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印:绿食品致富带头人等
作者:陈 晨 陈继忠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03期
作者:陈 晨 陈继忠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03期
1月10日,保定易县河北狼牙山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来印荣获“2008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在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曾参加云南老山前线自卫防御战的张来印,转业回乡后用借来的6000元起家,发展到目前拥有注册资金300万元的公司。他把生态养殖基地都建在狼牙山脚下,自然条件优越,天然无污染。2002年1月,他在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了“狼牙山”牌三大类60余个品种的商标,其涵盖的产品可拓展到几百个品种,形成了狼牙山牌商标保护体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后来,他成立“易县狼牙山特产商行”,建设加工厂、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设立连锁店等,经营范围扩大到了柴鸡蛋、绿壳柴鸡蛋、杂粮,山货干果等200余个品种。
如今,张来印在狼牙山、紫荆关等5个乡镇建起玉米、豆类、瓜果5000亩无公害小杂粮基地,在家乡九源村建起750亩有机食品基地,在石家统等十几个村建起5万只有机柴鸡养殖基地,
还在一些地方建起1万只绿壳柴鸡有机养殖基地,1万只山鸡养殖基地,10万斤纯红薯粉条加工厂,从单一的柴鸡蛋,到小杂粮、山货、干果、野菜等200多个经营品种;从20平方米的小店,到拥有600平方米的超市,2000多平方米农产品的加工厂。全县130多人的专业收购队伍和60多个收购网点,全国20多家连锁店,并将小杂粮打入6大城市70多家大型超市,带动起家乡5万多乡亲走上了致富道路。
“民政局长”当猪倌 农民养猪成规模
谢 良
山东武城县有个鲁权屯镇韩家洼村养猪合作社,合作社成员80多户,全村年出栏良种猪15000多头,仅养猪年纯收入就有500多万元。合作社有个副理事长,这几年在合作社里没少忙活,他就是武城县民政局的老局长王书生。
以前人们叫他王书记、王局长,如今他的身份是武城县鲁权屯镇韩家洼种猪场的场长。 认识老王的人都说,这个当年不吃请、骑自行车下乡的镇党委书记最大的特点是有韧劲、爱琢磨,所以养猪他也是一把好手。村里人说,愿意跟着王书记干。 养猪并不是王书生的兴趣,老王说,就是想干点事。2002年底,王书生从武城县民政局内退后闲不住,就开始种点花草蔬菜自娱自乐,2004年春节前后,他到韩家洼村偶然得知村里有处20亩低洼的废弃羊圈打算出租,老王萌生了养猪念头。从40头种猪起步,结果,两年时间内,韩家洼种猪场的名头就响了起来,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的客商前来取经的也不在少数。
王书生初养猪时基本没有什么经验,靠磨,靠缠“傍”上了山东农科院的专家,学习了技术,并开始推广良种猪。有了技术的老王养猪也有不解的时候,比如,按照书上的防疫办法做了,种猪为什么还拉稀?但他爱琢磨,渐渐地王书生摸到了门道……
王书生也肯吃“苦”。他这样说,“人干事业一定要有精神,做就要尽力做好。”前几年的春节,他担心猪没有人照看,居然连城里的家也不要,和上千头猪过了个节。现在,每天他还要亲自为母猪接生,亲自做卫生防疫。几年下来,他的种猪场年存栏有1000多头,高标准猪舍近80间,生产的都是优良的瘦肉型猪,年收益50多万元。
养猪摸出门道后,王书生开始向全镇乃至县上推广良种猪,他笑言,建猪场其实也是想起个示范的作用。这些年。英系、法系大约克、瑞典长白、美系杜洛克等良种猪在他的推广下逐渐被众接受,在他的带动下,60多户农民搞起了规模养猪。
2006年春节,韩家洼养猪合作社成立,王书生与合作伙伴制订了严格的制度,加强了对村民养猪饲养技
“菜经济”引领张店农民增收致富
张秀贵
农村种植什么不愁销路 12月20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蔬菜收购站,人声鼎沸,场院里停满了收购蔬菜的汽车,菜商们正在将菜农送来的蔬菜过秤装上汽车。
宋家村菜农王学广开着拖拉机满载刚采摘的香菇、青椒和番茄等蔬菜,刚走进收购站就
被前来收购的菜商抢购一空,拿着卖菜所得的780块钱,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高兴地说:“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出去买菜,近几年随着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每天来收购蔬菜的商贩可多了,咱们菜农再也不愁销路了。”
王学广有6座标准式温室蔬菜大棚。与村里各家各户的大棚成方连片,走进蔬菜大棚,温控、补光、杀虫、喷滴灌等先进设施普遍应用,青椒、黄瓜、番茄等蔬菜挂满了枝头,呈现出一片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张店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的要求,把发展“菜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不断扩大优质蔬菜种植规模,突出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
引导农户调优品种,引进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建设了500亩绿蔬菜基地和20万平方米食用菌基地。依托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入户工程、科技110,并采取农业科技人员包挂、送科技下乡、科技家教、农技培训等多种形式,把蔬菜种植新技术、新成果送到农民家门口,倡导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育苗移栽、秸秆生物反应堆、牛奶冲施等20多项新技术,每年举办农技培训班30多期,让1000多菜农成为科技种菜的行家里手,提升了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有效地解决了众缺技术、少信息的难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