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实习报告
丹霞山实习报告
篇一:丹霞山地貌实习报告
丹霞山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 质构造、岩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 地貌观察的方法,提高野外视野。
实习时间:XX54
实习地点:韶关市丹霞山
实习内容
构造台地:
丹霞山在距今亿至 7000 万年间,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
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地层。后来盆地发生了多次的
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 红的山,而有些地层被抬升
起来后形成了构造台地。
(构造台地 ) 如上图为典型的构造台地,可见分为明显的两层,上层 为砂岩,下层为砾岩,砂岩层岩性较软,受到的侵蚀作用较 强,呈现出红,且微微向内凹陷,而砾岩层岩性叫硬,受 侵蚀作用较强,呈现出黑,且微微向外凸出。
峰林地貌
丹霞山在距今亿至 7000 万年间,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
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地层。后来盆地发生了多次的
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 红的山,而其中有些台地破碎后形成峰林地貌。
石柱(图片来自互联)
地质学实习报告石峰(图片来自互联)
如上图为典型的峰林地貌,是因为在地层抬升过程中, 由减压节理所形成的外侧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地貌 的初期样子,后来在流水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现在的地貌。
谷地地貌
(一线天)
如上图为典型的巷谷, 一线天两侧的崖壁坡度几乎为 度,在崖壁的两侧可看到流水痕迹,由此可以推断出在一线 天的发育初期,岩壁表面应有一道垂直的裂隙,后来受到风 力的侵蚀作用,裂隙不断向里面凹进,再加上湿润的气候, 存足的降水,流水加剧了裂隙的侵蚀,到后来就形成了现在 的一线天地貌,其中风力侵蚀应为主要原因,但流水侵蚀作 用也不容忽视。
如上图为典型的峡谷地貌也是谷地地貌的一种,应为巷 谷地貌长期受到 流水与风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峡谷地貌。
篇二:丹霞山实习报告
韶关学院
学生实习报告
90
旅游
实习类别: 丹霞山地质与地貌实习 院(系):
与地理学院地理系    专业班级:XX级地理科学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习单位: 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 实习时间: XX 5 10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左盘石 、罗莹华、李航飞 实习 报告评分: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岩 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地貌观察的 方法,提高野外视野。
二、实习内容: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
290 平方千米。
在距今约亿年到 7000 万年前,丹霞山区是一个内陆大 型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地质。 到
距今约 7000 万年以后, 地壳上升面逐渐接受侵蚀。在距今 600 万年以来,盆地发生 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 片红山,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类似于丹霞山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碎屑岩地貌 被称为“丹霞地貌” ,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 而命名的。这里的丹霞地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不可替代 性,也是这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山在地层、构造、 地貌表现、发育过程以及自然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 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 地貌的研究基地、科普旅游和教学实习基地。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更好地保护作为世界上 一类地貌命名的典型地质地貌遗产,使之能够为人类永续利 用,成为世界上丹
霞地貌永久的科研与科教基地,并对于发展旅游、推动 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长期效应。
1、丹霞崖壁 丹霞崖壁的物质组成:下部以砾岩为主,上部以砂岩为 主,上部砾岩以上的砂岩大约 8 米厚,以下为巴寨段,以上 为锦石岩段,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为粗    -- 粗的间隔分布,
物质组成年龄大于 7000 万年,白垩纪,岩层发育为水平层 理。整个岩壁呈红或浅红, 其中氧化铁的含量大约 5%o。 由此可以说明整个崖壁形成环境是比较干热的。
整个崖壁高大约100米,倾角大约为1000,成反崖, 形似额头,所以我们称其为额状崖,发育以崩塌为主。崖壁 存在裂隙为垂直节理发育(主要分布于砾岩层) ,越向下越 宽,原因下层被掏空并且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 容易被侵蚀。 例证:鳄鱼爬山,位于丹霞山锦石岩北侧,为垂直裂隙,与 崖壁平行。由减压节理所形成的外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明显 下降,是重力地貌中的错落现象,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 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