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生产基础知识
蔬菜⼤棚⽣产基础知识
蔬菜⼤棚⽣产基础知识
1、概述
发展⼤棚蔬菜栽培是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段。也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段。它可利⽤本地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农产品技术含量、质量⽔平和产品档次。提⾼⼈民物质⽣活⽔平。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已⾯临新的发展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设施园艺⽣产多样化,不仅⽣产蔬菜(⼤宗菜和特菜),也⽣产花卉⽔果。
在开初引进⼤棚的时候,应注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深⼊调查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有本地特⾊的设施农业。
塑料⼤棚(⽵⽊结构塑料⼤棚,装配式镀锌钢管⼤棚),⽬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单栋⼤棚已有向连栋⼤棚发展的趋势。⽬前我国设施栽培⾯积最⼤的省份是:⼭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
我地处欧亚⼤陆东部,季风发达,⼤陆性强,⽓温的年变化很⼤,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温⽐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且愈向北⽅,偏低愈甚。例如1⽉份,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夏季⼜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份平均⽓温,长江中下游偏⾼1.5~2.0℃。
因此,如何根据我地⽓候特点,发展设施⽣产不照搬与我们相差⼤的外地的经验。⾛我们⾃已的路,发展⼤棚蔬菜就是⼀条适合⾃已的路。
2. 蔬菜⼤棚建⽥的基本要求
选择向阳、避风、⾼燥、排⽔良好,没有⼟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搭棚。
⼤棚要相对集中,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便于管理。同时⼤中棚应⾯向正南⽅,东、西、南三⾯空旷、没有⾼⼤建筑物及树⽊,以争取最⼤的⽇照时效与光量。如有向南的缓坡地,早春地温回升快,利于灌溉系统的设计(排灌⽅便、⼟壤肥沃的地块上);冬季在迎风⾯有天然或⼈⼯屏障物,可降低风速,稳定⼩⽓候。地下⽔位较低,⼟壤结构良好,⼟质以沙壤⼟为好。
⼤棚⼀般要求为南北⾛向,排风⼝设在东西两侧。这样,⼀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棚在冬季进⾏通风(降温)、换⽓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同时增加了换⽓量。
3蔬菜⼤棚的建造
我地独特的⽓候优势适宜蔬菜⼤棚发展,因此近年发展较快。但为避免在未掌握蔬菜⼤棚的建造与常⽤的栽培管理技术的情况下⼟法上马,⽽造成低效、亏本。要对蔬菜⼤棚的建造进⾏了解:
3.1 棚架
3.1.1.⼤棚的形式
适合我地区的蔬菜⼤棚⼀般是塑料⼤棚,⼤棚形式多种多样,按⾻架材料可分为⽵⽊⼤棚与钢管⼤棚。⽬前,⽵⽊⼤棚每亩造价2000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3年,并具有抗灾能⼒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单栋钢管⼤棚(每亩造价6000-10000元),农户可考虑⽤此取代⽵⽊⼤棚。
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前推⼴应⽤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棚)和⽵⽊圆拱型⼤棚两种。主要⽤于番茄、甜(辣)椒、茄⼦、黄⽠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
制种等。还有⼀种⽵架⼩棚,常单独或与⼤棚配合(即⼤棚套⼩棚),⽤于冬春季茄、⽠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3.1.2.材料选择
由于本地区的⽓候有多⾬,空⽓湿度⼤,7~9⽉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冬季时有积雪。建造单栋钢管⼤棚,必须选择既能防锈,⼜较牢固(具有抗风、雪能⼒)的钢管。要求为热镀锌钢管,钢管直径28~32mm,壁厚1.5mm。
3.1.3.⼤棚的规格
钢管⼤棚有两种规格:⼀种是中⼼⾼2.2⽶、宽跨度4.5⽶,长20⽶,⾯积90平⽅⽶;另⼀种是中⼼⾼2.5⽶,宽6⽶,长30⽶,⾯积180平⽅⽶。通风⼝⾼度1.2~1.5m,钢管间距0.6~1m。使⽤寿命⼀般为15年。为了降低⽣产成本,还可采⽤⽵架⼤棚。棚架以⽑⽵或⼩圆⽊为材料搭成,⾼2⽶左右,宽4─5⽶,⼀般使⽤寿命为3年。
3.2覆盖材料:
