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武汉SOGO
 下篇 武汉SOGO
  武汉SOGO,作为北京SOGO的姊妹店,虽没有北京SOGO那宏大的气势,丰富而高档的商品种类,功能多样化的购物中心模式,但她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武汉坚持了四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首先,她比较小巧玲珑,很多人感叹怎么一眼能望到尽头,转一圈再往前走怎么回到了老地方。因此,由于这方面的局限性,所引进的商品品种有限,而且与功能多样化的购物中心相比略逊一筹。与其比邻的武广、世贸、及在建的新世界中心,即将开业的万达广场相比的确少了几分气势。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家伙还就是与武广、世贸这些大块头抗衡了将近四年。
   可圈可点之处:
   1 别看她小巧玲珑,可在品牌引进方面不怯弱。开业之初,引进了一些当时的SOGO独有品牌。一楼化妆品区引进了伊丽莎白.雅顿(当时的武汉市内独有品牌)、娇兰(当时的SOGO独有品牌)、CD、娇韵诗、高丝、爱文莉、欧柏莱、莲娜丽姿、纪梵希、资生堂、贝佳斯、PAYOT等国内外一线品牌。当时的国内中档品牌只有羽西。精品区VERSACE、万宝龙、LANCEL等;女鞋有真美诗、思加图等;女装有沐兰、贝纳通、白领(北京)、MAXSTUDIOSANAOXYGENSWEZN、等等;男装有顺美、宝姿、(以上两个品牌现
已撤),都本基尔、朗维高、古杰师(以上三个为从开业至今的经典品牌,尤其是朗维高,武汉SOGO的男士似乎以拥有一件朗维高为荣,然后又带动一批不熟悉该品牌的人,所以流行与时尚、名牌就是这样产生的。)运动用品方面有个奥索卡,当然这个牌子现在也有其他商家引进;童装有个本比尼,有些像成人化淑女版或现代版的缩小版,确实好看,可价格不菲,比一件成人女装的价格还贵,最终还是少有人问津而淘汰出局。其实想想也简单,儿童年年都在长,有的衣服几千元,今年穿了明年就不一定穿的了,除了买衣服要求开发票包销的,其实也没多少大款会买,现在的有钱人也很注重勤俭节约的素质教育,再说中国现在好像也少有贵族。其中化装品爱文莉、女鞋思加图在武汉市场首先是从武汉SOGO登陆的,而后进入该市其他商场。特别是思加图在这几年的SOGO店庆中因为11接券,及打对折,场面甚为火爆,所以其实各种促销活动的现在的实质是为了平衡厂家的虚高价格与消费者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更多更实惠的商品的矛盾而绞尽脑汁想的各种平衡点,同时商家也不能亏。目前由于都是引厂进店,价格一般都是由厂家定,商家都插上手,但有些价格的确有点离谱与虚高,再好的东西消费不起也只能起欣赏的作用。所以送券、返券也不足为奇。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商家一般是自己先购买商品在卖给顾客,定价权在自己手中。经营方式的不同也使商场在不同时代的经营方法也不同。但与时俱进是最重要的。不过谁要是成了能执耳价格的
商家无疑会成为今后的霸主。写到这,我发觉其实武汉SOGO在开业之初在品牌招商方面并不薄弱,这也与北京SOGO有了一定的招商方面的基础,人员支持有关。随后一段时间,由于销售不理想,有的厂家主动撤柜,也有被商家淘汰的。武汉SOGO曾引进的顶极品牌范思哲,大概由于各种因素引进的该品牌出了牌子响,店堂装修漂亮,其商品跟不上潮流,也许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积压产品放到武汉卖,或与潮流格格不入,或是审观的差异,有人一面看着价格吐舌头一面感叹,打死我也不买,像乡下人穿的,这么土还这么贵?再说就一条普普通通的范氏牛仔裤和一般的牛仔裤没什么区别,谁还穿个牛仔裤特意把衣服提起来,把腰后的牌子露给别人看?遇到不认识名牌的,别人看见了也不知道这是上千元的产品。所以消费者也有理性思维,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以前有了进步,但消费者也会想想用在哪方面,而且这些理性的消费者占大多数。也有感叹大概国内的消费能力赶不上国外,武汉也不是品牌消费能力特别强的,或把武汉看长了一个比价次的城市,就把别的城市卖不出去的积压商品堆在武汉卖,就像有些商品在城市消费过剩,商家就把眼光投向农村。再说等着国外发货货到了季节差不多也换了。其实现在农村人也不高兴怎么被人不要的商品非要塞给我们呢。再说随着全球一体的日益加强、通讯、传媒、交通的迅捷,国际间、城市间对流行的差距在日益缩小。城市与城市之间由于历史因素其底蕴也不同。记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武汉别看这几年比其他城市经济方面有点差距,在解放前可被称做大武汉,当时全国只有两座城市被称为大的、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是大武汉。喊的口号也是保卫大上海、保卫大武汉。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大北平、大南京、大重庆、大成都、大广州的、大长沙的,更别提深圳了,全班哄堂大笑。