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棉花生产
摘要:通过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新疆棉花已经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可是新疆棉花产业中存在好多问题 ,通过这次分析出新疆棉花生产的弱点和特点,为了这以后的新疆棉花生产好基础。
关键词:新疆,棉花生产,经济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业已经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基本保持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3和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新疆棉花生产不仅对国内棉花供求起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国际棉花供求也有一定的影响
1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分析
1.1近期棉花生产概况
1.1.1棉花发展成效明显。“九五”以来,新疆棉花生产围绕“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质量,提高单
产,节本增效”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棉花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103.71万hm2扩大到2010年的146万hm2,增长了40.8%;总产量由160万t增加到248万t,增长了55%,棉花单产由1530 kg.hm-2提高到1980 kg.hm-2,提高了29.4%。
1.1.2实现了优势区域布局。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疆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三大优势产棉区。
棉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包括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巴音郭楞等5个地(州)。本区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190~220 d。棉花种植规模在93.33万hm2以上,占种植面积的64%,产能维持在260万t。本区单产水平高,适宜种植优质陆地棉和早熟海岛棉以及彩棉花,品种主要有中棉所系列、新海系列以及新陆中等系列,品质优良。
北疆棉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包括博州、塔城地区、昌吉州以及克拉玛依市。本区光热资源较丰富,夏季气温较高,温差较大,平均在14~16e,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无霜期160 d以上。棉花种植规模在
46.67万hm2以上,占种植面积的32%;产能维持在130万t。适宜种植早熟、特早熟陆地棉以及
彩棉花,品种主要有新陆早系列,总体品质次于棉区。
东疆棉区: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及哈密市。本区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无霜期200~230 d,属于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棉花种植规模在4.67万hm2左右,占种植面积的4%;产能维持在10万t。适宜种植中熟陆地棉、优质长绒棉,品种主要有新
陆中系列、岱字-80等,衣分较高。
1.2棉花对新疆农业经济的影响
1.2.1促进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棉花生产已遍及14个地(州、市),包括160个县(新疆棉花事件是怎么回事市)、团(场),产值占全区种植业产值的65%,全区约有50%的农户(其中70%以上是少数民族)从事棉花生产,农户棉花收入占家庭现金收入的比重高达57%。据统计,2003年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2元,2010年达到4643元,增长1.16倍,其中35%以上来自棉花,更占到50%~70%。棉花主产县棉花加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60%~80%,棉花加工、销售提供的利税占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
1.2.2棉花收益波动较大。据自治区发改委«新疆农牧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显示,2003
年我区棉花每公顷总成本为8907.9元,2004年为9277.5元,2005年为14903.1元,2006年为15267.45元,2007年为16495.5元,2008年达到18195元,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年际涨幅在17.03%左右。2003年棉花每公顷纯收益为13399.8元,2004年为4843.2元,2005年为7385.4元,2006年为5818.65元,2007年为7523.7元,2008年1335元,2009年5385元,2010年22500元。棉花收益随子棉收购价呈波浪状上下波动。
1.3生产环节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1.3.1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中央棉花良种推广补贴于2007年开始实施,2009年实现全覆盖,地方补贴面积100多万hm2,补贴资金2.27亿元。项目实施效果比较好,每个县确定2~3个品种进行补贴,促进了棉花品种区域布局,有效控制了品种“多、乱、杂”现象。
1.3.2高新节水补贴政策。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通过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了以膜下滴灌技术为主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地方完成投资5.83亿元(国家补助资金2.57亿元),共完成各类节水工程82项,节水灌溉面积达9.07万hm2。自治区财政2009年补贴资金2亿元(13.33万hm2,每公顷1500元),2010年补贴6亿元(20万hm2,每公顷3000元),实现地方棉田高效节水灌溉46.67万hm2左右,推动了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
1.3.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2005年,中央开始安排我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000万元, 2006年达到1800万元,2007为6200万元,2008年达2亿元,2009年5亿元,2010年8亿元。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快,除棉花打顶和采摘外,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2新疆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加工能力过剩,竞争无序。截至2012年底,新疆已取得棉花加工质量保证能力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共有864家、1161条生产线,加工能力超过600万吨。按照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要求,仅需500多家,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企业吃不饱、恶性竞争、忽视棉花质量,特别是近年来混等混级收购加工棉花较普遍,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现象有所抬头。
