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转缠绵 直率粗犷
婉转缠绵粗犷的犷 直率粗犷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产生地域的不同:南歌发于江左”,北歌起于河朔。南朝民歌产生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留存总数400余首,分为吴歌”(326)西曲”(142)吴歌多产生于晋宋时期,以建业(南京)为中心及周围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西曲多产生于宋、齐、梁、陈时期,包括江汉流域的湖北江陵、襄樊直至河南邓州一带,属于长江中游。北朝民歌现存约60多首,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大多是地处大漠、风沙等地带的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数由少数民族所创作。
内容上的不同:南歌多为情歌,北歌内容丰富。南朝民歌几乎全部为情歌,多为女性吟唱,集中写男女之事,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内容。
情感表现上不同:南歌婉转缱绻,北歌粗犷率直。南朝民歌是城市中的歌,是酒楼和贵族宴会上由歌女们演唱的风情小调,带有南方人的温柔缠绵。北方大自然严峻、崇高、阔大,大多数是游牧民族,各部落之间少有文化礼仪的虚饰,在与自然、与敌手的严酷斗争中,造就了民众的强悍气质,形成了质朴粗犷、豪迈雄壮的北朝民歌。
语言风格上不同:南歌文辞华美,多用隐喻;北歌质朴无华,毫无矫饰。南歌以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及双关隐喻为特点。大量运用双关隐语的修辞,常常又和比喻、象征手法结合,利用谐音字和一字多义,避免了意义过于简单直露、一览无余,使得诗歌的感情在热烈大胆的同时又显得婉转缠绵,并且增加了语言的活泼和形象的生动鲜明。北朝民歌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以质朴刚劲、富于力感见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駓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质;如《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
诗歌体制上不同:南歌以五言四句体为主,北歌还创七言四句体。南朝民歌的形式都以五言四句体式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幅也很短小,诗风很明快。北朝民歌还开创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不像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二、造成南北朝乐府民歌差异的原因
地理环境不同的因素。南方人生活在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小桥流水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容易陶冶青年男女浪漫怀春的情思;而北方人则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容易养成粗犷豪放、尚武好勇的习性。
文化背景不同的因素。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北方没有南方那样繁密而多彩的植被、曲折而湿润的水网,景观缺乏细部的变化显得单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大会注意细微的东西,目光总是被引向高远之处,看到的是巨大的世界,久而久之,人们的心胸也就随之开阔,容易形成粗犷豪迈的性格。
政治环境不同的因素。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分裂,造成南来北往被阻断;南方相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北方则政权更迭频繁,连年征战不断。
民族性格气质、生活习俗不同的因素。南方人含蓄,北方人直露;南方人深婉细腻,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重文,北方人尚武。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及融合
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刚健清新的北朝民歌在南北朝绮靡的诗风的背景下出现,显得特别可贵。以体裁而言,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五、七言绝句体抒情小诗的新道路,对唐朝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汉代民歌中杂言体虽很多,也有不少篇幅短小的优秀作品,但像《木兰诗》这样长达三百多字的巨制还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表现手法上,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语言应用上也有许多启发,唐五代后写男女艳情的小词在意境、语言上,也受了南北朝民歌不少的影响。
南北朝文风的真正融合,是从庾信开始,一直到盛唐才基本完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