所以再大牌子的商品如果不入流,武汉人也不会折腰。可企业是以盈利为主的,没有利润就没有发展,谁又会花大价钱买一些过时货呢?由于销量不理想,让SOGO曾引以为傲的独有品牌娇兰、雅顿等一线化装品少有人问津,没销售厂家自然懒的发货,偶有人问津时顾客面对的商品也只是空架子或样品,如此恶性循环,最终有的一线品牌已撤柜,五搂运动馆也曾因品牌空缺而引进一平平的美容院,而此美容在一些超市、中低档商场随处可见,与SOGO的档次不符,也鲜有人问津。二楼曾经在青黄不接是出现过原有品牌撤柜、新品牌进不来,在圣诞节至春节期间一个楼面出现过同一品牌出现在同一楼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让顾客像发现新大陆样,哎,这里有个依迪菲、那里也有个依迪菲、那里还有个依迪菲,好歹顾客只想着看的中就买看不中就不买。曾引进过佛罗伦,据说是意大利的牌子,但终因销量不好而撤。该品牌刚引进时好想有点说是一个新牌子,但该品牌几年前在武昌的司门口出现过专卖店,后不知何故消失了,但如果销的不错也不会消失了。曾有人感叹真的说不清什么牌子好卖什么牌子不好卖,因为每个顾客的眼光不同。粗一听有理但细想却
不这样,有的品牌看上去很洋气,看衣服一看就不入流,甚至乡里土气,确实少有顾客问津。那种一穿上去就让人脱胎换骨般形象好、气质好的服装,往往在顾客试穿时就能吸引其他顾客的眼球,养眼啊。只要价格合理,一般门庭若市。也许有的让人买不起,但会让人记住这个牌子,记得下次光顾。其实说把握不准,有时并非是顾客的眼光不同,而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有的商品这个季节或今年看上去设计还不错,但换了季或过了一年觉得怎么设计上还赶不上一季度或上一年的。笔者曾偶尔无意中发表一个感叹,怎么今年的看上去没有去年的好看,导购答曰,设计师换了。同一个品牌,设计师不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同。我不清楚百货店引进一个服装品牌的流程,是怎样确定其定位,仅仅是以价格高低为标准吗?是否还要实地考察其款式、质地、性价比等因素。因此做业务是否也应与时俱进,不仅要谈品牌,还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未来潮流的把握力,甚至是先知先觉的洞察力。因为如今在百货这一块所经营的重点因超市、专卖店的兴起,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服装、鞋、包、化装品这几大类,当然金银首饰也还占有一席之地。而服装类一般品牌上各店相差不大,一家引进了某个品牌销的还不错,过不了多久你准能在其他商场发现其踪影。例如艾格,现在不论是旧商家还是新开的商家广告中都离不开艾格的影子,多了也就泛难了,还是物以稀为贵。(关于SOGO在这一点的缺点放在后面讨论)。而且现在中、高当商场的品牌
也不那么渭泾分明,牌子顶级并不是人人消费的起的,不一定销量就好,因此高档商场现在也引进中档品牌扩充其销量。而中档商场也为了提升其档次也引进一些高档品牌。因此仅仅跟风或者被动等着消费者选择意义不大。再者消费者购物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如果该市场没引进一个品牌,及时画报上登的再诱人,或远在千里以外的城市,目前国人还达不到一是性起坐着飞机满世界购物的水平,消费者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此要边被动的等着顾客消费为主动引导时尚消费潮流。业务人员要像时尚潮流的先行军,要引导大家大开眼界。今年五一期间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装修,曾引进巧帛、ONLY等进行特卖。场面也有点小火爆,但不知何故,ONLY一直没引进来。不过在今年国庆前期该商场在商品调整力度上还是下了一番大功夫。三楼更新了大部分品牌,销量好不好就不知道了,五楼的美容院撤了换了羊绒区,二楼也引进了一些新品牌。铺面方面也有了突破,打破以往两面靠墙各一条,中间廊柱一条的格局,形成现在的两面墙各一条,将中间的廊柱包容进去,有效的改变了以往中间廊柱一条有点杂乱的感觉。三楼、五楼基本上是此格局。销量好不好不知道,好在目前SOGO的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一点:引进品牌是不够的,还要有后期开发,否则好不容易引进个牌子销量上不去撤柜了,再引进一个,业务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与这个柜撤了再谈个柜补上,这无济于事,否则恶性循环,也不好再引进,比如SOGO以前也引进过一些好品牌甚至是独有品
