遗产旅游是一种正在成长的产业,具有融合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属性&12*在乡村,充分利用屯堡村的遗产资开发遗产旅游,发展屯堡特文化产业,建设屯堡特文化村镇,创建屯堡村落的就业与创业机制,留住屯堡村民、吸引屯堡返乡村民与“新乡贤”,培育他建设家乡的,现屯堡社
发展,为中国的乡村提一特化乡村建设的“贵州样板”。因此,探寻屯堡遗产旅游与村培育的与现路径,
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屯堡遗产旅游
(一)东西部屯堡区域与村落概况
黔中屯堡区域分布以安顺城为区隔,形成东、西两个片区,孙兆霞教授在其《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一书中,将屯堡分为“东部屯堡”与“西部屯堡”两部分。东部屯堡区域主要指原平坝卫至普定卫,今平坝区到安顺市西秀区的东部区域。东部屯堡的地理区位(交通线区域)条件和土地资源(屯堡田坝区)条件较好,是目前屯堡学术研究的主要区域,13*也是发展屯堡文化旅游的区域,平区的屯堡,西区西镇的屯村、村、屯村,西区镇的屯、村,州镇的州村、
村等。位于平坝区和西秀区的“大屯堡旅游景区”是贵州省“十二五”时期建设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时,屯堡化旅游了一发展,
备了一定的旅游吸引力。
“西屯堡”贵州西特
特地的过区,地区与土地资东
屯堡差,原安庄卫(今镇宁)与普定卫(今安顺%的部分军队在此驻扎,该区域是历史上少数民族从东“进”的过区域,
“土区”,东屯堡区域,与少数民族交界的“紧张”片区&13*基于这样的历史,区域的屯堡村族与族、
依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屯堡文化多元文化交融”14*的特点。比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镇宁县丁旗街道办事处官寨村官寨组(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就是原土司府所地,土遗区域为土统的
物证。虽然该区域的屯堡村落因自然地理、区位条、土地资与族界了与东屯堡村一的特,屯堡化与族化相相融的特,
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但是目前西部屯堡尚未被纳入屯堡文化旅游区,显示了屯堡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的不足。随
•2•
安顺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着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大力发展乡村特文化产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文化产业”)'15*西部屯堡区的文化
资源价值将逐渐得到重视与利用,以完善与拓展屯堡文化旅游区的范围。
作为屯堡文化发源地与承载地的屯堡村落,是具有军屯防御性建筑性质的传统村落,更是一种与周围自然环境经过六百多年的有机进化、持续演进的乡村景观,是一种拥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明王朝统治与开发西南边疆的历史)的活态遗产&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达到中高阶段,居民对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乡村的稀缺性日益显现,乡村与城市同等重要的地位凸显出来,正逐渐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共生的多功能乡村演化,根据居民的需求变化,涌现出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养生养老、电商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初步具备了就业创业机制形成的社会基础。屯堡村落位于安顺城区周边,具有发展屯堡遗产旅游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需求与政策供给。对屯堡社会的遗产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是发展屯堡遗产旅游的前提。鉴于学术界对三百多个屯堡村落的调查还不完善,缺乏屯堡遗产资源合理而具体统计的现实情况,本文将以学术界发表与出版的相关论文与学术著作为资料基础,以《贵州省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1)对屯堡文化遗产的界定为基本遵循,以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屯堡村落(有的屯堡村落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云山屯与本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传统村落、乡村景观与遗产旅游理论对屯堡遗产资源进行分类研究,作为屯堡遗产旅游资源分类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二%屯堡遗产旅游资源分类的理论依据
按照《贵州省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1)的界定,“屯堡文化遗产是指主要由明代军屯、明清以来商屯、民屯移民及其后裔和当地居民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带有明代江南地域特点,流传至今的地域文化遗存。”™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态和非质态化遗产,高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7而“乡村景观是典型的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与自然共同塑造的水陆区域,用于农耕、畜牧、造林、渔猎以及获取其他资源,比如盐等。”18*遗产旅游是世界遗产保护领域认可的谨慎的遗产保护利用方式之一&世界旅游组织将遗产旅游定义为“深度接触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然景观、人类遗产、艺术、哲学以及习俗等方面的旅游。”19*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村落的官方界定、乡
