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类记叙文阅读与鉴赏专题练习
民间故事类记叙文阅读与鉴赏专题练习
1.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猫的故事》行文简洁,看似漫不经心,东拉西扯,却字字句句都经细心推敲。文中大量运用文言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
B.《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虽然善良,但毕竟有点胆小,害怕恶势力。
C.《满腔热血已经沸腾》的主人公们目标在不遗漏任何的人员,争取每一个人都获救,发现无端死人时气得失去了理智,并互相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D.《白蛇传》是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
2.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②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
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一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③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④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⑤“妈妈!”
⑥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⑦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⑧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1)女娲是怎么想到创造人的?
(2)给女娲带来启示和灵感的是什么?
(3)请你大胆想象,第一个小泥人当初的语言和动作,写上几句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说一说天是被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天?
(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用“    ”画出。
2020岁末,“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土而归,华夏子孙为之自豪骄傲。请参与小文推荐的阅读活动,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嫦娥变形记
吴鹏
先秦还是单身男
嫦娥奔月神话最早出现在相传成书于商朝的《归藏》,其中有云“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由此可知,至少在秦代甚至更远的商朝,就已经有了奔月神话的原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奔月神话主角的名字并非后人熟知的“嫦娥”,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恒我”。“恒”即永恒,“恒我”即“使我永恒”,期望长生不老,寄寓着华夏先民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现世的依恋。相较于“嫦娥”明显的女性化彩,“恒我”则是中性词甚至偏男性化。有学者从“恒我”的词性出发,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这个‘恒我’也许应该是男性形象,就像夸父一样,只不过一个为逐日,一个为奔月而已”。
两汉嫁为后羿妻
汉文帝姓刘名恒,为避其名讳,“恒我”中“恒”字改为同样具有永恒之意的“姮”或“嫦”。女字偏旁的加入使得奔月神话主角开始具有女性彩,而西汉官话关中语音中,“我”的发言近似于“娥”,男“恒我”顺理成章地转变成女“姮娥”“嫦娥”。
西汉前期,羿开始出现在奔月神话中。据淮南王刘安所编撰《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东汉张衡
《灵宪》一文,对奔月神话进行了大幅度扩充,使其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将姮娥写成蟾蜍并不是对女神的丑化,在古人的文化观念中,蟾蜍是神物,能避邪气、助长生,张衡所造地动仪就是用蟾蜍与龙相配。且蟾蜍昼伏夜出,与月亮运行规律相似,古人遂视蟾蜍为月亮的象征。
无论《淮南子》还是《灵宪》,都没有定义姮娥与羿的关系。直到东汉末年,学者高诱在给《淮南子》作注时,才作为“证婚人”宣布姮娥与羿结成夫妻,“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隋唐吴刚来相伴
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从蟾蜍回归为女儿身,而且是绝美女。白居易《邻女》诗曾用白日嫦娥夸赞邻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诗人还用嫦娥喻指与自己曾经沧海、过往难忘的女子。成语“破镜重圆”的主角徐德言《咏破镜》即言,“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崔膺送别佳人,慨叹“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
土字旁一个于怎么读
人们对嫦娥居住的月宫也开始进行盛大装修。先秦两汉的奔月叙述中,月宫清光冷辉,萧索凄寒。到了唐代,月宫扩建成遍地玉阁琼楼的仙境,原是西王母神话中的月兔,被送到月宫,陪嫦娥嬉戏。唐末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中,月宫内有“仙女数育,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为嫦娥解忧。
奔月神话在唐朝最大的发展,是吴刚进入月宫伐桂。《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嫦娥窃不死之药,玉兔捣不死之药,吴刚伐不死桂树,三者都因不死长生聚首月宫。
明清飞入百姓家
随着明清市民文学的勃兴,嫦娥也从远在天际的月宫,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世俗演绎小说的主角。
嫦娥飞升,羿独留人间,不胜悲伤,人们便有意让夫妻再续前缘。据元末明初陶宗仪所编纂《说郛》收录的笔记小说,“嫦娥奔月之后,羿思念成疾”,这年正月十四日夜问“忽有童子诸
宫求见”,自言是夫人即嫦娥派来人间的使臣。童子告诉羿,“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释”,而“明日乃月圆之候,宜用米粉作丸,如月,置室西北方”,然后“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羿照此办理,嫦娥果然从天上回归人间,与羿“复为夫妇如初”。羿用米粉做的汤丸后来演化为元宵,据说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就从此而来。蒲松龄《聊斋志异》笔下,嫦娥因贬谪下凡,成为富有情趣的人间女子,嫁与凡人宗子美为妻,生下一儿一女,长相厮守。嫦娥形象从神到人的改写,最终使嫦娥完成了从尘世奔月飞升到天上重返人间的轮回,让神话回归日常。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任务一·信息搜索】
4.阅读选文,完成“嫦娥之变”的思维导图。
【任务二·文言助读】
5.根据提示,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内容
原因
解释
嫦娥奔月
(1)不死之药
________________
吴刚伐桂
(2)学仙有
________________
嫦娥下凡
(3)羿思念成
________________
(4)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
________________
释:①放下。②消融,融化。③排解,解除。——《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任务三·方法伴读】
6.小文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奔月神话在阅读时可以跳过,不需要仔细阅读。你认同这种做法吗?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任务四·标题引读】
7.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大标题及小标题的作用。
【任务五·诗歌助赏】
8.根据提示,完成所选诗句助赏内容。
诗句
蕴含情感
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夸赞
(1)__________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2)____________
无复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
(3)____________
空白云
【任务六·神话深读】
9.根据链接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选文中发现的神话特点。
链接材料:(1)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彩,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尝试。(《教师教学用书·女娲造人》)
(2)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人们对嫦娥有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百度百科)
(3)神话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先声。(百度百科)
【任务七·排版探究】
10.同一天,该报的12版“科技”版还发表了另一篇与嫦娥有关的文章,标题是《嫦娥五号秘籍:两吨多的胖小伙如何“追上”小姑娘》,选文则刊登在第10版“国学”版。请结合选文内容,探究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
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这样,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11.文段中的女娲虽说是“神”,但也有许多“人”的东西。
①她的“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人性”的一面?
12.哪些词语体现了生命诞生的欢乐?请把这些词语摘抄出来。
13.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请写点赏析性的文字。
1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则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人命中注定的,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手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一的先人,对此,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比较阅读《女娲造人》和《风俗通》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女娲造人
王珂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地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地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