⼤棚覆盖材料有以下⼏种:
1)普通膜:以聚⼄烯或聚氯⼄烯为原料,膜厚0.1毫⽶,⽆⾊透明。使⽤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烯吹塑过程中加⼊适量的防⽼化料和表⾯活性剂制成。
3)草被、草扇:⽤稻草纺织⽽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烯⾼发泡软⽚:是⽩⾊多⽓泡的塑料软⽚,宽1⽶、厚0.4─0.5厘⽶,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大棚怎么样建造的
5)⽆纺布:为⼀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规格50克/ ,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
6)遮阳⽹:⼀种塑料织丝⽹。常⽤的有⿊⾊和银灰⾊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于夏天遮阳防⾬,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
3.3塑料薄膜维护:
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架⼤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突出的部分削平,或⽤旧布包扎好。⽤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化。在通风换⽓时要⼩⼼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加速薄膜⽼化破碎。
薄膜使⽤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4适合⼤棚栽培的蔬菜种类
⽬前我国栽培的蔬菜种类经粗略统计在200种以上,但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应在⼤棚内栽培,也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值得进⾏⼤棚栽培。同⼀种蔬菜在特定的季节可以⽽且应该在⼤棚内栽培,但在其他季节没有必要进⾏⼤棚栽培。那么,究竟哪些蔬菜、在什么季节适合采⽤⼤棚栽培?⼀般来说,主要应考虑三个因素:第⼀是⼤棚本⾝的特性,即⼤棚内的环境特点;第⼆是蔬菜的⽣物学特性,即⽣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三市场⾏情。
4.1 适宜⼤棚栽培的蔬菜应具备的条件
适合⼤棚栽培的蔬菜主要应从市场⾏情来考虑,但毕竟蔬菜⽣长发育需要⼀定的条件。要获得⾼产优质⾼效的⽬的,除了采⽤⼤棚等栽培设施外,还需要选择适宜的蔬菜种类,并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灵活的茬⼝安排。⼀般来说,适合⼤棚栽培的蔬菜应具备以下条件。
4.1.1 耐弱光性好
作为⼤棚的覆盖材料塑料薄膜虽具有⼀定的透光性,但由于这种透光性受塑料薄膜的种类、使⽤时间等的限制,使其原本不⾼的透光性⼜打了折扣。同时,我地作为⼤棚⽣产的季节主要在冬春季,⽽这⼀时期⾬⽔较多,光照不⾜,加上多层覆盖物后,作物所能接受的光照更少。所以从光照强度⽅⾯考虑,适合⼤棚栽培的蔬菜应⽐较耐弱光,光饱和点和补偿点较低。否则,蔬菜在弱光下容易出现徒长,落花落果并会诱发病害。
4.1.2 对温度适应性强
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低温及较⼤昼夜温差的不敏感性⽅⾯。蔬菜对低温所具有的忍耐性,使得作物在冬季和早春能基本正常⽣长发育,包括正常的茎叶⽣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及果实发育;蔬菜种类和品种的不同对低温的适应性也不同,所以在冬春季节,⼤棚内适宜栽培对低温适应能⼒强的蔬菜种类和品种。
另⼀⽅⾯,根据⼤棚农膜的特性,⼤棚内表现出⽐露地更⼤的昼夜温差。如晴天的中午温度可超过30℃甚⾄40℃,⽽在夜间⼜会低于10℃甚⾄是0℃以下,若薄膜外没有其他遮光材料,则这种情况会更明显。虽然可采取措施来减⼩昼夜温差,但还是要求⼤棚内栽培的蔬菜对温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免蔬菜受到冻害或⾼温灼伤⽽影响其正常的⽣长。
4.1.3 耐湿抗(耐)病性强
由于⼤棚内温度较⾼,⽔分蒸发量⼤,加上⼤棚薄膜⽓密性好,透⽔透⽓性差,棚内湿度较⾼。尤其,在低温条件下密闭保温栽培时,棚内湿度较⼤,空⽓相对湿度⼀般在90%以上,在这样的⾼湿条件下,多数蔬菜⽣长不良,⽽且给多种病害的发⽣及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栽培于⼤棚内的蔬菜就应该较为耐湿且抗病性强。
4.1.4 经济效益⾼
⼤棚栽培投⼊的⼈⼒、物⼒⽐露地栽培⾼得多,利⽤⼤棚栽培蔬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所以,在决定种植蔬菜种类时,应考虑其投资回报的可能性。如⼀些名贵、稀有⽽种植⾯积不⼤的蔬菜⼀般均有较⾼的经济效益;⼀些常规的蔬菜,只要选择适合的品种,确定合理的播种(栽培)季节,加上科学地管理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4.1.5 迎合消费者、市场的要求
