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文化对中国酒文化的影响状况
葡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的影响状况
       
摘要: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经发酵酿成的酒精度较低的酒种。品格高雅,具有丰富的营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与人类文明的相融,技术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素质的增长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需求量不断迅速上升。葡萄酒正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需求空间很大,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讲解的是葡萄酒在世界各国的发源及发展,分析了各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以及葡萄酒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的原因,以及通过介绍其历史,又分析了中国葡萄栽培的发展对葡萄酒历史文化的影响,提出了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成熟。葡萄栽培面积的增减和栽培技术在某个地区的传播,与当地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与兴衰具有重要的互动性影响。中国南北方皆有一些野生葡萄种类。中国人饮用葡萄酒或果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 年。酿酒品质最好的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于2100 多年前由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中国新疆与中亚相邻,其葡萄栽培的历史可能在2300 年以上。公元7 世纪时,唐朝将葡萄酿酒技术从新疆引入内地。葡萄被誉为西域珍果,葡萄酒作为佳酿美酒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葡萄和
葡萄酒常是地方献给朝庭的贡品并被视为一种宝贵的礼物,在历代的史籍、诗文中留下了许多记录和佳话,形成了一定的本土葡萄酒文化。由于葡萄栽培的稀少,在古代中国,葡萄酒很珍贵,只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等少数人有机会享受,绝大多数普通人与葡萄酒文化无缘。
关键词:葡萄酒,历史,文化,中国,葡萄栽培,发展
当今世界,葡萄酒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文化,是高雅与品味的代名词,那么葡萄酒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酿造的呢,它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故事呢?又是怎样在中国流行开来的呢?
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而西方国家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因此,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时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
影响。
据史料记载,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区,即现在的安纳托利亚(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都发现了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说明当时葡萄不仅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来榨汁酿酒。多数史学家认为,葡萄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
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对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约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苏联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古代希腊,罗马是当今西方文明的起源,现在我们来看看葡萄酒在这两个文明的发展。
古希腊的葡萄酒:
对于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一些航海家从尼罗河三角洲带回葡萄和酿酒的技术。葡萄酒不仅是他们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时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希腊荷马的史诗中就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描述,《伊利亚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绘成为黑。而他对人生实质的理解也表现为一个布满黑葡萄的田园风情的葡萄园。
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
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酿制的葡萄酒被装在一种特殊形状的陶罐里,用于储存和贸易运输,这些地中海沿岸发掘的大量容
器足以说明当时的葡萄酒贸易规模和路线,显示出葡萄酒是当时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
古罗马的葡萄酒: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把葡萄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高卢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葡萄酒,很快就传到了罗马,并经由罗马人之手传遍了全欧洲。在公元一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罗纳河谷,二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勃艮第和波尔多;三世纪时已括抵,瓦尔河谷;最后在四世纪时出现在香槟区和摩泽尔河谷,原本非常喜爱大麦啤酒和蜂蜜酒的高卢人很快地爱上葡萄酒并且成为杰出的葡萄果农。由于他们所产生的葡萄酒在罗马大受欢迎,使得罗马皇帝杜密逊下令拔除高卢一半的葡萄树以保证罗马本地的葡萄果农。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慢慢扩张,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传遍法国东部、西班牙、英国南部、德国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东边等地区。在这段期间,有些国家曾实施禁止种植葡萄的禁令,不过,葡萄酒还是在
欧陆上大大风行。其后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古罗马人喜欢葡萄酒,有历史学家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古罗马人饮酒过度而人种退化。在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葡萄酒后,中世纪以后,西方各国的葡萄酒都有长足的发展,我们具体看看各国:法国: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萧条。
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部分取消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不再受到限制,法国的葡萄种植和酿造业终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本准绳。历史的反复,求生存的渴望,文化的熏染以及大量的品种改良和技术革新,推动法国葡萄种植和酿造业日臻完善,最终走进了世界葡萄酒极品的神圣殿堂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葡萄酒并没有发出灿烂的光辉,虽然在意大利葡萄酒的产量比法国高,但是在很多地方他们是低档葡萄酒的代名词,被称作洗车酒20世纪中期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才喝那些很酸的意大利酒。意大利葡萄酒重新恢复其名誉应该在20世纪中期,目前意大利的葡萄园基本都是6070年代重新种植的,而在这以前的葡萄园只保留了不到10%
中国: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也很早。《史记·大宛列传》:
西汉建元三年张春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
1915年,张弼士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适逢旧金山各界盛会,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国际商品大赛。张弼士就把随身携带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红葡萄酒”、“琼瑶浆”等送去展览和评比,均获得优胜。后来,“可雅白兰地”改为“金奖白兰地”,一直沿用到现在。1892 年,曾旅居国外的华商张弼士先生在山东烟台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欧洲引
120 多个酿酒葡萄品种,建成80 公顷葡萄园,并聘请奥地利人拔保先生担任酿酒师,引进欧洲酿酒设备和酿酒工艺,成为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端。这个阶段葡萄酒和基督教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联系。但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由于长期战乱,葡萄栽培面积小,产量低,缺乏基本原料和经济实力的支撑,葡萄酒市场和葡萄酒文化发展非常缓慢,涉及葡萄酒的文学作品很少。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葡萄栽培面积有一定的扩大,葡萄酒产业有所恢复、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葡萄栽培与酿酒业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葡萄栽培面积迅速增长,葡萄酒品质不断提高。目前,中国的葡萄栽培面积和葡萄酒产量均占世界第5 位(FAO 统计),葡萄酒文化也随之快速发展,人们对葡萄酒的兴趣不断增长。随着引进新的国外酿酒品种的热潮,媒体开始大量介入对国外葡萄酒文化的介绍和对本土葡萄酒文化的探讨,葡萄和葡萄酒相联系的观光旅游及文化艺术活动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兴趣。如今,因着葡萄栽培规模的扩大,一种现代的、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正日趋兴起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葡萄酒baike.baidu/view/23275.htm 
[2]法国葡萄酒网,frenchwine;
[3]石雪晖, 王益志, 陈祖玉, 等.湖南刺葡萄植物学性状及抗病性研究初报[J_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 103f2)2224
[4]刘金亮, 吕长平, 石雪晖, 等.刺葡萄愈伤组织的分化、茅的增殖及生根培养[J].作物研究,200519(2)106-108
[5]吕长平,石雪晖,徐艳, 等.刺葡萄原生质体分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lf41392-395
[6]杨敬芝,周立新, 丁怡.刺葡2007年,6个新出口国(南半球
萄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 西园艺,200718(2)2931
志,200126(8)553-555
[7]泰丹,熊兴耀,石雪晖, 等.刺葡萄品质分析及加工性能研究[J].食品科技,200631(6)52-54
[8]熊兴耀, 欧阳建文, 刘东波,等.超临界CO:苹取刺葡萄籽油及其成分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4)436440
[9]沈育杰,赵景辉,王金和,等.山葡萄素的定性分析【J].特产研究,199835-8
[1 0]欧阳建文, 熊兴耀,刘东波,等.刺葡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
[11]怎样酿制葡萄酒潘小红,谭兴和,邓洁红.刺葡萄花苷素稳定性研究[JI食品科技,200631(12)ll0-l12
[12]李丽军,袁洪,熊兴耀,等.刺葡萄籽油软胶囊在老年人中抗氧化效果的观察[JI实用预防医学20061 3(2)252-253
[13]肖洁, 袁洪, 阳国平,等.刺葡萄籽油软胶囊高脂血症4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5-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