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无处不在的交通人
城市无处不在的交通人
作者:王幸芳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2年第9期
    他们,是一线普通的工作人员,从船长到司机到维修员;他们,与交通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从载客到修理和维护;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为这个城市的便捷交通做出了贡献。他们,代表着城市的一种精神,他们普通,却可贵与不凡。他们在城市需要的时候,无处不在。
    与船为家 四季皆景
    钟雄,他的工作注定离不开水,用他的话说是“与船为家”。1982年毕业后,他从事水上运输,直到2009 年来到水上巴士,先后担任5号线、1 号线和2 号线的船长。从原先的与货物打交道到现在的与乘客打交道,钟雄感触最深的是“要做好乘客服务工作,让乘客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他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2 号线最早一班是6 点20 分,5 点左右,钟雄和其他船员就已经到船上开始打扫卫生,擦椅子、抹玻璃、清洁卫生间、检查船体……6 点20 分,船准时从武林码头驶出,这一班的船次并没有太多人,但回来的返程承担了部分早高峰的交通分流,7点30 分从拱宸桥出发的乘客大部分是上班
族。每一趟结束后,钟雄他们都会进行打扫。每一趟,他们都会协助好乘客上下船,传播好基本的安全知识。每一趟,他们最关心的是乘客的安全,后面有个声响,钟雄的心都是“一个咯噔”。一个笑容或许很普通,但微笑的服务却最动人。钟雄开5 号线的时候,曾遇到过这么个事。有一对爷孙到码头,船刚开走。爷爷在那边很着急,说是特意带小孙子过来乘坐水上巴士的。依照规定和基本的秩序维护,船并不能调头。钟雄想了一个主意,让爷孙俩到下一站等好。钟雄控制好船速,10 分钟后,爷孙俩在下一站顺利地上了车。爷爷一上车,直夸钟雄服务质量好。一旁的小孙子开心,钟雄更是觉得快乐。船长钟雄佩戴着一个锚四条杠的制服肩章,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责任,但意味着必须充满热爱。“乘着我们的水上巴士,春天,看到运河边桃红柳绿,秋天金桂飘香,夏天也美,有美人蕉,冬天,还有白雪皑皑。平常,还有白鹭和灰鹭,都美。”
    驶出8 万个西湖
    史昕,从乘务员到司机的华丽转身,一转身就0 年。1981 年,她是一线服务的乘务员,1985 年通过学驾驶,到1986 年正式成为一名驾驶员。三十年工作回首,对史昕来说,是青春,是职责,但更多的是习惯。
    上个世纪70 年代的公交车是三个门长14 米的通道车,驾驶起来的难度比现在的车要大的多。笨重的手动挡,油门稍微一松就会熄火,离合器却是在要“弯下腰”才够得到的地方。那时,按照规定,遇到红
灯或者只要车停下来,都必须要熄火的,不像现在只要拉上手闸就好。这样一趟车,就需要无数次的弯腰和起身。那时的史昕不过是20岁出头的小姑娘,车子打个方向,就要费她很大的力,这样一来二去,手很快就起皮、发红了。回想起这段开车的岁月,史昕的感受是放在现在,肯定是吃不消,但“好在那时年轻,能够胜任”。
brt公交车是什么意思
    2006 年, 快速公交(BRT) 一号线开通,史昕作为第一批优秀员工调入工作。快速公交除了车长达18 米外,还具有车容大、站距长等特点,对比普通公交,需要掌握更多的驾驶技巧。史昕规范安全的操作,使她全年无违章、违纪、纠纷和事故,安全公里累计达到80 万余公里,绕起来,相当于8 万个西湖的长度。细心的史昕在车上还备有常用的药物,别说,还真派上了用场。一次,她的车在高教东区候车上客,由于是周末,上车乘客较为拥挤,等她开门,乘客一窝蜂上车抢位子。这时,有个小男孩不小心摔倒在地,腿上流出了鲜血。史昕立即离开驾驶室,拿出备有的创口贴和药水,帮小男孩消毒止血,并给他安排了下车方便的位置。
    这样的30 年,从花样年华走来,做好工作又兼顾好家庭,史昕身上的负担重,“只是亏欠了儿子,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但又点头肯定,“工作与生活,是有向往才能够热爱。”
    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俞卫国,一直喜欢“拆拆修修”,1994 年是公交集团的机务维修工,2008 年到自行车公交集团从事自
行车维修,一路走来,他庆幸他的工作是他所热爱的。
    刚到自行车公司的俞卫国,为了尽快掌握维修流程,除了请教老师傅外,更是对大到车架、中轴,小到螺丝、螺帽的每一个部件都细细地进行钻研。现在,面对着需要维修的自行车,俞卫国有时扫上一眼,就能知道车坏在什么地方。情况比较复杂的,做一个全身的排查也只需要2 分钟。最常见的“掉链子”,俞卫国4 分钟就能一气呵成地修好。公共自行车的修理,中轴钢碗的变形比较复杂,因为用扳手无法将其拔出,就必须对整车进行车架调换,就需要投入大量材料费。俞卫国通过试验,发现用砂轮对变形钢碗进行磨砂,就可以顺利取出。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公司的推广,节约材料费用近万元。
    2011 年,公司成立维修分公司,采用巡检和驻点维修相结合的方式维修管理。俞卫国选择的是较为辛苦的区域巡检。他每天平均修理自行车三四十辆,算上赶路的时间,他每个小时能修好六七辆,经他修复的车辆无一返工。截止2012 年,俞卫国累计修复包养车辆12500辆,换句话说,杭州现在六分之一的自行车都被他修过。他也常做温暖的事儿。那是一个高温天,俞卫国骑着电动车出去修车,看见服务点有个站不大住脚的老人。俞卫国估摸着老人可能会有些中暑,立刻过去,把随身携带的防暑降温药递给了老人。知道老人的自行车坐凳有些高,租不到合适的车辆后,俞卫国主动帮忙调整。
    俞卫国认定“我就是喜欢这样的”,自行车修理的那些事儿,“我不过是把他们拆了,装回去,修好了而已”,“出来就要安心做事,把车子都修好。”这虽再普通不过,却因为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长年累月的执着而迸发着并不平凡的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