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的千年葡萄和葡萄酒
早在1971年,宣化古城西北的下八里村北发现了辽代监察御使张世卿壁画墓,引起了考古、历史和学术界的重视。这次考古发现有许多重要发现,最大惊奇当属发现了保存近千年的葡萄和葡萄酒,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例近千年的葡萄和葡萄酒。
葡萄和葡萄酒都出土于张文藻墓中,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前室墓门打开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上百件随葬品摆满墓室,墙壁上全是彩壁画。梵书经文的棺箱位于后室正中,前面摆放大小两张木桌,桌上摆满瓷盘,盘中盛放着各种水果和糕点。水果中有:豆蔻、葡萄、秋子梨、大枣、板栗等。其中葡萄最为难得,葡萄果实水分最大,难以保存。出土时为一枝葡萄,仍原封未动地摆放在盘内,已经干枯,成为黑的葡萄果粒。后送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属于欧亚种葡萄。
栽培葡萄非我国原生,引进栽培开始于汉代,据《史记》记载,葡萄为汉武帝使臣张骞在公元前家酿葡萄酒128年从西域带回皇宫种植,唐代以后传入民间。宣化地处最适合葡萄种植环境气候的北半球暖温带,唐代已有葡萄种植的记载,辽代种植技术已十分成熟,历经元、明、清时期的广泛种植,宣化葡萄在全国早已闻名遐迩。直至今日当你走进宣化城北的农家葡萄园,那些最古老
的漏斗式葡萄架,那种最传统的葡萄种植技艺传承存至今,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宣化辽墓出土葡萄这一现象十分值得关注,从出土墓志得知张文藻下葬的具体时间是辽大安九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按阳历推算应该在五月中旬。这不是当地葡萄成熟季节,当地葡萄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前后成熟。如此推断张文藻墓随葬的葡萄只能是前一年采摘保存过冬的葡萄,由此证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种植葡萄的果农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葡萄越冬保鲜技术。这一技术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也不易做到的。
此外,考古人员发现在张文藻墓中大量的随葬品中有一只鸡腿瓶立在墙角,此瓶宽肩,圆腹,小平底,通身施墨绿釉,口部用石灰封口,瓶内盛满液体,重约900克。液体 呈枣红,泽均匀,液体下部有赭红沉淀物。初打开封口时有清香味,测试人员尝试后,发甜,略有黏稠,后送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鉴定,经科研部门和技术专家利用八种方法进行测定分析,认定该红液体为含有微量酒精的葡萄制品,即红葡萄酒,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历史上酿造葡萄酒并非宣化独有,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汉代已知利用葡萄酿酒。另外,葡萄酿酒可以不用酒曲,酿酒技术比较容易掌握,这一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记载:
“凡作酒醴须曲,而葡萄、密等酒独不用曲。”宣化唐代以来盛产葡萄,酿造葡萄酒也由来已久。辽代时期人们吃葡萄,喝葡萄酒已是平常,所以才会将其带入墓中。
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虽然始于汉代,但只是见于文献记载,始终不见实物。宣化辽墓出土的葡萄、葡萄酒实为全国首例,也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例。实物资料的发现其意义最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宣化辽墓所在的地理位置位于宣化城西北山坡之阳,土质为沙质土层,地势较高,相对干燥,才使得最难保存的葡萄得以保存,也使之成为宣化种植葡萄的历史见证。葡萄酒的保存得益于酒瓶严密的封口,才使得里面酒既没有挥发,又没有变质,至今品尝都香甜爽口,回味无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