⼤棚蔬菜的栽培⽬的不仅仅是⽣产蔬菜产品,⽽且使产品顺利地销售。要达到这⼀⽬的,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必须迎合消费者和市场的要求,这些种类(品种)的采收期也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为此,除了掌握栽培技术外,还应该懂得⼀些消费⼼理,经营管理知识,从市场及周围栽培情况调查着⼿,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安排品种和茬⼝。
4.2 适合⼤棚栽培的蔬菜种类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适合⼤棚栽培蔬菜种类(品种)必须满⾜⼀定的条件,这些条件随地区、季节的不同⽽有所变化。因此,在特定的地区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式以及蔬菜的⽣物学特性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合在⼤棚内栽培的蔬菜种类,合理安排以达到优质⾼产⾼效的要求。现阶段,在本地区栽培的⼤棚蔬菜主要有:
茄果类:番茄(包括樱桃番茄)、茄⼦、辣椒(包括甜椒)。
⽠类:黄⽠、丝⽠、栗⼦南⽠、西葫芦、苦⽠、西⽠、甜⽠等。
⾖类:菜⾖、⽑⾖、豌⾖、扁⾖等。
⽩菜类:⼤⽩菜、普通⽩菜(⼩⽩菜)、菜⼼、青菜等。
⽢蓝类:花椰菜、青花菜、芥蓝等。
绿叶蔬菜类:中国芹菜(普通芹菜)、西芹、茎⽤莴苣、落葵、苋菜、花菜、雍菜、芫荽等。
葱蒜类:⼤蒜、⾲菜、葱等。
薯芋类:马铃薯、芋等。
多年⽣蔬菜:⽯刁柏(芦笋)、⾹椿等。
⾷⽤菌:平菇、草菇、⾹菇等。
其他:萝⼘、草莓、茭⽩,以及马兰、荠菜、茼篙、菊花脑等⼀些野⽣、半野⽣蔬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蔬菜可以在⼤棚内栽培,但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各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蔬菜种类。同时,上⾯没有列出的蔬菜,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种植哪些蔬菜种类。
5 ⼤棚蔬菜栽培形式
塑料⼤棚在蔬菜⽣产中的应⽤,最初是⽤于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随着⼈们对⼤棚蔬菜栽培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棚栽培的蔬菜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提⾼,以及⼈们对蔬菜消费要求的提⾼,不仅⼤棚蔬菜的推⼴⾯积、推⼴地域⽇益扩⼤,⽽且塑料⼤棚在蔬菜⽣产上的应⽤范围越来越⼴,应⽤类型和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倾向。从⼤棚的应⽤类型上看,主要有蔬菜育苗、⽣产栽培和制种采种;从⼤棚蔬菜的栽培形式(栽培季节)上看,有春提早栽培(春季早熟栽培)、越夏避⾬栽培、秋季延后栽培及越冬栽培(特早熟栽培)。由于栽培季节的不同,适宜的蔬菜种类和配套的栽培技术都有差异。
6、⼤棚蔬菜周年茬⼝安排
⼤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年只利⽤4─5个⽉,利⽤率及效益不⾼。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棚进⾏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产效益。
(⼀)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般在11⽉⾄翌年的3⽉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类和⾖类秧苗。3⽉中下旬定植,进⾏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份培育秧苗,如⽢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叶菜、芹菜、葱蒜等。
(⼆)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是春季早熟栽培茄⼦、番茄、黄⽠、
辣椒等,夏季种植速⽣蔬菜,秋季栽培黄⽠、番茄、⽢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菜、葱蒜类蔬菜;⼆是间套作,春季进⾏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份在⼤棚拱杆旁种植丝⽠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利⽤番茄的⽀架爬蔓;秋季种植⽣菜、菜⼼等;冬季进⾏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式:⼀是以春季茄⽠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蓝等;⼀种是以冬春季⼗字花科⾃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育苗、秋季栽培茄⽠类蔬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