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给选秀类电视节目带来的启示
《中国好声音》给选秀类电视节目带来的启示
摘要:在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普遍陷入困顿的大背景下,《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以优异的成绩让处在迷茫之中的选秀类电视节目看到了希望。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从选秀理念、导师团队、机制创新、节目质量等方面归纳提炼出《中国好声音》受到观众欢迎、获取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到提升选秀类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着力点,对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选秀;电视节目;制播分离
  从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开始算起,选秀类电视节目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30年。2005年《超级女生》的空前盛况标志着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但自此之后,选秀类电视节目迅速衰落,不少节目甚至因为内容低俗而被国家相关部门叫停。在这个大背景下,由灿星制作斥资从荷兰引进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于20127月正式在浙江卫视上映。由于品质较高、模式新颖,《中国好声音》迅速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继《超级女生》之后再次创造了选秀类电视节目的收视奇迹,获取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并非偶然,多方面的原因共同成就
了这档优秀的选秀类电视节目。
一、突出声音 回归正途
作为选秀类电视节目的重要一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声乐类选秀电视节目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然而,由于盲目模仿和片面追求收视率,声乐类选秀电视节目逐渐偏离了以声乐表演为核心的轨道,过度包装、绯闻、毒舌、炒作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庸俗化。《中国好声音》摒弃行业积习,拒绝炒作,突出声音的主体地位,回归到声乐类选秀电视节目的正途,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
《中国好声音》以为华语乐坛选拔出一批坚持音乐梦想、富有音乐才华的人为宗旨,自始至终坚持声音是选拔优秀选手的唯一标准,并通过有别于传统选秀节目的盲听模式来保证选拔的客观与公正。在导师分班阶段,选手开始演唱时,四位导师皆背对舞台而坐,若被选手的演唱打动,才按动按钮转过身来。也就是说,在做出选择前,导师们完全看不到选手的台风和相貌,只能依靠选手的歌声做出判断。这样就有效杜绝了声音之外的因素对导师的判断造成干扰,这个过程被称作盲听。很多人都非常欣赏这种模式,认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音乐或者声音本身得到了提纯,能最大限度地确保选拔出真正的好声音。
二、超级评委 相得益彰
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评委一直为广大电视观众所诟病,他们中的不少人要么专业素养不够高,要么仅仅依靠或是毒舌谩骂来引发关注[1]。除此之外,也有人在多个选秀节目中担任评委,点评内容和风格趋于雷同,从而引发观众审美疲劳。但是,作为《中国好声音》的评委,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都是首次亮相于内地选秀节目,他们在音乐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是业界的大佬和权威。在提供专业点评的同时,他们也体现出了极具修养的人文关怀,为节目营造出了良好的现场氛围。
《中国好声音》在对评委阵容的打造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一方面,所选评委极具代表性:刘欢是当今乐坛著名的实力派唱将,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那英是流行乐坛天后,在内地长盛不衰;庾澄庆来自台湾,既是知名的音乐人,也在主持音乐节目,年轻人比较熟悉;而杨坤则代表了由草根经奋斗最终成名的音乐人,与台上学员比较贴近。这四位评委组成的导师团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极具代表性,也是近年来选秀节目最强的评委阵容;另一方面,四位评委在节目中分工明确、相得益彰。庾澄庆做过主持人,扮演的是轻松、幽默的角;刘欢代表的是学院派,扮演的是专业沉稳的角;那英有着豪爽的个性,只需要把真性情展
现出来即可;杨坤历经坎坷,跟学员对话时可以体现出感性的一面。四位导师在台上展露生活本真,耐心指导、坦诚相待、相互调侃、相得益彰。
三、创新机制 互利共赢
早期的选秀类电视节目多采取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但这种模式限制了民营传媒机构的进入,缺乏足够的市场活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电视台体制改革的核心,制播分离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在《中国好声音》之前,我国的电视行业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制播分离。一是电视台劳务输出型,即电视台负责节目的制作,只把部分纯劳务性工作外包;二是电视台购买型,即节目由制作公司独立完成,然后由电视台购买播出。《中国好声音》则创造性地采取了另外一种比较新颖的制播模式,灿星制作负责版权的引进和节目的制作,浙江卫视负责提供节目的播出平台,二者约定,如果收视率达到一定的标准,双方共同参与广告分成,否则,由灿星赔付广告商的损失。这就给灿星制作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把《中国好声音》打造得更好,这是我国电视行业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
除去在制播分离方面的创新,《中国好声音》还在导师的酬劳和选秀节目产业链的挖掘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中国好声音》中,四位导师的酬劳并不是按场计算的,而是采取
技术入股、彩铃分成的方式支付。即把在节目中的贡献作为导师的投资,把学员的演唱做成彩铃供手机用户下载,将彩铃的收益与导师分成。这样不仅减轻了节目制作的资金压力,也有效调动了导师的参与热情,可以说互利共赢。与多数选秀类电视节目不同,《中国好声音》还把目光投向了整个音乐产业链,把选手签约环节以及之后的商演项目也收入囊中[3]。通过为选手定制商业演唱会,组织选手定期到国内大型连锁酒吧演唱等,不仅可以使选手的生命力得到有效延长,也能使《中国好声音》的盈利能力得到持续。
四、保障质量 精益求精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对于选秀类电视节目也是如此。但我国的选秀类电视节目一直存在着粗制滥造、盲目模仿的问题,节目制作人往往更关注一时的收视率和投资回报,把大部分资金都用去包装和打造选手,而忽视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选秀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生命周期,进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速朽。《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从刚开始就立志把《中国好声音》打造成最受观众欢迎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为此,他们打破常规,不惜代价,努力提升节目整体制作水平。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主要从三个方面保障节目的质量。一是提供顶级的人员保障。在
节目中担任形象设计总监的是我国造型行业的大师高源泽,担任音效总监的是担任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响总监的金少刚,担任乐队总监的是有中国第一贝斯手之称的王笑,负责为节目录音的是曾给王菲录制过专辑的李军;二是提供顶级的设备保障。节目中备受瞩目的四把导师转椅,是制作团队以每把80万元的价格专门从英国空运回来的,现场声音系统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演唱会,环绕全场的巨型LED屏也造价高昂。为保证抓拍到现场任何一个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制作方在现场共设置了中国好声音 主持人26个机位,是一般综艺节目数量的近10倍;三是精心进行后期制作。《中国好声音》每一期的播出时长均不到80分钟,但却都是由1000分钟左右的素材精心剪辑而成,因此看上去十分紧凑,精彩不断。所有这些努力,共同成就了《中国好声音》的高质量。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已经结束,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认真借鉴和吸收《中国好声音》在选秀理念、导师团队、机制创新、节目质量等方面的探索出的成功经验。要努力提升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为广大电视观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电视盛宴,并进而推动整个选秀类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为丰富广大电视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星.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J].理论学刊,20079.
[2]    刘禹奇.《中国好声音》好在哪[J].北方文学,201211.
[3]    郑爽,胡芷滔.《中国好声音》生意经:广告分成和锦囊八计[N].第一财经日报,2012-08-1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