牌,这些观点的变化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为业务人员带来了一个难题,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所赋予其工作上的职责权利就那个范围,干了别人的活别人不高兴,这也是现代企业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通病,人家的工作只能要求其在这个范围内,别人没有总经理的权力也无权对其他事项指手画脚,除非做为总经理的接班人,在这个部门锻炼一段时间那个部门锻炼时间,通晓整个工作的运作,再当总经理,这培养出的不光是人才而是奇才,谁又会有这好的机遇呢。再者业务的性质就是要引进品牌,更何况同一个品牌就算此时好也不见的彼是好,就如同上述所言,设计风格的改变也有影响。每个企业都有有优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在有代表性的著名的不同大企业工作过,几者比较优劣,如果这个人日后有发展就有用,因为比别人知道长短,不局限,就像日本的松下的那个老板,如果没有发展可能起不好的作用,换个地方有得有失,如果得不偿失,就有失落感,特别是当以前的同事都升了你还在原地。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是谁像松下的老板为了当个好老板而去别的企业做小工呢。公务员轮换交流也还是在本系统内,更何况其实很多时候是这山望这那山高,其实换到那座山再一看不过如此。还要看投不投缘,和新东家有没有缘分。所以最好在不同的级别锻炼自己,通过上升一个层次,上升一个级别,上升一个高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来锻炼自己。工作不仅仅是工作,要像一份事业来经营。那将是物质精神双丰收。(题外话)
哪个牌子的女装好
   2  在功能服务方面,武汉SOGO确实继承了有条不紊的日式风格,从每天员工上下班打卡从哪个门走,打完卡从哪个门下楼层都有专门的规定。SOGO在武汉首先推出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女士化装尖、育婴室、贵宾室等。此后武汉其他改建、新建的商家多模仿与此。此外,为避免员工与顾客在高峰时间因上厕所而引起堵塞,既影响顾客又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特设顾客卫生间、员工卫生间,都有保洁人员专门负责清洁。据说看一个家庭卫不卫生就看这家的厨房,看一个家庭现不现代就看这家的卫生间。看一个商场卫不卫生就看这个商场的卫生间。这大概就是SOGO的另一绝吧。
   3 武汉SOGO虽不愠不火,但绝对也不会让同行小瞧。什么特例商品“B这些新名词在武汉确实是武汉SOGO为发源地。武汉SOGO的出现也让大哥小弟们跟了一阵风。武汉SOGO二楼有个彩装区,以一些像UP2UZACOCOO、红地球(已撤)、深蓝之类的小彩装为主,不知是当时一楼摆不下去才搬到二楼的还是怎样,随后武广在二楼也围这楼梯一圈摆上了小彩装,不过品牌更多。以前武汉SOGO
一楼有像范思哲、万宝龙、LANCE的精品区,后来武广在原来的超市区改彩装区,又改成精品区,大概精品难做有改成今天的皮具区。武汉SOGO以前有个地下一楼小超市,后来新世
界也紧跟其后也开了超市,不同的是现在SOGO的超市拆了,新世界的还在。时尚广场的活动简直是与SOGO咬定青山不放松,SOGO有个品鲜券,她也来个品鲜券,SOGO有个白情人节,她好像也有,还有什么一时想不起来了,反正武汉的朋友没事看看周五的报纸就知道了,挺好玩的。其实商场有时也像游戏场。不过值的肯定的是武广、新世界在品牌引进方面确实有其优势。例如武广现在陆续引进了兰寇、雅顿、SK-II、夏奈尔、雅诗兰黛、资生堂、倩碧等一线品牌化装品,销的也不错,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其他商场引进的品牌好像是以武广为风标。另外武广的店外主体背景很有特,常换常新,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热点制造不同的氛围、主题。设计这些的人真的是既花脑力又花精力,如果拿的是一般的职员薪水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是外援设计的另当别论。新世界在高档品牌引进方面也很不错,总在广告中看到其今天引进这个高品牌明天引进那个高品牌。
 
SOGO度身案例分析:
1  SOGO以前在地下一楼设有一个小超市,现在没有了。有与没有并不重要。但从中可以分析其原因,有点启发价值。究其原因,武汉SOGO本来就面积不大,超市只是在其地下一楼的一部分区域开辟出来的。刚开业时,里面是麻雀虽小五胀俱全,有食品、日用品、甚至
