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到2013年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2013008)以及三峡大学2013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45)资助。作者简介:徐翔(1981—),男,湖北鄂州人,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动力工程系主任,讲师;余万(1984—),男,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机械与
动力学院讲师。
摘要针对宜昌的地域特点和三峡大学办学特以及优势学科,我校从2010年开始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建设。经过多次修订与完善,形成了较为科学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根据能动专业需求和我校的学科发展规划,介绍了新方案的相关特点,以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词三峡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Professional Training Plan Formul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i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Xu Xiang,Yu Wan,Chen Congping,Fang Zifan,Li Xiang,Zhao Meiyun
Abstract By Yicha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versi-ty-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ominant discipline of th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our university bega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2010,and the 2013version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formed after
many revisions and consummation.Based on the active profes-sional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planning
of our school,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pro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training scheme
1绪论
能源动力工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1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问题是:人均能耗低、能源效率低、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等。针对上述能源状况,我国在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6月,国家能源研究会组织国内300余名能源领域专家集中讨论并提交了《关于我国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
展水电”。《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将水
电、风电、太阳能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未来若干年内,能源发展将主要从规模扩张、资源拓展、高效节能三个方面展开,这就需要大批掌握能源领域相关基础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2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大类专业,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保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转换和利用已成为融合计算机、材料、生命、环境、航空航天技术、自动化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科学,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具有“宽口径”的特点。
我国能源动力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专业分割很细。基本是按产品和行业的格局划分,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先后包括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以及水轮机等10个小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的发布,原有的专业合并进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由此带来该专业最大特点就是复杂性和多样性。既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也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同时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这种特性反映在专业建设中,体现为不同的院校各有特。以湖北省的高校为例,开设有能动专业的学校除我校外,还有武汉大学(侧重于发电厂动力设备)、华中科技大学(侧重于燃烧节能)、武汉理工大学(侧重于内燃机)、武汉科技大学(侧重于冶金能源)、武汉工程大学(侧重于制冷、建筑节能)
以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侧重于内燃机)。而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作为2012-2013年能源动力类专业排名前三的高校,专业的培养方案则涵盖了能源发电、内燃机、新能源等多个方面。
3培养方案制订与完善
我校的“机制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品牌
专业和立项建设国家特专业,因此在2010级的人才培养
三峡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的制订与完善
徐翔
余万陈从平方子帆李响赵美云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16-0060-02
教改教法
60
. All Rights Reserved.
总第280期
2014年6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80
June2014(A)
方案中,在“机制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将“能源与动力”作为一个新的专业研究方向。2011年6月,三峡大学校领导作出申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战略决策。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三峡大学新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2年9月,该专业正式开始招生。专业的培养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最终形成了2013版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具有下列特点:
3.1突出学校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三峡大学位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的所在地——
—宜昌,前身为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以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但是,学校原有的水电特局限于水力发电的两端:水利工程以及输变电工程。而对水力如何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原理、装备未有涉及。
根据我校“水电特”的办学方针,结合能源与动力专业研究的多样性,我校将学生的就业方向定为各大电厂,其次为发电设备设计、制造部门。该专业培养方案在走访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湖北安能热电集团等相关企业后,在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以及追踪国内外能源与动力研究热点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多次修改后,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宽厚的专业知识,能在大型水力发电厂、热力发电厂、新能源电厂等从事设计、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具有良好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2)具有从事水力机械、热力机械及新能源动力机械运行
、维护、管理所必需的设计、计算、测控、实验、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3.2专业课程设置兼顾“广”和“专”
大学 专业 排名我校的能动专业主要开设“水动方向”和“热动方向”。水动方向以各类水轮机结构、水-力转换原理为主,兼顾水电厂运行、监控、维护等,可对水力发电过程“填平补齐”;而热动方向以汽轮机结构、热-力转换过程的通用机理为主,兼顾其他新能源发电,同时学习热力发电厂运行、监控、维护等。
在专业课程的体系设置上,从学生的就业面出发,经历了2011版将“水动方向”和“热动方向”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方向,到2012版仅将“水轮机”和“汽轮机”同时作为两个方向的必修课程的研究过程,最终制定出2013版的培养方案。在该培养方案中,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和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为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流体机械原理”、“热力学”、“传热学”以及“水轮机”和“汽轮机”放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而“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锅炉
原理”以及“热力发电厂”四门课程放入专业拓展课程(必修)模块中,让学生兼顾学习“水动方向”和“热动
方向”的主干核心课程,使学生有机会在水力发电厂和热力发电厂中进行选择。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模块中又分为三个子模块:子模块一和子模块二分别对应为“水动方向”和“热动方向”的专业。如水轮机(汽轮机)安装、检修、运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辅助课程,两个模块任选其一,学生对两个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实践,更有利于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子模块三增加了新能源技术和能源环境保护内容,该模块的课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毕业生与社会用人需求的适应性。
3.3加强实践环节,明确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质量最直观的反映。根据2013版的培养计划,本专业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为180学分,而实践环节的总学分为55分,占毕业总学分的30.5%。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践(实训)、生产(毕业)实习等环节,以专业课教学为例,课程设计包括机械零件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水轮机课程设计(水动)、汽轮机课程设计(热动),生产实践(实训)包括动力机械流场分析软件实训(Fluent)以及发电厂实训。
由于部分理论教学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性,例如“流体力学”在部分教材中是作为“流体机械原理”上篇出现的;“流体机械原理”和“液压传动与控制”中同时含有空化、气蚀的内容;水轮机作为流体机械的特例,在“流体机械原理”和“水轮机”都有所涉及;喷管理论在“流体力学”的气体的一元流动和“热力学”的气体和
蒸汽的流动中同时出现等,与此相应的实验课程中也存在重复。因此,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将“流体力学”合并到“流体机械原理”课程中,取消了每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把相应的实验合并为“流体综合实验”和“热工综合实验”两门实验课程。其中,“流体综合实验”针对“流体机械原理”、“液压传动与控制”、“水轮机”、“汽轮机”等课程,“热工综合实验”主要针对“热力学”、“传热学”两门课程,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在各自的课程教学大纲中体现。
4结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改善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探索的、永恒的课题。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随之调整,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质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在不断调研、咨询、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我校形成了2013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虽然该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相信经过时间经验的沉淀,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要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瑞,王艳,田禾.基于社会需求的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22-24.
[2]晋风华,周臻,李录平,等.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
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86-87.
[3]柯葵,朱立明.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编辑李前锋
61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