村景观的基本内涵以及世界旅游组织对“遗产旅游”的定义,借鉴笔者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遗产旅游资源分类研究》一文中建构的“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与环境遗产游资源”20*的三分法理论,将屯堡乡村景观的遗产旅游资源分为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与环境遗产三大主类。物质遗产资源包括村落整体、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包含非物质遗产的实物与场所;非物质遗产资源的分类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方案》中的三分法,即传统表演艺术(含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手工技艺(含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药物炮制)与民俗活动(含岁时节令、人生仪礼、社祭庙会等);环境遗产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历史环境(村落选址格局风貌、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和社会环境(发展政策、名人、历史事件等),具体情况参见表1:
表1屯堡遗产旅游资源分类表
物质遗产旅游资源非物质遗产旅游资源环境遗产旅游资源
村落整体、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1非物质遗产的实物与场所等传统表演艺术类: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
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
统医药药物炮制)
民俗活动类:岁时节令、人生仪礼、社祭庙
会等
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
历史环境:村落选址格局、风貌肌理、古路桥
、
社会环境:历史事件、名人、传说与故事、发
展政策等)
(三%屯堡遗产旅游资源分类般指那些社会希望加以继承的东西,遗产的身份由1.屯堡物质遗产资源社会通过某种价值体系加以遴选而获得&屯堡社会第一、作为遗产整体的屯堡村落资源&遗产一中遗产价值最高的是文化历史积淀深厚、选址和格
•3•
安顺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局保持传统特、传统建筑风貌完整、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传统村落。在现存的三百多个屯堡村落中,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或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含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屯堡村镇,它们通过了国家与社会建构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格选择,其遗产价值获得了国家认可,获得了国家遗产的身份,进入国家遗产保护体系范畴。因此,这些遗产价值得到确认的屯堡村落,成为展示、传承、发展屯堡文化与开展屯堡遗产旅游最基本的活态的遗产资源,也是旅游价值最高
的遗产资源。作为活着的遗产,屯堡村镇的日常生活情态是最具吸引力的核心资源,对于那些追求深度体验异地文化、感受他者迥异于自己在惯常环境中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魅力,用以抵制现代性对差异性、多样性的消解带来的生活同质化、碎片化的消极影响的游客体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屯堡遗产旅游的核心资源是上述通过“权利主张、价值评估、社会命名的程序")1]进入公共文化体系的中国传统村落一一屯堡村落&屯堡村落是屯堡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屯堡村民生产场域、生活家园,其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活态遗产中最活跃的部分,晕染出屯堡遗产独特的环境氛围。屯堡村落包含大量的屯堡传统民居(石头建筑)、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如古城门、碉、遗、、、学、院、
馆、名人故居等%,是如地戏、屯堡抬亭子(即抬汪公菩萨)、屯堡信仰、花灯、山歌、屯堡服饰、屯堡、屯堡、非质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文化空间,更是屯堡村民与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共生共荣有机进化与持续演进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是屯堡村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文化成果&因此,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号的屯堡村屯堡遗产旅游最的质遗产资源&
军事防御特的屯堡村落&防御性建筑是屯堡社会最有在地特的遗产旅游资源&黔中屯堡社会发生于六百多年前明王朝“调北征南”的军事移民活动,13*军事屯戍功能使得屯堡村落具有浓郁的军事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国明代防御性建筑的历史物证,屯堡村落犹如一座座固若金汤的石头城堡,高耸的碉楼是其标志性建筑,城墙、屯门、箭楼、碉堡、巷道、垛口等等无一不在彰显其军事历史特。如鲍屯、本寨、傅家寨等屯堡村落的军事防御特十分明显&
第二、屯堡村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云山屯与本寨、天龙镇天台山的伍龙寺、鲍屯的明代水利工程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产是屯堡物质遗产资源中的精华&
第三、屯堡寺庙遗产。如伍龙寺(天龙村)、云鹫寺(云山屯)、青龙寺(仁岗村)、太平寺(鲍屯村)、培风寺(詹屯村)、五显寺(詹屯村)、迎熏寺(郭家屯村)、南斗音龙寺(罗大寨村)、关帝庙(白云镇车头村)、城隍庙(旧州镇与大西桥镇西陇村)等。
第四、学堂、书院与图书馆遗产。如天龙镇的学堂与图书馆、海子学堂旧址(位于双堡镇骗马牛村)、山京学堂旧址(位于双堡镇山京村)、书院(如大西桥西陇村)、孙铭清图书馆(位于白云镇车头村)等。
2.屯堡非质遗产资
第一、传统表演艺术资源&地戏、花灯、山歌、屯堡民间说唱、屯堡武术(如鲍家拳)、屯堡护龙蛋、屯堡和尚棋等。第二、传统手工技艺资源。屯堡石头建筑技艺、屯堡服饰制作技艺、丝头系腰制作技艺、屯堡木雕制作技艺、屯堡石雕制作技艺、屯堡刺绣技艺、屯堡银饰制作技艺、屯堡饮食制作技艺(鸡辣子、鸡渎豆腐、祭灶糖、腊肉、香肠、山药与山药籽等)。第三、民俗活动资源&屯堡抬亭子、清明上大坟、姑妈挂红、屯堡民俗河灯节、屯堡民间信仰(妇女修佛)、屯堡礼仪等等。
3.屯堡环境遗产资
