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建议
作者:李春阳 毕会娜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2期
[提要] 阐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波及与影响,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分别从国家、社会、毕业生自身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疫情危机;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本文为2020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促进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RSHZ-2020-02059)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6日
一、疫情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随着高校就业季到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整个社会现状凸显出了,面对高校就业情况难的特点,如何应对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拉低了外贸,国内外经济脚步放缓,企业出现裁员度过危机……本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交织在一起,与疫情危机带来的经济状态形成对比,疫情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长三角地区包括哪些城市 (一)就业机会急剧减少。在世界经济急速下滑下,大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裁员,或者大幅缩减招聘人数,大学生工作变得比往年更难。本次疫情的影响,极有可能影响未来几年,所有就业难问题无法短期解决。“由于今年实行的网络招聘会,与以往相比较的面对面招聘有很大区别,但是效果来看,用人单位的条件增高,招聘人数明显减少。”和往年数据对比看,今年用人单位校园招聘规模缩小,招聘人数也明显减少。
(二)就社会需求分析,特别严重的是外贸、金融等专业,然后危机向其他专业扩散。肺炎疫情迅猛波及各个行业领域,因此,就业波及最严重的是贸易类、经济类的毕业生。来自互联网大数据统计分析招聘单位的需求在大幅度波动,受全球贸易等方面关联,2020年上半年有效招聘职位数虽然减少,但是新兴行业网络代购、网络直播平台突显,智联招聘校园
及国际业务事业部高级总监齐放女士也表示,“虽然智联招聘总的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已经放缓了很多,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各行业的储备干部数量更是下降了23%。”原本繁忙的贸易往来中断、实体零售行业发生变化,校园招聘比例降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更是减少了招聘。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经济的萎缩大幅缩减了进口,中国沿海地区进出口贸易持续低迷,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传统行业的需求下降,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减少了招聘计划,尤其是在进口芯片制造、电信技术和互联网创新等行业。同时,实体经济也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前景不明。
(三)就区域而言,沿海地区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加大,并波及全国。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以及传统代加工工厂大多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当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型企业受到沉重打击,部分企业倒闭、运营困难,造成了企业减员或者停止招聘。在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回流,由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关系,就业的压力一下就全国蔓延。
(四)工资待遇偏低,人才流动量加大。国外的疫情愈演愈烈,全球就业趋势变得日益紧张,由于国外疫情发生,处在尖端科技竞争出现产业移位。因此推论,受到本次疫情危机
的进一步影响,出现大量流动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目标定位需要重新梳理,比如第三产业、自主创业等。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半年失业率在4%左右,长沙一家商品加盟店聘6名员工,采取线上线下应聘方式,竟引来多名硕士研究生投递简历。此时毕业生的工资期望与待遇缩水,网络舆情调查看到,毕业生就业难在于企业没有经营周期,预期工资期望一般都在3,000元左右。
二、疫情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人数剧增,待业人数增加。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毕业生874万人,政府采取“六稳”“六保”政策以来,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入大量资本来运营经济市场,其中,山东省计划投入274个开工项目,预算1,000亿元人民币,多措推进就业岗位和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加剧了“饭少僧多”的现象。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 874万人,积累的往年未就业大学生,2020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二)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突出。在疫情危机的环境下,高校毕业生阶段性失业形势严峻:“处于一线城市企业资金断裂,无法满足企业员工薪水需求,因此裁员,就会出现上千人
竞争一个岗位,同期3月复工后招聘大幅度减少。”在有序复工复产中,企业运营率低于社会需求总值,复产企业没有实际订单,被动出现复工没有复产,人力资源出现再次分配配置。
新冠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形成了重点风险地区和非风险地区。高风险区的湖北省和武汉市,是全国交通枢纽,重点大城市,此次湖北经济重创,其他周围地区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其次,广东经济发达地区和四川、江西等地也是疫情严重地区,毕业生和农民工流入和流出比较大的地区,疫情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和企业开工率在比较大的方面左右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整个就业局势以及下一步走势。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一些建议
如何落实每个毕业生精准就业,笔者建议从政府、高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共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政府方面
1、政策支待。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應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
常务会议,强调“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2月18日,李克强再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六稳’的首要任务”。
2、具体措施。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保障大学生就业。新措施包括:第一,扩大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公益岗位以及其他类型的单位对毕业生招聘人数,同时,还加大三支一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锻炼,协调大学生度过疫情危机的困难时期;第二,扩大研究生招生基数,加强技能教育,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在国家协调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就业见习岗位;第三,在国家范围内的小微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第四,提供贷款给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第五,规范档案管理的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自由就业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保障全国范围内多样化就业。
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工业园区、大学生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技能指导和培训。分析毕业生专业特点、区域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意愿、就业底薪等一系列要求,扎实的推进企业等用人单位精准推送。其次,带着责任和态度,用多种方式去协调发展可以就业的岗位,调动社会大资源,积极寻求各方面关注。通过网络直播招聘、校友会介绍、就业基地等有效途径,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
的就业岗位定位,整理一系列就业信息便于求职者招聘,对于疫情也要时刻关注变化,积极应对。随时分析不断变化的疫情政策及各省措施对就业岗位能力的变化。目前,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应对,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强监管和调整政策,此举已使就业渠道变得越来越畅通。因此,我国政府、企业需要随时关注疫情相关政策变动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和利用。有效利用用人单位网络招聘,根据岗位性质不同可以有计划地举办针对性强的专场招聘会,以提高洽谈成功率。对就业困难学生,要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推荐服务工作,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们成功就业。
(二)高校方面。高校要一如既往的担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沿责任,要挖掘线上线下招聘会的各种机会,积极把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高校要协调到招聘企业推荐优秀的学生,继续和企业签订一系列就业保障措施,为企业提供优秀生源。
1、做好课程改革。高校在保持线上就业推荐同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特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技能。第一,立足市场主体,研究就业需求,保证课程的设置满足未来市场定位;第二,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手段等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
2、做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第一,高度重视就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由辅导员、导师
制的就业工作体系,发挥各级教师主动性和业务性,提供职业能力提高的机会,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第二,要加强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受到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只能在线上开展,建立贯穿学生入心的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能通过互联网感受到就业有方向,职业发展有目标,增强学生就业观念系统性。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招聘机会,通过大数据的就业信息,在专业网站投简历,网上面试,提高就业的效率。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下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和研究生进一步扩大范围和比重,会有效应对目前阶段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深造。一是有效疏通“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使有意愿继续学习的青年人努力深造;二是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因本地未能就业总体人数发生变化,缓解企业复工复产困难附带的就业压力;三是可以在高校设置新科研助理岗位,留住高尖端人才,开拓可以开发的资源,促进灵活就业渠道。
(三)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大学毕业生在这次疫情当中虽然遇到了人生中困难一面,积极投递简历,到有关企业面对面交流,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具體如下:
1、要准定位,调整好心态。合理的心态调整对于为自己寻更多的就业岗位成功很多。毕业生可选择到基层、到偏远一点的、有潜力的地方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建议毕
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疫情带来的长久影响,梳理本身能力和岗位需求,作出目前阶段职业规划,不在传统行业聚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待就业,选择有发展的城市,不因竞争激烈丧失就业机会。
2、多元化就业。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在考研、出国留学等方面,或者考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入伍、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途径;考虑到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小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村镇、西部等地区就业,同时也要考虑到条件艰苦但是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万飞燕.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赵泽宽,丁美玲,张俊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20.2.17.
[3]郭元鹏.绝不能让新冠肺炎治愈者遭遇就业歧视[N].检察日报,2020.2.19.
[4]崔艳.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和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0.2.2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