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内气味性原因分析及措施
车内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车内的污染物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种是外来的,包括汽车尾气等;另一种则是在汽车内部产生的,包括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油漆、胶水、黏合剂,汽车的坐垫、方向盘套等。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释放的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烯烃、芳香烃等;从外部进入汽车的有害物质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可以使驾驶员或乘车人出现头晕、恶心、困倦、咳喘、打喷嚏等不适症状。而其中的甲醛、氨、苯、二甲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除可引起急性刺激效应外,人若长期处于高浓度环境中,还可引起呼吸系统、肝、肾及造血器官的损伤,免疫功能的改变,甚至存在诱发癌症的危险。
目前衡量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是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TVOC(总有机挥发物)等。甲苯是一种无透明易挥发性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通过皮肤也有少量的吸收。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眩晕、头晕眼花、难以保持平衡并伴有头痛,对行车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苯和二甲苯具有麻醉作用,可导致造血器官的损坏并扰乱神经系统。甲醛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TVOC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乙苯等数十种有害物质,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如何去除汽车异味
空气有害物车内与室内限值比较表
内饰材质是主要污染源
据悉,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有两大主要来源:首先是新车本身。由于目前在我国尚未制定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家庭汽车市场需求的旺盛使得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各种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气体和气味没有得到充足释放,直接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
另外,来源于车内的装饰。多数消费者买车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有的经销商也将买车送装饰作为优惠条件,导致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座套垫、胶粘剂进入车内,不同程度地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威胁到人体健康。
只要车内有面料、内饰和胶水等内饰材料,就会存在空气污染。据了解,汽车内常见
污染物有30多种,车内的装饰物、内饰材质等比较容易挥发甲醛和苯,都会有刺激性气味。随着车内气温的升高,有害气体的浓度会急剧增加。尤其在夏天,人们开启车内空调后,在较凉爽的温度下,人体感觉舒适,但车内污浊的空气并未改变。
我们是改性塑料生产商,在做低气味汽车内饰件塑料时,我们的产品在检测时气味往往过大,请问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我们的塑料是改性PP和改性ABS?
在原材料方面,PP一般有两种,粉状PP和PP颗粒,一些粉状PP常常含有催化剂,Array从而有一定的气味,可以选用高纯度PP。ABS,可以选用一些大公司的牌号,这些牌
号比较稳定,在单体残留方面更少一些。在助剂方面,处理填充物时,一般不要用过氧化物接枝物,尽量采用高分子助剂,很多高分子助剂对纯度有一定的说明,譬如抗氧剂1010目前的纯度可以做的很高。目前市场上有些厂商生产气味吸收剂,我们做过一些试验,也许是其它原因所致,我们的试验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效果。在配方配比过程中,合适的助剂和合适的用量很重要,当然母粒配比能让车间更清洁,而矢量秤量技术更准确。注塑加工过程也不能忽略,好的
技术人员能够让物料塑化温度和性能达到平衡,从而减少材料的分解和挥发。
研究阳光照射下内饰件的气味
现代轿车的车厢内采用塑料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内包含着许多种化学物质。大多数化学物质被封闭在材料内,但是其中的小部分却会蒸发并释放出气味,这就是一辆新车总要散发出特殊气味的原因。VOLVO汽车公司检测了这类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可能散发到车厢内的气味。公司内负责车厢环境和气候控制技术的一位环境协调员说:“我们要监测的就是车厢装饰材料所散发的气味。”为此,VOLVO汽车公司制订了自己的标准,以便在这个领域内达到高水准的目标。由于目前还没有行业标准可供遵循,VOLVO只能根据自己制订的标准来衡量所有车厢装饰材料的品质。
这位环境协调员认为:“诸如木材和皮革等材料都带有自己的天然气味。此外,像柔软剂和着剂等添加剂也会散发出独特的气味。塑料内所包含的可散发臭味的成分通常会在制造过程中消耗殆尽,等到被安装在车厢内时就不再有气味,不过仍然会有部分臭味会在车厢内停留一段时间。”
VOLVO汽车公司的车厢内部设计师们曾经利用“瑞典材料测试研究所”的太阳模拟器对各种材料进行测试。他们将一辆新安装了装饰材料的轿车放置在太阳模拟器下照射两个小时,使车厢内的温度达到摄氏65度。然后用分析仪器检测空气样本,以确定车厢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和乙醛含量。最后,让VOLVO汽车公司气味测试组的全体人员坐在车厢内,对车厢内的存在的各种气味作出鉴定。同时,对车厢内所采用的上百种化学物质进行分析。
汽车内饰:不可放纵的隐形杀手
胡女士最近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一辆真皮座椅的国产轿车。双休日,全家去北京怀柔的雁栖湖玩。
车在烈日下暴晒了三个小时。返程时,胡女士打开车门,家人进入车内,顿时被车内呛鼻的气味给熏出来了。胡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她听说国内出现了好几起车主状告车厂关于车
内空气污染的问题,立即懂行的朋友对异味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是真皮座椅及门板装饰布造的孽。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了抗污环保真皮,而国内还普遍在采用无环保的普通真皮。
