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9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九)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业时间:  月  日
1.下表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
上表反映了(  )
A.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
B.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
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
D.中共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
答案C 解析:中共与各党派合作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于1954年,故B项错误;根据“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可得出是建国前夕对建国后民主政治的设想,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苏联体制,故D项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
《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
3“‘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建行白金卡年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冲击,但并未中断,故AB两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新时期得以发展完善,故D项正确。
4.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形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以推测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中央地方关系,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中央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村民自治制度不能体现治边经验,故D项错误。
5.下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政治形式的不懈探索。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小贝壳海鲜自助火锅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景德镇美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答案C
6.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
A.村民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解析:村民自治制度不是精英参政,故A项错误;参加政协的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精英参政,故D项错误。
7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万里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农民的参政意识在增强
B.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
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D.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
答案A 解析:农民代表比例不断上升,说明农民的参政意识不断提升,故A项正确;B项表述正确,但材料论述的是农民代表问题,非全体国人,故错误;全国人大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C项错误;人大代表涉及社会各阶层,不仅指工人与农民,故D项错误。
8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答案C 解析:材料只是列举1982年的法律成果,没有前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这些法律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也是必须的法律制度,是其他法规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通过宪法与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内容说明人民的法制意识,故D项错误。
9.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
时间
内容
1979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7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5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9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017
my heart will go on歌词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B.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与完善
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的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表述笼统,体现不出我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民法典的发展历程,反映不出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单行法的发展历程,也涉及民法典的发展,D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错误。
1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
的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和1982年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的共同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故A项错误;1982年修订的宪法起到了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的作用,但1954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故C项错误;两部宪法分别适应了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D项正确。
11.19808月,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
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设上,而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未体现立法为民的原则,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反腐,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1999年我国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此时的强调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决心,故D项正确。
12.下面为我国部分人大权力的首次行使情况统计表。表格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行使的权利
人大常委会名称
行使时间
第一次进行执法检查
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
1983
第一次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
河南省舞钢市人大常委会
1993
第一次人大常委会质询权的行使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4
第一次实行代表公示制度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
2000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促进了立法工作的开展
C.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D.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
答案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东渐给了近代先进分子接触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机遇。由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思考,是近代先进分子能够超越传统政治思想,实用地接受西方宪政思想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近代先进分子以自己理解和体悟的西方宪政思想和体制为借鉴,并结合自己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
方宪政思想的资源,为建立超越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实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宪政体制,却无法使之与中国文化传统融会贯通,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仙4攻略”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的宪政之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
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
内阁,证明这是场,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在民众普遍缺乏民主精神的情况下,该宪法难以贯彻实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