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同隔着小瓶吹蜡烛)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
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
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
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实验五、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
过程: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
(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2)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3)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时行(必要时使用胶头滴管)。
(4)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手最低点水平
(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实验七:(演示)胶头滴管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使滴管垂直,不要平放或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在容器的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实验八、做一个不倒翁。
解暗箱。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胶水,笔,彩纸。
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打洞,取出蛋清与蛋黄。
2、从小洞放入一些米粒,再倒入一些胶水。
实验九、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器材:钩码,橡皮筋和尺子(测力计),水槽。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放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皮筋的长度。(或直接使用测力计)
2、放入水中测量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的皮筋的长度。
现象:放入水时皮筋变短。
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十、让一枚硬币飘浮在水面上
材料:硬币,小叉(小匙),水槽。
过程:
用小叉(或小匙)托住硬币轻轻放在水面。
现象:硬币浮在水面。
结论:水对表面有张力。
实验十一、盛开的红花
器材:餐巾纸,烧杯,红墨水。
过程:将餐巾纸系在小棒上,将纸袋一端放入烧杯的红墨水中。
现象:侵入部分变红,没侵入部分也变红。
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实验十二、空气占据空间
器材:水槽,烧杯,纸团。
过程:
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向下竖直放入水槽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3、将杯子竖直取出。用毛巾擦干杯口的水,取出杯中的纸团进行观察。
4、重复第2步,慢慢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冒出。
5、再次将杯子取出,观察纸团。
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三、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
器材:水槽,通明烧杯2个
过程:略
结论:空气具有流动性,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四、空气的成分
器材:玻璃钟罩,塞子,水槽,铁丝,蜡烛,火柴。
过程:
1、在水槽中加入几滴红墨水,将钟罩放入水槽中。
2、点燃蜡烛盖上胶塞。过一会烛火渐渐熄灭,罩内水面上升。
3、向水槽加水,使水面与罩内液面相平。打开胶塞,向罩内插入燃烧着的火柴,火柴马上熄灭。
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三年级上册共14个实验
四年级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一、事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蛋)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鱼塘的浑浊水怎样变清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馒头)变成蓝黑。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蛋)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实验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实验过程: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等
实验过程:
实验一: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浑浊水。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