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雨的四季(教师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统...
第3课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学习通过写景状物
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2.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培养自主鉴赏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领悟生命的真谛,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重点:
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难点:
赏析本文清新靓丽、浓淡相宜、景中含情的语言特。
一、作者简介
刘湛秋,著名诗人,翻译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二、题目解说
“雨”是“四季”的修饰语,作者写“雨的四季”也就是写“四季的雨”。以此为题,表明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简明清晰。
三、字音字形。
1.花苞(bāo)
2.绿茵茵(yīn)
3.彩棱镜(léng)
4.粗犷(guǎng)
5.巴望(bā)
6.痒嗦嗦(suō)
7.浆汁(zhī)
8.蝉(chán)
9.静谧(mì)
10.屋檐(yán)
11.高邈(miǎo)
12.莅临(lì)
13.吝啬(lìn sè)
14.冷冽(liè)
15.咄咄逼人(duō)
16.草垛(duò)
17.池畦(qí)
四、词语释义
1.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2.风情:指风土人情;景象。
3.粗犷: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4.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5.静谧:安静。
6.高邈:高远;超凡逸俗。
7.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8.造访:拜访。
9.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这段文字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如何写春雨的?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上。
3.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段首句的“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4.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
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能纯净人的灵魂。
5.秋雨观景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6.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比喻,作者将雨中的静物比作木刻,形象地表现了冬雨的自然、干净。
7.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指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粗犷的犷8.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四季的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1.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以侧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②以对面写正面;
③以反面写正面。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它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这里从侧面写春雨后的美景,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了春雨的新鲜、娇媚,表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示例]因为秋雨“端庄而又沉静”,能“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给人“安静和沉思”,所以秋雨能“纯净”人们的灵魂。
3.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特殊的温暖”指雨为人们赶走了冷冽的风,拂去了干涩而苦的气息,让人感到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让人忘记了寒冬。
4.文章前5段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到第6段改称“你”?
[参考答案]了解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等)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第二人称:(“你”“你们”等)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显得亲切感人。第三人称:[“他(她、它)”“他(她、它)们”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这里将第三人称换为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更直接地表达对雨的喜爱之情。
题组A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苞.(bāo)静谧.(mi)咄.咄逼人(duó)
B.粗犷.(kuàng)高邈.(miǎo)瓢泼.大雨(pō)
C.屋檐.(yán)聚.集(jù)莅.临人间(wèi)
D.凄.冷(qī)菜畦.(qí)争先恐.后(kǒng)
【答案】D
【详解】A.咄咄.逼人(duó)——duō;
B.粗犷.(kuàng)——guǎng;
C.莅.临人间(wèi)——lì;
故选D。
2.(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蔷了。
B.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
C.雨淅淅呖呖地下了一整天,我们只好躲在家里看书。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答案】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