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一. 名词解释
1.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2. 神话的功能学派:20世纪,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运用文化学功能学派的观点研究深化,认为神话与原始时期的仪式、巫术密不可分,对原始人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因此神话的主要意义是它的实用功能
3. .AT分类法: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阿尔奈将他所掌握的故事分为三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
4. 英雄史诗: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
传说的诗作。主要特征是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
5. 民间歌谣:是从远古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有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同时兼有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形态。
6. 时政歌: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7. 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
8. 民间谚语:是人民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9. 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
10. 道具戏系统:是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造的偶像、皮影或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主要有木偶戏、皮影戏、摊戏。
11.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12. 历史地理学派:19世纪晚期,芬兰人提出的,他们的研究目的在于弄清一个又一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
13.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是火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力,流传着人们的口而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楚语暂时的稳定 ,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民间文学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14. 民间故事传承人:能偶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讲述活动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有自己的传承路线。
15. 传承性:
二. 简答或论述
1. .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种体裁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都具有解释的叙事功能。
区别:(1)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是以神拟人。
2.神话的价值
神话具有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两方面的价值。
文化史价值: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文字出现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
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势、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都有很大的文化史价值。(1)许多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如宇宙起源神话。(2)神话作为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的主动叩问和思索,具有元典的哲学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人类的类本质、感悟生命和认识自然的独特方式。(3)体现在它对人类文化史上的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4)现实意义,体现在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维护。
文学审美价值:(1)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神话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它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早在人类史前时代,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创立了一些具有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成为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2)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的启示力和规范力。(3)想象奇幻瑰丽,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3.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对已遗漏或替代,有的学者将它概括为“四固定”,这决定了叙
事内容具有可信性
(2)传奇性的情节:可信性和传奇性在民间传说中的交融使她具有跨越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性,“是沟通历史与文学的桥梁”。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形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鲁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任何一个民间传说都有它独立的历史源脉,在每个历史阶段民间传说又有横向的传播范围,一次传说圈不是平面的范围,它是纵向传承和横向扩步的结果,是历史与现实、横向与纵向结合的一个立体的民间传说体。
4..民间故事的内容特征
民间故事主要借助幻想来构建内容与情节,即使是切近显示的生活故事,其中也一定带有某种程度的幻想与理想化虚构。可以说,幻想是民间故事内容的重要特征。
  首先,在人类社会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中,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类故事主要借助一些古老的、初级形态的幻想,突出“认为万物之灵”,在自然界压力面前的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豪迈气概;同时,也表现人类对大自然所持有的神秘、崇拜等复杂情感及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亲和关系。
  第二,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在许多故事中,人们仍以“超现实”或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然而却是超阶段的幻想,来表现他们对封建统治者和压迫剥削者的反抗与斗争,抒发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第三,这一时期还有大量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反复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描。这类故事的内容特点是,并不依照生活本身固有的而且构建情节,而是循着理想的、幻想的方向展开故事。故事细节不一定符合常情,但结局却是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
  第四,有相当数量的内容是表现人性的善恶及社会道德伦理的。如《善恶有报》
5.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
(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人物设置上常用三妹、三兄弟;在结构上,主要有“单纯式”与“复合式”两种。一般的寓言、笑话及生活小故事的结构多为“单纯式”。复合式又分为三段式和连缀式,主要见于情节曲折的故事。三段式是常见结构,故事的情节往往经历了三个层次;连缀式是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相衔接,前一个故事的结尾牵引出后一个故事的开头。如《一千零一夜》
(3)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6.论述民间故事的文化史价值
(1)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和心路历程。它独特地伴随着历史,越是古老的故事,越具有历史的黏着和多层的积累,经过不同时代的传承,往往打下不同历史时代的印记,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
(2)将民间故事视为人类社会特殊的文化史录,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多重的文化价值。它
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等各个领域,具有多重文化的复合形态。特别是有关民族生活、风俗习惯、生产技术等内容,在故事中的反映更是多层面的。
(3)民间故事对文化史的反映是艺术化的,对某些文化现象的理解常常有想象和一册的成分;在表现上服从于艺术的要求。故事不是以社会文化本身的科学面貌出现的,因而其文化价值也是独特的。
7.论述中国史诗的特征
中国史诗按传承地域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1)除“三大史诗”之外,在南方、北方都有源远流长的史诗表演传统。这些史诗一直被人们珍视为民族历史的“根谱”与文化的瑰宝。由于这些史诗基本上是以口头方式流传,因而可以说,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一大特征。(2)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史诗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史内容。(3)具有多学科的综合价值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类型多种多样。
8.论述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袒露心声。由于歌谣这种口头文学样式最为轻便灵活,不仅为广大人民
众所喜爱,还最容易为广大人民众所掌握运用,借以表达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激荡心胸的喜怒哀乐之情。
(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我国许多民族在诗歌艺术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民家歌谣的形式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动人景象。仅就人们较为熟悉的,便有四句头、五句字、信天游等。
(3)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们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有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
9.论述民间歌谣的价值
民间歌谣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及其珍贵的文化财富”,有重要的价值。就其社会实用价值而言,歌谣直接介入人民众的劳动生产、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它们对现代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所具有的研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文学史上,民间歌谣曾给予历代文人诗歌以巨大影响。
10.论述民间文学交流整合有哪些表现?
(1)中国各族民间文学交融整合,首先表现为一源分流的亲缘民族中保存着一些共同的民间文学传统,共同拥有一些相同的民间文学传承。例如瑶族、苗族中都有以盘瓠为中心的族源神话。
(2)中国各族民间文学交融整合,还表现在汉语和汉族民间文学起到的某种“标准化”作用上。汉语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成为“标准语”,似的这些民族无论是在共同的民俗节日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以汉语为民间文学的共同载体。这种以传统民间文学形式和汉语为语言载体的民间文学,早已突破了民族的界限,成为这些地区多民族共同的表达形式。
(3)少数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不断被发现并迅速得到全国的认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总之,无论是从多源到交流融合,还是从互渗互补整合继承,中国各族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上,既不断吸收来自相邻民族的民间文学素材,又成功地保持和发扬了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最终兴城路一种“和而不同”的多元之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