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生产
概述
平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侧耳Pleurotusostreatus(Jacq-exF r.)Quel.的子实质体,又名北风菌、蚝菌,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
平菇性味甘、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都有一定的好处。
[编辑本段]
品种
平菇尽管种类繁多,除了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不同外,其他生长条件和栽培工艺都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本文叙述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商业化栽培的这几个品种。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的食用菌品种中,平菇的品种繁多,也最为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繁多,很难区别,为科研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笔者仅能就性状清楚的一些品种向读者介绍,
由于目前使用的诸多品种均未经过严格的鉴定和审定,本文只能从国家的关部门授权收集和保藏菌种的菌库所给序号为主向读
者介绍品种。
由于平菇不同种和品种间的差异,对生产者来说注重的只是商业性状,因此平菇的品种划分有时与种有关,有时又似乎无关。本文仅以生产者使用方便向读者介绍平菇的品种及其类型。
按泽划分的品种
不同地区人们对平菇泽的喜好不同,因此栽培者选择品种时常把子实体泽放在第一位。按子实体的泽,平菇可分为深种(黑种)、浅种、乳白种和白种四大品种类型。
①深种(黑种)。这类泽的品种多是低温种和广温种,属于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而且泽的深浅
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有变。一般温度越低泽泽越深,温度越高泽越浅。另外,光照不足泽也变浅。这类品种如ACCC50822,ACCC50823,A CCC50596,ACCC50272,ACCC50249,ACCC50149,ACC C50151等。深种多品质好,表现为肉厚、鲜嫩、滑润、味浓、组织紧密、口感好。
②浅种(浅灰)。这类泽的品种多是中低温种,最适宜的出菇温度略高于深种,多属于美味侧耳种。泽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浅,随光线的增强而加深。这类品种如ACCC50618,ACCC50484,ACCC50544,ACCC50545等。
③乳白种。这类泽的品种多为中广温品种,属于佛罗里达侧耳种。
[编辑本段]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由于平菇栽培的种类繁多,作为生产者来说要能从外观简单区别常见的种类,以避免产销不对路。所以,本文也主要从外观上简要介绍平菇几个常见的栽培种类的形态特征。
①菌丝体。人工栽培的各个种菌丝体均白,在琼脂培养基上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多寡不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气生菌丝浓密,培养后期在气生菌丝上常出现黄分泌物,从而出现“黄梢”现象。不形成菌皮。
佛罗里达侧耳:气生菌丝少于前两者,显得较平坦有序而浓密,无“黄梢”现象,长满数日后易出现老的菌皮,菌皮较紧而硬。
白黄侧耳等广温种:气生菌丝少于前三种,生长平展,无“黄梢”。长满斜面后极易形成菌皮,菌皮柔软,富有弹性,很难分割。
②子实体。侧耳属各个种子实体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菌褶延生,菌柄侧生。从分类学上鉴别不同种的主要依据是寄主、菌盖泽、发生季节、子实层内的结构和孢子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菌盖直径5~21厘米,灰白、浅灰、瓦灰、青灰、灰至深灰,菌盖边缘较圆整。菌柄较短,长1~3厘米,粗1~2厘米,基部常有绒毛。菌盖和菌柄都较柔软。孢子印白,有的品种略带藕荷。子实体常枞生甚至叠生。
佛罗里达侧耳:菌盖直径5~23厘米,白、乳白至棕褐。且泽随光线的不同而变化。高温和光照较弱时呈白或乳白,低温和光照较强时呈棕褐。枞生或散生。菌柄稍长而细,常基部较细,中上部变粗,内部较实,且富纤维质的表面,孢子印白。白黄侧耳及其他广温类品种:子实体3~25厘
米,多1 0厘米以上,苍白、浅灰、青灰、灰白,温度越高,泽越浅。枞生或散生,从不叠生。有的品种菌柄纤维质程度较高。低温下形成的子实体深组织致密,耐运输。
凤尾菇:子实体大型,8~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菌盖棕褐,上常有放射状细纹,成熟时边缘呈波状弯曲,菌肉白、柔软而细嫩,菌盖厚,常可达1.8厘米甚至更多。枞生或散生,或单生。菌柄短粗且柔软,一般长1.5~4.0厘米,粗1~1.8厘米。
生长发育所需环境条件
①营养。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
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
②温度。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正如前文所述,从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上看,品种可划分为几大温型,这几大温型的品种,除高温型的特殊种外,多数种在10~20℃内都可出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凤尾菇栽培技术
生长越快,菌盖越薄,泽越浅。
③湿度。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 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气。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可正常生长,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种瓶中也能正常生长。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较自然界空气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