还有生鲜、水产品、肉制品、蔬菜水果等。而在其旁边就有个较大的千禧龙超市,一站路的距离还有个家乐福,相对来说专业性差些自然不能比。后来就减撤为食品类、日化类,再后来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SOGO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试想一下,和大综超相比,SOGO的经营面积就决定了其经营品种的有限性,即使有一些常见的产品也谈不上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新世界的超市和目前在武汉刚兴起不久的屈臣氏经营面积也都不大,可为什么却能立足。因为其经营有特。一些日用品在其他超市是没有的,能够吸引回头客,加上回头客一传播又有新客源。仅以一种小小的洗发水为例:一般超市经营的品牌几乎大同小异,像什么飘柔、潘婷、海飞丝、等。突然有一天一本时尚杂志上登出还有个多芬的洗发水、护发素,这好像在一般的超市不常见,所见到的也仅是多芬的洗面奶、沐浴乳、香皂、护肤霜。用过多芬洗面奶的人都觉得感觉还不错,没有紧绷的感觉,因其品质有保证,所以当刚看到多芬还有洗发用品之类的,惹得一些喜欢尝新鲜的MM四处寻,而一般的超市连导购都没听说过多芬还有洗发水,所以一些人也只有望洋兴叹。所以有时候消费者的消费也受本地区内商家经营品种、所引进的品牌有关,受其影响,谁抢先一步名优新品,而不是一味盲从的跟着别人后面 ,看别人引进什么就引什么,这个商家一定是可以赢得商机的。笔者偶然的一次路过新世界只准备在里面的超市买瓶水,发现该店的超市有多芬的洗发、洗浴用品等,原装进
口,而且品种齐全,这在其他超市不常见,这大概是目前武汉市场内独此一家经营这么齐全的多芬产品的小超市了(不知看到这,武汉的一些超市是否会经营品种更丰富),由此可见,新世界能在武汉立足这么久,并且以此为据点,在全国开了不少分店也绝非偶然。新世界的超市与屈臣氏经营面积都不大,但都有自己鲜明的特与定位,所以能立足并长久,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并将初次光临的新顾客不知不觉变为下次还记得光临的老顾客。欢迎下次光临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客套,更要以内在的品质(既商品)无言的吸引顾客,这才是法宝。生意好不好不是简单的加减,也不是生意不好就要整卖场纪律。
   2 目前笔者认为在SOGO二楼有关艾格的品牌太多了,也很分散有点杂乱。有艾格、艾格运动、艾格周末、还有个什么艾格,东面几个、西面几个,而且有的似乎长年都摆着花车,看似便宜打折商品,其实像个荒货摊,要么集中来个艾格长廊,要么精简。
   3  目前各商场似乎为了跟上形势,都热衷于什么人员评估,绩效考核、年中、年终评定,以此作为奖惩依据。一开始没什么感觉。后来我越来越质疑,这大概是很多企业内都有的通病。就我所了解的SOGO的一个部门的年中、年终对基层员工的评定而言,大致流程如下:先由领班用铅笔对员工写评定,然后再交到上面给主管、经理一层,由他们发表最终意见,再发下来让领班用钢笔填写最终不知综合了谁的意见,然后再发到基层员工手中,让他
们先用一张草稿写员工个人对评定的意见,以示公平。美其名曰为了评定表的规范整洁,怕员工写错了,涂改脏了。然后在交到领班主管经理那。看过了觉得没事再发下来让员工用钢笔正式填写。有的员工觉得写的评语明显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简直是有意贬低。就如实在自己的意见栏按规定用草稿纸写上级的评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差距太远。可最后发的评定表已是上级用钢笔帮你把他的意见在本属于员工自己填写的个人想法写好,直接让你签名。想提升的就写的天花乱缀,优异无比。同一个人今年是这个领班写,把此人写的一塌糊涂,明年是另一个领班带写的真实客观,甚至希望其在新员工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核心作用。可人还是那个人,也没变什么。相对而言,领班对基层员工比主管经理对其了解的要多些,因为经常接触,如果主管经理不想让某人太优秀,即使领班写的客观真实,很好,在主管经理那一汇总又变成平平,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老话。没什么可写就总是写要多和同事交流,好像别人都不合,不团结。这些人又不经常跟人在一起就怎么知道别人这不好那不好呢,再说遇上这样的上司又怎能希望员工与你心贴心呢,人都是相互的。上级评员工容易,有时甚至关系到别人的前途,但谁又来保证上级的合理公平呢,虽然也有下级评上级的民主调查,但一般都流于形式。所以每次员工评定时,大家都很反感,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你写提谁就提谁吧,简直是多此一举,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也大抵如此,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什么有些可扣可不扣的分有些人扣有些人不扣,为什么有的人总轮不到在一个不好的岗位,为什么每次调整评分表准会望不了加一句我觉得这样调整让大家的评分差距缩小、更公平啊。言外之意是自己也承认以前的不公平了吗?别看条条框框一条一条的很科学公平,其实可操作性很强。事在人为嘛。所以我觉得有时侯流于形式的东西可大大减少,既可提高每个人工作效率,多一点空闲时间完善自己,放松自己,又能让人看了不烦、心平气和。


    最近有点……所以不会常上线,如果有路过的人敲门,不是我清高不理人,也不是我发拽。而是我不在。不过当某一天我看到大家的留言我会很高兴的。谢谢大家。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