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2009我国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
政策回顾:
200712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1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097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总理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继续坚定不
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85日,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12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政策效果:
1、货币供应量增长刷新了多项纪录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指引下,1-3月新增贷款分别为1.621.071.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4.17%667.97%4月份贷款高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仍然达到5918亿元,同比多增1229亿元,前4月累计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7万亿元,不但超过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规模,而且也超过了今年5万亿的计划目标下限。与之对应的是,广义货币(M2)增速也开始急升,4月末M2增速达到25.95%,已远超央行17%的预期目标,该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在国际上也排名第二,仅次于以列的32.4%,危机重灾区的美国和欧元区M2增速分别为10.1%7.2%
2、信贷的天量增长
  前4月信贷的天量增长,首先是由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尽管信贷快速增长会带来通胀压力加大、坏账上升等风险,但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未有根本性缓解,尚未形成稳定回升态势,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就会错过最佳调控时机,未来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其次,信贷天量增长有还历史欠账的问题。由于去年前三季度一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力度适当放宽,可以说是对过去货币政策过紧的一种对冲和补偿。并且信贷天量增长
也存在一定的虚增成分,一些银行担心在2009后半年,可能会出台对信贷的控制政策,所以倾向于提前发放信贷把银行贷款规模作大,提前为房地产、汽车市场回暖等预留贷款额度。一季度票据贴现在信贷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中存在的虚增成分也可能夸大了信贷的投放增长水平。
  最后,信贷天量增长还有一些特殊的季节性因素。商业银行的贷款在一年内一般是一季度最高,而在一季度内一般又是三月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商业银行在季末通过贷款扩张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有关,如4月份新增贷款只有5918亿元,相比3月大幅减少。一些中央项目的启动也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前二批中央投资分别达到1040亿元与1300亿元,为中央投资配套的信贷资金需求大幅上升自是必然。正在推进的第三批中央投资总计只有700亿元,由此资金配套自然也会减少。
  3、宽松货币政策作用立竿见影,宏观经济短期内止跌回稳
  今年以来,我国的信贷高速增长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从年初开始,PMI、投资、零售市场等经济数据出现积极变化。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即使是表现最差的外贸数据,也有好转的迹象,3月份进出口同比跌幅较前两个月明显收窄,当月外贸顺差强劲反弹。此外,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5个月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逐月回升。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仍在探底明显不同,中国的大部分指标开始企稳回暖,这也支持了股票市场出现一轮不错的反弹,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所谓小阳春
  4、物价跌幅明显收窄,通货紧缩压力减轻
  我国CPI在去年2月达到高点8.7%后就一路下滑,并且跌幅不断扩大。在去年四季度国家果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后,物价的过快下跌趋势逐步得以遏制,在今年2月物价达到最低点-1.6%后,3月份回升到-1.2%,跌幅明显收窄,尽管4月份再次下跌到-1.5%,但也没有跌破近期低点。货币政策在减缓通货紧缩压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中国的超额放贷,不仅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虚拟金融市场,稳定了经济,而且也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复苏。
存在的隐患:
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我国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必然选择
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我国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波动风险,在实施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应防范以下风险。
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压力
  追本溯源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前实行的货币政策定义为“适度宽松”,但是从统计数据上看,信贷量和货币供应量全球金融危机时间(M1M2)的增长速度过快,远远超过了“适度”的范围。并且,虽然目前我国CPI依然处于下降时期,但这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很大关系,预计从第三季度开始,在巨大的货币供应量刺激下,“宽货币”、“宽信贷”的双宽组合,加上“输入型”通胀压力,由通缩趋势转化为通胀趋势的转换速度将加快。 所以当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不断加大未来通胀的风险。
 3、大量新增贷款在金融系统“体内循环”,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不大
    由于经济衰退,市场风险增大,同时银行的优质客户——资信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产业龙头公司,往往也具备发债能力,他们拿到资金往往再度回存银行,导致注入的流动性就并没有有效地释放到实体经济中,而是停留在银行间市场,推动货币市场利率走低。这不仅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也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
对未来的预测:
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2010年央行将立足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宽松”前加上“适度”二字,就是要强调信贷放松的规模不是全面放松,而是有保有压、有所选择。政府要做的是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控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流动性,给予民间资本合适的投资机会,加大直接融资,最终实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进一步把握货币投放的节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