2.2成本高,国内外棉花巨大差价将会影响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国外棉花享受本国高补贴政策,棉花一直处于竞争优势。国棉价格补贴机制尚未健全成熟,棉花种植成本高,国棉与进口棉差价大,无奈只能靠国家买单,此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否则将影响棉花产业发展大局。
2.3 新疆棉花经营长期处于低层次非高效的阶段。新疆棉花市场销售结构较差,销售方式
长期以一卖一买的现货交易为主,由于棉花企业基本依靠农发行贷款,政策规定不得进入期货市场,导致新疆进入期货撮合市场经营比例太低,产销经营效益不高。
2.4产业链下游对新疆棉需求弱化,本地棉纺业对棉花的需要减弱。内地纺织企业大量使用低价进口棉,对新疆棉使用量进一步降低。很多新建或迁移来疆的纺织企业大部分竞争力不强,使用新疆棉的厂家不多,致使新疆棉本地销售弱化。
2.5农民靠棉花取得的收入远小于其他产业收入。新疆一些地区的农民种植林果或饲养家畜等收入翻番,棉花种植成本较高,尤其是2002年种植长绒棉的棉农,几乎无一幸免棉价下跌造成的损失,收益低,对棉农伤害很大。
2.6棉花仓储设施、设备亟待改造和建设。新疆总体上已有的棉花仓储设施已具规模,库区、库房、铁路专线基本满足需要。但随着我区棉花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棉花中转储备库不少由于建库时间久远,仓储设施、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机械化、电子化水平低,尤其是近3年我区承担代储任务后,仓容和中转储备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需进一步加大改造升级力度。
2.7铁路运输继续成为制约新疆棉花经营的瓶颈。铁路发运困难多年来一直是影响新疆棉花销售的制约因素,由于兰新铁路双复线及电气化改造,进出新疆商品物资运量严重失衡等原因,新疆棉花外运持续紧张,部分内地企业购买新疆棉2~4个月仍难运出,占压棉花购销资金,影响新疆棉外销及声誉。
2.8八是棉花补贴政策力度不大。当前国家对棉花的补贴政策有良种补贴、运费补贴、临时收储政策,对棉农、流通企业及其他直补政策尚未出台,更没形成长效机制。
3促进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3.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促进楠花生产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
3.2以优质为前提,以高产为手段,以高效、创汇为目标,进一步发展楠花生产
目前新疆棉花主要面临的是高糖、低强的问题,解决这一间题的关键:(1)加快现有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中棉所12等中棉所系列品种及新陆中2号的推广,北疆棉区近期内应抓好新陆早1号的提纯复壮工作,划区推广新陆早4号。在热量资源欠佳的区域推广新陆早5号新品种。(2)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轻“三虫二病”对棉花品质的影响。(3)加强
棉花中后期管理,促进棉花生长发育,解决棉纤维成熟度差的问题。(4)集中科技力量,加强对棉花品质问题的研究。其次是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强植棉技术的普及宣传工作,提高棉农植棉素质;加快棉花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强化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高棉花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使棉花产量达到目前中等偏上水平。此外,加强对棉花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把棉花生产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组织安排棉花生产和加工,增强棉花的出口创汇能力,把棉花生产发展成为优质、高产、高效及创汇产业。
3.3将楠花生产发展的资派优势与市场优势结合起来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加快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棉花规模效益。宜棉区把棉花种植比重提高到47%以上,建立以棉花为主体的种植结构模式和一套以棉花为中心的耕作轮作体制;加快宜棉区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措施,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物资保证、科学技术配套方面下功夫,把粮食生产抓好,创造条件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棉花优势,带动棉区农业经济发展。
3.4建立健全楠花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优质棉基地建设,为棉花生产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棉花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着产、供、销这个轴心,使棉花从种到收,从产到销,从良种、物资供应到资金、技术的支持和市场信息的获得,实现,使棉花生产走上社会化生产的轨道,提高棉花生产的综合社会效益。国营农场发挥自身优势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综合加工利用的路子,提高棉花综合生产效益,尤其是在技术、机械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生产技术模式组织安排生产,使棉花生产逐步实现由分散种植向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单一抓产量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转变,充分发挥棉花的综合生产效益,走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路子,使棉花真正成为带动农场经济全面发展的龙头。
结论:
通过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新疆棉花已经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提高农户收入的主要之路。虽然新疆棉花生产规模大,但棉花生产专业化,系统性生产,产量,储存,运输等方面存在好多问题。棉花生产是不仅农户的一个重要的事,而且涉及到多方面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指导下,能达到高产,高质,收入高的棉花生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