7月6日,汽车内饰件与座椅技术研讨会在浙江萧山召开。此次会议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汽车内饰件与座椅如何解决环保问题,提高其舒适性。有关人士认为,车用材料带来的车内污染,不光与汽车厂有关,而且涉及到化工、纺织、建材等诸多行业,这些行业应进行联合攻关,才能使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华用士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世界年生产纤维织布5300万吨,我国年生产量1800万吨,占30%以上,但工业用纤维织布仅占总量的20%,而用于汽车业的只有10万多吨,且主要用于中低档车内饰,而高档车内饰面料和海绵则主要靠进口。目前,国产的汽车内饰面料本身污染并不大,但只要进行复合,比如加黏合剂、助剂等,就会产生异味,污染车内环境。另外,泡沫塑料污染比较严重。华用士说,要想提高国产汽车内饰面料的环保性,减少污染,化工行业应该抓紧开发环保型黏合剂、助剂、泡沫塑料等产品,应该和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据悉,目前国内汽车业,年需要黏合剂、助剂、泡沫塑料等产品多达40万吨以上,这些产品在高温天气所产生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后,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损害。如异味刺激咽部,易引起咽部疼痛,引发感冒;异味刺激眼部,影响视觉,给行车带来不安全隐患;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车内,还会给人体造成更为严重的疾病。
中日合资上海福海龙织物有限公司总经理森本英一先生对记者说,目前汽车内饰涤纶面料复合环保问题在中国内地还没有真正解决,但现在国内消费者在这方面普遍有了较高呼声,相信这一问题会尽快得到解决。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对纺织品均推出了“环保标志”。环保的定义非常严格,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使用环保的原材料、在环保的条件下制造生产、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不会对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任何危害等。据悉,德国、法国等国几年前研究开发的无污染亚麻内饰,目前已在多款新车上得到应用。中国是亚麻大国,应该加以借鉴呢。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增强,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问题变得愈加
突出。在车内装饰织物的染整加工中,特别是在与泡沫塑料的粘合过程中所使用的黏合剂以及在阻燃整理加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可能含有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质,会产生一些异味,并刺激人体的呼吸道粘膜,影响人体健康。美国一家汽车公司已经从欧洲引进了一种“电子鼻”,用于检测车内气味。随着我国
颁布了对室内装饰和对服装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相信车内的环保要求也将被提出来,从而形成“绿座椅和装饰织物”的概念。
记者在采访有关专家时了解到,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新车本身。目前在我国,家庭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使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各种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气体和气味没有得到充足挥发,安装在车内的塑料件、地毯、车顶毡、座椅等如果不符合环保要求,会直接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所以,控制车内污染应该从生产厂家入手。二是源于车内装饰。多数消费者买车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有的经销商也将买车送装饰作为优惠条件,致使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真皮、海绵、地胶、地垫、黏合剂等进入车内,这些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害气体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可不同程度地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威胁到人体健康。
有关专业人士指出,汽车空间狭小,车内空气量有限,加上新车密封性比较好,因此新车车内的有害气体超标比室内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他建议,应从源头抓起,汽车厂在OEM厂家提交的材料报告中,就应该对其有害物质提出限量和控制要求。
目前,尽管消费者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呼声较高,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还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多数企业在开发环保内饰产品方面,还缺乏实质性的进展,说多做少;对汽车内装饰市场,有关部门还没有进行严厉的整顿;国家有关部门至今还没有制订出车内空气污染标准。这些不能不令消费者感到担忧。
尤其是为数不少的生产汽车用黏合剂、助剂、泡沫塑料、塑料件的企业,至今还没有拿出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汽车内饰产品,更是让人失望。
降低塑料加工过程中刺激性气味(措施)
1、改变添加剂
聚氨酯泡沫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催化剂叔胺常常会带来很强的气味,同时还会在汽车内窗上结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即是到这些胺类的替代物。措施之一是使用多羟基化合物,多羟基化合物不仅是聚氨酯分子链的成分,而且也同样具有催化活性。一些多羟基化合物甚至可以取代一半的叔胺催化剂,这样得到的产品散发的气味就弱多了。
在PVC挤出或者压延过程中使用的苯酚类稳定剂也经常被低气味的锌类稳定剂所替代。热稳定剂辛酸锡也因其低气味和低雾化特性而常用在车用PVC制品中。植物提取油如芥酸和油酸要比动物提取油制得的胺类润滑剂(用于聚烯烃和苯乙烯类食品包装材料)的气味小很多。
2、采用更为纯净的树脂
许多塑料中,特别是在聚氯乙烯、苯乙烯、聚乙酸乙酯和丙烯酸酯等塑料中,残留的微量单体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采用单体残留量很少的树脂即可消除那些气味。
如果采用本身即无气味的树脂亦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杜邦公司研制出一种新等级的乙缩醛共聚物,这种树脂在注射加工过程中释放的气味非常微量。
3、加入吸附剂
在聚合物中如果填充少量的沸石(一种铝硅酸盐吸附剂),即可起到去除材料气味的作用。沸石具有大量的结晶空洞,这些空洞可以捕捉那些具有气味的气体小分子。分子吸附剂已经成功应用于聚烯烃挤出管材、注射和挤出吹塑容器、隔离包装材料、挤出成型的外包装材料和密封用聚合物。分子吸附粉末也可以作为吸潮剂加入塑料中以除去水汽,这些水汽也会有助于塑料制品产生气味。
4、采用抗菌剂
在塑料中加入抗菌剂不仅可以减少其散发的气味,还可以延缓制品表面老化、变和变脆。最常用的抗菌剂有10,10’-氧代双吩恶砒(OBPA)、三氧羟基二苯醚(Triclosan)、异噻唑啉酮(OIT)、羟基吡啶硫酮(Pyrithione)。含有锡和银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时也用作抗菌剂。
抗菌剂的多种用途
树脂典型应用
PP 食物侍侯器皿握把
PP 乐器吹口(或话筒、牙套)容器
PA 各类把手
PE 湿度调节器部件
PE 砧板
PE 电缆线外衬
PE 吹出成型静电消散的(ESD)污水浮球
PMMA 透明食物储藏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