第一、自然环境资源。喀斯特山水风光、避暑气候资源、型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等。第二、历史环境资源&屯堡村落选址与格局风貌、水口园林、田园风光、古树名木(如西秀区蔡官镇罗大寨村的3株千年古银杏、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的3株六百多年的古银杏等)、古驿道(如位于西秀区双堡镇山京村)、古桥(如九溪二十五孔桥、星河桥,旧州二十五孔桥、十三孔桥等)、古井、军事遗址(如傅家寨的军事遗址)等。第三、社会环境资源&政策环境:如《贵州省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1)《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名人:傅友德、沐英、吴复、顾成、鲍福金、鲍国臣、赵侃、陈法、郭石农、何威凤等。历史事件: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等历史事件。
(四)屯堡遗产旅游产品开发
以安顺市已经打造的大屯堡文化旅游区为核
-4-
安顺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心,以102省道与流经屯堡文化区主要区域的邢江河为主要遗产旅游廊道与以A02县道、屯堡大道(云峰至旧州)、雷九路(雷屯至九溪)为次要遗产廊道,将廊道两侧具有开发价值的屯堡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作为遗产旅游景点加以串联,将西部屯堡区域的屯堡遗产旅游发展纳入东部屯堡遗
产旅游范围,结合各个村落独有的遗产资源及产业传统,按照“一屯一业、一屯一品、一屯一特、一屯一韵”进行差异化与特化发展,形成各有特、优势互补的遗产旅游产品与服务,满足屯堡遗产旅游游客细分市场的特化、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目前的旅游市场主要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学习、旅游购物为主开发旅游产品与提供旅游服务,屯堡遗产旅游的产品开发与服务供给将围绕以下四个内容进行&
$.屯堡村观光
屯堡村落观光包含了一般的观光游客、休闲度假游客、研学体等所有游客体,参观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屯堡村落整体风貌、屯堡建筑遗产、防御性建筑遗产等内容&屯堡建筑遗产旅游—
—屯堡建筑艺术节(吸引艺术类游客,建筑设计类与建筑遗产研究者体),防御性建筑遗产旅游产品—
—观光、战争模拟,中国防御性建筑艺术节(吸引军事文化研究者体,军事文化爱好者等游客%
2.屯堡乡村休闲度假
休闲度假,是囿于工作生活压力的现代人为了暂时离开惯常生活环境,到度假区通过休闲与游憩,暂时
逃离其充满工作压力的、单调的、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回归生活本质,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一种途径&屯堡村落位于喀斯特景观富集、高原田园风光优美、气候宜人的安顺黔中区域,开发屯堡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以屯堡文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打造文化IP,形成大屯堡文化旅游区的品牌,进而实现品牌价值的传播与衍化&休闲度假在时间方面要长于一般的观光旅游,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以上。因此,屯堡乡村休闲度假区要给游提屯堡化特的休闲产品,
产品为屯堡乡村特饮食产品、屯堡乡村遗产酒店、屯堡农耕文化体验、屯堡民俗活动参与、屯堡文化演艺产品、屯堡传统手工技艺体验、屯堡旅游商品的制作与购买等产品与服务&
屯堡饮食旅游产品一一获得味蕾的高峰体验,为一顿饭而来&品尝屯堡特饮食,必须提供屯堡村落地产的新鲜食材与农特加工品,烹饪方法与食器必须突出屯堡饮食特&开展慢食运动,突出从种子到餐桌的食物形成全过程,建立食物安全溯源体系,赋予游客享受健康美食的权利与快乐&屯堡遗产酒店一一追寻家外之家的温馨,为一间房而往。重点打造屯堡客栈、屯堡民宿,让游客感受屯堡文化。寻家外之家,与客栈及民宿主人深度接触,融入在地文化生活,与客栈及民宿主人一起参加屯堡村落的节庆与民俗活动,体悟屯堡社会日常生活的幸福&
屯堡文化演艺产品一一感受多彩的屯堡文化魅力。在已有的大型屯堡文化演艺项目《大明屯堡》之外,开展屯堡文化专题演艺项目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同时突出每一个开展遗产旅游的屯堡村落的自身文化
特:如地戏表演、花灯表演、山歌演唱、屯堡服饰展演、屯堡武术表演(如鲍家拳%屯堡说唱艺术表演等&
屯堡农耕文化体验:栽秧、灌溉、管理、收割、晾晒、尝新、贮藏、购买。农耕遗产参观,如鲍屯水利工程与水碾房,建立屯堡农耕文化博物馆,突出屯垦农耕文化特&
在屯堡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突出屯堡文化特,挖掘屯堡社会历史上具有典型性的历史事件如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将大本营安扎在傅家寨的传奇、第一任普定卫指挥使顾成戍守事迹等,贯穿在屯堡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将散落的屯堡村落与遗产通过事件与故事联结成整体。
3.屯堡化研学旅游
研学旅游的细分市场:中小学生体、大学生、艺家、艺学习与创作,遗产爱好者的体验与学习屯堡文化,世界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实践基地一一如已有的“法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与贵州省旅游投资公司等机构联合筹建的“中法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屯堡工作营”,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多类型的屯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对屯堡遗产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保护。
研学旅游分市场按照学习题'开展屯堡历史、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宗教信仰、节日民俗、仪式礼俗、传统手工技艺学习与创新等主题的研学。比如屯堡手工技艺方面,科研学习木雕技艺、石雕技艺、刺绣技
艺、银饰技艺、饮食技艺等,学习掌握屯堡社会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与文化内涵。“结合当今时代要求、现实标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进行转化;以服务于现实为旨归,力求与现代社会接轨、与民众需求吻合,达到为今天所
•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