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终于开学了!北京家长王丽莉(化名)如释重负。
她的儿子开学就要上初中,在过去的多半个暑假中,王丽莉为了教育儿子要有阳刚之气,跟儿子几乎一直在战斗。其实,她本来计划暑假期间送儿子一份大礼:小学毕业游。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出门。王丽莉最初以为是青春期在作祟,但她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劲: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王丽莉就撞到了两次。
王丽莉马上儿子谈话,告诉他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结果,儿子拿出了手机随手点了
几下,八九个明星的照片张张划过,你认识吗?我也希望成为他们这样。他说,这八九个男孩是在某某练习生的综艺节目中出道的。看着一张张充满阴柔气息的男孩照片,王丽莉面露忧伤,心中充满了忧虑。
其实,男孩教育的危机,《中国青年报》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关注,之后,性别教育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有些家长还特意利用寒暑假让孩子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的活动。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高,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的自拍、上传花样视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家长担心男孩危机娘气亚文化请放过孩子》)
材料二:
男孩危机话题自10多年前进入舆论视野以来经久不衰。一些学者提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共同催生了男孩危机,并认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在2009年已超过男性,占比达50.48%。在教育层次上,女性教育呈现中专-大专-本科的不断攀升趋势,显示了教育领域中女性地位的日渐上升和男性优势的逐步丧失。如此看来男孩危机似乎成了一个得到数据和日常话语支持的事实。那么,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
女性教育优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女性得以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纯女户家庭大幅增加,男孩女孩被寄予同样的期望,两性获得了家庭收入提高后同等的家庭支持的增量公平,男女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大为改善。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不过研究显示,高考的性别分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非高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便出现高等教育女性化,迄今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全球高校女生的总量已经超过男生,只有在南亚、中东等地区,女生仍处于劣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对应着更好的性别教育平等
状况,身在其中的女性亦具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证明着自身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变化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女性教育优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
反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女性教育资本的积累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女性在学术、就业、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弱势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结构性性别不平等状况。学术上,虽然本科教育中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性,但在高层次博士教育中,女性数量依然少于男性,学术领域中的女科学家比例低。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可选择的范围狭窄,而且在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竞争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的教育优势遭遇传统的梯度婚姻结构,反而催生了更多剩女。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及表现,又使得女性经常在家庭决策中成为被牺牲的那个,更多的家庭主妇由此产生。
总而言之,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更谈不上占据优势,两性不平等程度虽在降低,但同时也变得更加隐蔽,弥散于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话语和某些数据中,女性优势男孩危机被看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
有碍于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促进女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男性发展,遏制女性教育优势也绝不会推动男孩危机问题的解决,反之亦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获得充分、持续、健康的发展,都应被给予自由、充分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教育向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真正解决教育领域中性别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两性的和谐共赢,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导致的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丽莉想方设法仍没能改变受到娘气亚文化深刻影响的儿子,这表明阴柔的审美已经成为一些中小学男生的执着追求。
B.那些在寒暑假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活动的男孩,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外表高大的他们仍喜欢精致妆容,显得很女性化。
C.女性教育优势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但在高层学术领域,这一政策的推动效果还未明显体现。
D.如果我们把女性优势男孩危机看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一直强调,这会妨碍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则材料提到的男孩危机的内涵不大一样,材料一主要指男孩娘气化现象,材料二主要是指男孩在教育领域优势地位下降。
B.因为女性有先发的优势且更适应考试制度,所以只要机会均等,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就会有绝对优势,其教育优势自然也会更加明显。
C.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高校女生总量处于劣势,我国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劣势,原因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D.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着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既促进女性发展,也不削弱男性发展,使之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中认为,当代男孩胆小儒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B.统计显示,中国剩女在一线城市居多,特别是北京,剩女数量已经突破80万,不仅居国内第一,更是创下了世界之最。
C.女孩子的教育优势,在大学生毕业工作的时候几乎会丧失殆尽;用人单位或者明显或者含糊地表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
D.女孩并非只擅长死记硬背,她们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随着试题中考查能力与素养的题目增加,女姓的成绩日渐上升。
4.有人认为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材料二是怎样批驳这一观点的?请具体说明。(4分)
5.两则材料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B
2B
3C
4先从中外教育的基本情况正面论证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从而证明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关系不大。
后运用反证法,指出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论证男孩危机来自女孩教育优势的观点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力。
5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方式,材料二主要运用了议论的方式。
原因:
材料一是新闻报道,通过事实来表现娘气亚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借助于叙述和描写更生动直观。
材料二是时事评论,用议论更容易阐明自己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外表高大的他们仍喜欢精致妆容,显得很女性化曲解文意。原文是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高,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的自拍、上传花样视频。选项是说军营男子汉的活动对男孩的发展没产生多少改变,而原文是说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的结果。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只要机会均等,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就会有绝对优势,其教育优势自然也会更加明显或然变必然。原文是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
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原文是或许,而选项把或然变必然。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无直接关系。
A.材料二的男孩危机指的是教育领域的男性优势逐步丧失,而本项不涉及教育领域。
B.一线城市剩女数量庞大,表明这是女孩危机,根本没有涉及男孩危机的问题。另外剩女增加的原因未必都与女性高学历有关。
C.内容与材料二第5段的内容吻合。
D.证明女孩在素质教育领域也有实力。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第三段中中考分数怎么查?“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不过研究显示,高考的性别分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非高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主要原因,第四段中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变化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女性教育优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这些内容分别是从中外教育的基本情况正面论证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从而证明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关系不大。
根据第五段中学术上,虽然本科教育中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性,但在高层次博士教育中,女性数量依然少于男性,学术领域中的女科学家比例低。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可选择的范围狭窄,而且在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竞争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的教育优势遭遇传统的梯度婚姻结构,反而催生了更多剩女。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及表现,又使得女性经常在家庭决策中成为被牺牲的那个,更多的家庭主妇由此产生,这是
从反面运用反证法,指出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论证男孩危机来自女孩教育优势的观点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根据最后一段促进女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男性发展,遏制女性教育优势也绝不会推动男孩危机问题的解决,反之亦然,这是对第二段提出“‘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这个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总结使论证更有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