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带标签高清)四海与你免费共享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
一、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
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棱针又是针灸中的重要针法之一,所以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病的取穴原则,是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临床的取穴多和十四经脉的统领范围,以及各穴位的主治功能分不开。在中选取穴位时,即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取穴、上下取穴、表里取穴,又有经验取穴。全身所有皮肤上及穴位处都可以用三棱针施术出血,只是有的地方能拔火罐,而有的地方无法用火罐吸拔,如头上毛发处、手指和足趾上,以及耳郭上等,在这些部位医者可用双手挤压,促使局部出血。
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应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病
情,要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脏腑的归属等,对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现代各种检测手段的应用,对病症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
综合以上各种诊断依据,医生脑海中就要很快考虑出一套方案,对施治步骤做到胸有成竹,通过逐步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针刺放血疗法重在出血治病,所以选取“血脉”、“血络”很重要,从现代医学来讲就是准有病理改变的体表
可见的浅静脉血管,并在这些部位针刺施治,这是治病的关键。
古人在《灵枢·九针篇》中早就明确指出: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并在《黄帝内经》多篇中对“血脉”、“血络”有所描述:“血脉者,在腑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澄:青,不流动状。坚:硬也。),“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凡诊络脉,脉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肯定“血脉”、“血络”就是指体表可见的静脉而占,古人也就是通过刺出静脉血来许多疾病。
人体在正常状况下,中、小浅静脉在皮肤下若隐若现,虽然体瘦时浅静脉可清楚地显现在皮下,但充盈度适中,血管壁颜不发青蓝。正常时静脉压是很低的,人体所测部分静脉压:毛细血管静脉端压1.59kPa、足背静脉压137kPa、内踝静脉压108kPa、大隐静脉124kPa、下腔静脉0.53kPa、手背静脉117kPa、贵要静脉108kPa、头部静脉0.69kPa、胸壁浅静脉0.78kPa、腹壁浅静脉1.08kPa,一般不超
过2kPa(15mmHg),体循环的平均充盈压是0.93kPa(7mmHg),此时刺破静脉血管后,只流出几滴血后就自然止血。刺血所取体表浅静脉,管径一般在25~5mm,管壁厚度较薄,弹性组织较少,而且容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1kPa=7.5mmHg)
正常情况下,血液静脉回流受以下因素调节:
①通过静脉瓣的开闭分担作用于静脉壁的流体静压,并阻止逆流。
②通过肢体肌肉和关节的运动,驱使静脉血回流。
③静脉管壁本身的弹性,受神经体液因子的调控。
④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促使静脉血流动。
⑤腔静脉和周围静脉的压力差。
⑥心脏的泵作用
在许多理化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以上血液回流调节因素有改变时,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在血管收缩、
血多少级能进血管扩张、静脉瓣功能改变、静脉受压、血容量增多等情况下,有时静脉压力可增高,有时静脉血
流可减慢或停滞不前,有时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反而加快。
(一)静脉血管可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
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和毫针取穴不尽相同,而是要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有病变的浅静脉血管,通过流出一定量的静脉血液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怎样选取有病理改变的血管来进行施治,是医治者必须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
1静脉性充血
常因静脉压力增高、血容量增加引起静脉管壁的扩张,此时静脉凸出于皮肤,因血流无瘀滞现象,静脉管壁外观无青蓝显现,血液温度稍高。在动脉性充血时,微循环通路中的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过量开放,则小静脉压力增高,接近于小动脉压力,静脉小血管可增粗扭曲,突出于皮肤,触之有坚硬感,压之不易塌陷。刺出的静脉血可喷射而出,血可呈鲜红,和动脉血颜接近。另外一种情况是某一段静脉回流受阻,其侧副支或交通支中血流代偿性增多,使局部静脉充血增粗,刺出的血可快速流出,是正常的静脉血,呈暗红。
2静脉性瘀血
当回心血量减慢时,静脉管壁极度扩张时,静脉瓣膜不能正常开闭时,腔静脉和周围静脉压力差减少时,静脉血栓形成时,以及血液黏度增高等情况时,静脉血流速度可减慢或停滞不前,在中、小静脉中形成瘀血状况。静脉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血囡还原Hb的含量增多而呈暗紫,缺氧严重时呈黑紫。因血管充盈度增加和血
暗紫,皮肤下可清楚看见增粗且呈青蓝的静脉血管。这样的静脉易于刺出血,血液多呈喷射状流出,射程常可达20~50cm远,血多暗紫和黑紫,有时如墨汁一样浓稠。
当血液流速减慢时,刺破血管血液可缓缓流出,但出血量较多。静脉性瘀血时,血液的温度低,手触之有冰凉感。这样的病变血管多见于经络循行于体表的部位,如胃病、肝病时可在足阳明胃经胫前外侧循行处很容易看见瘀滞的静脉血管,腰背痛的病人在下肢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线路上也能到这种病变血管。这也是对《灵柩•根结篇》中“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的现代临床应用。
3静脉曲张
可见静脉血管增粗增长,在体表弯曲迂回,严重者血管怒张蜿蜒扭曲成疙瘩状,比正常管径扩大数倍,多见于下肢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分支循行处。每当上腔静脉压力增高时,舌下静脉亦可迂曲、怒张、
呈现青紫或黑紫。在临床上腹部或腰背部,甚至下腹部出现了表浅静脉曲张时,这表示体内深静脉或
肝门静脉有回流障碍,提示静脉血绕道回流。如血液向上表示下腔静脉阻塞,向下表示肝静脉阻塞。静脉曲张时如刺增粗的中等静脉,血可喷射而出,出血量相当多,一般需加压止血。明显增粗扭曲的静脉血管不要针刺,否则出血量太多不易控制。
在因静脉曲张引起的继发症状时,最好选取穴位周围的小静脉出血,这样容易控制出血量,当出血量少时可陆续再选穴位加刺。但在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时,出血量要多些才有效果。临床上还能碰见在经络循行处有节段性曲张的中、小静脉显现,如一双颊疼痛5年患者,痛时自觉一股气从下肢经腹部,循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上冲两颊,经许多检查无阳性体征,惟见双颊部的静脉血管屈曲怒张,取足三里及下关穴附近静脉出血,两次而治愈。
4细小静脉扩张
许多患者在出现微循环障碍时,皮肤上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小静脉改变。有的如“红纹血缕”,有的呈青紫细线状。多见细小的血管扭曲扩张,或单独或片状,或成小球状,多在面颊,鼻部,手掌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