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水浒传》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姚看江湖
摘要: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电信e9套餐>特拉法尔加罗《水浒传》中大量节日场景的描写,不仅将水浒故事有机地连为一体,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而且也为水浒故事提供了最为真实的时代背景。本文通过对水浒节日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节日对于《水浒传》名著地位确立的重要意义以及水浒节日描写所折射出的古代传统节日特点。
关键词:水浒节日
水浒故事所发生的那个时代背景——北宋,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一个时期,所以当时所过的节日也是非常得丰富多彩,几乎是日日有节,甚至一日多节。朱瑞熙先生在《宋代的节日》一文中曾把宋代的节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帝、后的“圣节”,即皇帝、太后的生日;第二类是官定的重要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临时制定的节日;第三类是节令性和季节性节日;第四类是为宗教性节日。《水浒传》对于上述四类节日基本都有涉及,并且因为水浒英雄多出身于草莽,地气十足,所以其热衷的节日也更加
接近于普通百姓所钟爱的传统性和季节性节日,再加上这两种节日大都是全民性的热闹节日,便于好汉们“浑水摸鱼”,办些平时不易办到的事情。因此,这类节日在《水浒传》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得高,描写得也非常细致入微。《水浒传》中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的节日庆典连连看,不但使千里后的我们有机会窥探到了北宋末年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当时人们节日庆典时的真实民俗民风,而且也让《水浒传》有了最为真实的社会背景。
一、元宵节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夜晚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当天夜里,中国民间历来有挂彩灯的习俗,因此元宵节又被称做“灯节”。元宵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汉朝,至隋唐时基本习俗已经形成,宋时由于文人笔记的详尽记载,使宋代元宵节成为了解古代元宵节活动的重要窗口。从宋人笔记中可以看出,宋时的元宵节已经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就连皇帝也掀开神秘面纱,从深宫中走出,与万民同乐。宋徽宗时代,元宵节的当晚,道君皇帝要亲临宣德楼现场看灯,《武林旧事》记载“至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而《东京梦华录》则站在百姓的视角详细地
描述了这一盛况:“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皇帝的亲临让本已沸腾的节日变得更加狂欢,人们将欣赏宣德楼下瑰丽壮观的灯山烛海、百戏杂耍,与一睹天子尊颜、争赏宫嫔嬉笑融为一体《水浒传》对元宵节的描写也是不吝笔墨,比如政和七年清风寨的元宵节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幙。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宣和二年大名府的元宵节桃花坞里桃花庵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大龙两条,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宣和三年东京城的元宵节 融和初报,乍瑞霭霁,皇都春早。翠幕竞飞,玉勒争驰,都闻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从穷乡僻壤的清风小寨,到边陲要塞的大名府,再到政治中心的东京城,《水浒传》以详尽的笔墨为我们展现了全景的北宋元宵节。
二、中秋节
与中秋节有着不解之缘正是在宋朝,中秋节完成了从唐时的基于文人清兴、限于文人体的玩月吟诗活动的非全民性节日,到以宴饮赏玩、家人团圆为核心节俗内涵的大众化节日的演变,使起源较晚的中秋节地位不断上升,明清时成为与春节、端午节并重的中华民族三大节日。可见,两宋对中秋节的完善和传播功不可没。读水浒,了解宋时的中秋节,因此而显得尤为有意义。史家村的中秋夜是《水浒传》的第一个大型节日,可谓水浒开篇第一节。发生在政和三年的中秋节,是史太公殁后,史进当家作主的第一个中秋节:史进请三位头领上坐,史进对席相陪,便叫庄客把前后庄门拴了。一面饮酒,庄内庄客,轮流把盏,一边割羊劝酒。酒至数杯,却早东边推起那轮明月,但见:桂花离海峤,云叶散天衢。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影横旷野,惊独宿之乌鸦;光射平湖,照双栖之鸿雁。冰轮展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水浒传》对这段中秋宴描写的很形象,也很具体,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北宋时期普通人家过中秋的热闹场面。并且,通过史进的中秋宴也折射出了唐代中秋与宋代中秋的极大不同:唐时过中秋多是文人墨客单纯的玩月吟诗;而宋时的中秋,已经多宴了饮聚会的内容,在这样的聚会上,对月亮的玩赏已不是唯一的焦点,“中秋赏月”甚至只是聚会的一个契机和理由。
政和六年,武松在张都监府上所过的中秋节,是《水浒传》中最温馨、最浪漫、最有中秋味道的中秋节。“张都监向后堂深处鸳鸯楼下安排筵宴,庆赏中秋,叫唤武松到里面饮酒简简单单爱”,席间养娘玉兰一曲“中秋水调歌”,将节日后气氛推向高潮。张都监府上的中秋节相信是武松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一个中秋节。节日前半段的温馨欢乐让骤失亲人的武松有了家一般的温暖,而席间那位风姿绰约、声音甜美,即将成为武夫人的玉兰小,如同一剂止痛良药让武松被大嫂伤得遍体鳞伤的身心得到了暂时的慰藉。然而曲终人散后,武松等来的不是娇娘入怀的酥软,而是精心设计的圈套。当武松血溅中秋之夜曾给他带来美好憧憬的鸳鸯楼之后,终水浒全书,再也看不到了那个豪气云天的武松,或许中秋梦碎之后,武松已然只剩下一个被女人伤得千疮百孔的躯壳。
从史进血洗史家村的水浒第一中秋,到武松身陷都监府的痛并快乐中秋,都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北宋中秋的特点、特,以及节日因人的心境不同而阐释出的不同意义。回眸《东京梦华录》以及《梦粱录》等宋人笔记中对中秋的描写,再结合《水浒传》中的次中秋节,可以明显的看出,北宋之时的中秋节已较唐时单纯的吟诗玩月有了质的改变,加入了宴会、娱乐的内容,而到南宋,随着山河沦陷,骨肉离散,中秋被赋予了更多“团圆”的意义,“阖家团圆”就此成为中秋节的核心主题,并一直延续至今。
三、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菊花节、茱萸节、登高节、女儿节、老人节等,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日即为“重阳节”,“重阳”二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籍《易经》,《易经》载:“以阳爻为九”,即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即为“重九”,两阳相重,故为“重阳”。 宣和二年的重阳节是梁山历史的分水岭,也是金圣叹腰斩水浒之处,因为在这一年重阳节,宋江决定进行招安的注册总动员“重阳节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论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各取其乐。”
重阳节赏菊花,古已有之。早在唐代,诗人王维就曾作诗“无穷菊花节,长寿柏梁篇”,直称重阳节为菊花节。可以想象,在秋风萧瑟、百花凋零的九月,唯有菊花,凌霜开放,是何等的意境!难怪菊花在仙道方家眼中被视作“延寿客”、“不老草”。于是,赏菊、采菊、食菊、佩菊、饮菊花酒,成为重阳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虽是一莽汉的梁山,这一年的重
阳节也少有的在忠义堂上遍插菊花,赏菊品菊。菊花酒和重阳糕是宋时重阳节的主要食品饮料,《水浒传》中虽未提及,但菊花大会的酒桌之上一定不会缺席,除非负责宴会组织工作的宋清太过孤陋寡闻了。菊花酒是用菊花并茎叶酿之以黍米而成,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癣,消百病之功效,因此被赋予长命酒的美名。重阳糕是由糖面蒸制而成,加上猪羊肉、鸭子肉作成的丝簇钉,或以果实(如榴、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作成的,上面再插剪彩小旗,好吃又好看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