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变形缝质量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水池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构筑物,拥有独特的施工及工艺要求,其中,对水池最主要的要就是它的防水性能。但要较好地完成这一质量目标亦是水池施工中的难点所在,要提高水池的防水性能必须注意、抓紧以下各工序的施工:
1、钢筋绑扎
在多个净水构筑物中清沉叠池由于采用叠式结构(上面为沉淀池,下面为清水池),由于受工艺因素的影响,池体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各结构部位承受的荷载较大,各节点不但要承受垂直荷载,也要承受水平侧压力,因此无论是池底板或是池壁的各个节点钢筋的布筋都是较为复杂和密集的,为使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好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清晰结构的受力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清楚每种钢筋的摆放层次和位置,然后进行模拟搭设,以求研究出合理,可行的钢筋绑扎顺序,若顺序不合理,则会造成较后绑扎的钢筋无法进行绑扎,特别是各种构造加筋,若施工前不合理安排,在主体钢筋绑扎好后极有可能无法安装到正确的设计位置上,到时则只有该加筋割开,绑扎到设计位置后,再用焊接的方法将其重新连接来,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钢筋绑扎质量的控制,在净水构筑物中钢筋与钢筋基本上是互相扣的,每种钢筋的绑扎质量直接会影响到与其相扣的钢筋的质量,如池底与池壁、池壁转角。因此在钢筋绑扎的施工中,并不是将每种钢筋的绑扎质量控制在有规范的误差范围内便可,而且应该按照“越前越严”的原则进行施工,即先安装的钢筋安装偏差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单是要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而是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且偏差要越小越好,从严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钢筋整体的累加偏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才能保证钢筋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为确保下一工序—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同时要做好清水池四个大角池壁钢筋垂直度的控制。
2、防水套管及洞口加筋的安装
防水套管是水池池体中常见的预埋件,规格在!300—"2000之间,一般防水套管位置都需相应地加设洞口加筋。防水套管部位防止渗漏水的主要的技术措施如下:在施工前对防水套管进行检查,发现有锈蚀现象的必须经过除锈后方可投入使用。将套管洞口加筋的间距是否满足施工要求作为主要的控制项目,严格抓紧钢筋的绑扎质量;使用小直径的振棒和人工插实相结合。预防洞口加筋的间距过密,预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造成蜂窝。加强对已安装套管的成品保护,避免撞击和敲击防水套管浇注防水套管附近混凝土时放缓浇筑速度,在防水套管底部开
一个20的小孔,作泄气之用。在施工中,防止受振松动,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及池壁混凝土的浇注速度过快,造成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走。
3、抗渗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基坑降排水工作、严防地下水及地面水流入基坑而造成积水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渗性,并应清除模板内杂物,木模表面应用水充分湿润。混凝土下料的自由落差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或溜管等工具进行浇筑,以防混凝土发生离析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结构中若有密集管,或预埋件、钢筋稠密处,混凝土难以下落,应改用相同抗渗标号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保证质量。混凝土应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400mm;采用平板振捣器时,其厚度不宜超过250mm。浇筑面应尽量保持水平,其倾斜坡度不得大于l.5。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h,气温高时还应适当缩短。抗渗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以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能力。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有效半径的1.5倍,一般应小于4OOmm.振捣时间一般为10~20s,以开始泛浆无气泡为宜,不应产生漏振、欠振和过振现象。在施工缝和预埋件部位尤其应振捣密实。振捣时应避免振捣器触及模板、止水带及预埋件等。浇筑时不得留有脚手孔洞,浇筑平台和脚手架应随浇随拆。
4、施工缝和后浇带的施工
交互池和变形器怎么卸载施工缝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之一,应尽可能不留或少留。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构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留设形式。而后浇缝是一种刚性接缝,一般设于早期会产生变形而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在施工中后浇缝的留设位置、接缝形式、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后浇部位的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两侧先浇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或高一个标号,后浇混凝土与两侧先浇混凝土的施工间隔时间至少为六个星期。施工缝及后浇带部位渗漏水的主要的技术措施如下: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在池壁高度不少于500mm,施工缝与池壁一同浇注,池壁上不应留设垂直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应与变形缝统一起来。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将混凝土面凿毛,并用水冲刷干净后再进行混凝土浇注,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灌上层混凝土。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捣固密实。预防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缝。
5、防水砂浆批荡的基层处理
在现时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也随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基层面过于光滑,造成批荡层与结构层之间无法牢固粘结,造成批荡空鼓,
开裂等质量问题,在净水构筑物中会因此造成池体渗漏,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夹板作为施工模板能够保证结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加上使用和易性较好的商品混凝土,可以预计结构层的混凝土表面将会比较光滑,为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在砂浆批荡前用高压喷涂机对基层表面进行一次喷浆,砂浆标号同防水砂浆底层用砂浆标号相同,同时掺入10%的108胶水。喷涂层凝结后应进行养护不少于7天。按照该施工方法对光滑的基层表面进行处理能有效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6、多层防水砂浆施工缝的留设方法
按规范要在净水构筑物中迎水面需做五层防水砂浆防水层,池中迎水面的池壁的面积较大,没有可能一次完成批荡,所以需留设施工缝,多层防水砂浆的施工缝的留设应符合以下规定:抹面应连续施工,分层抹压密实,避免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宜留在地面上,亦可在墙面上,但须离开阴阳角处20mm以上。施工缝应分出层次,做成斜坡阶梯形遇穿管、螺栓等部位,应在周围嵌水泥浆再作防水层,接搓要依照顺序顺次操作,层层搭接紧密内外墙防水层应做成封闭整体,阴阳角均应分层做成圆弧形,阴角半径为50mm,阳角半径为10mm。
7、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成品保护措施
在主体结构完成以后,应尽快组织池外壁批荡和回填,以对混凝土起到保护作用。但若暂时未能进行批荡、回填,则应根据届时的气温情况采取每天洒水降温的办法,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温度的变化范围,以减少温度应力,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第四篇:水池防渗措施
水池的防水等级要求很高,主体结构均为抗渗混凝土(一般为s6),往往还要结合柔性防水层来保证水池的抗渗性能。由于水池的池壁相对较薄(200nm~300lnm),施工难度较大,而混凝土自身性质、和易性、施工工艺、现场操作等方面稍有不当就会使主体混凝土防水失败,即使采取了表面防水层等补救措施,水池也有可能发生渗漏。根据多年从事混凝土蓄水池施工的经验并结合对同类工程的调查,分析了水池主体混凝土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固,针对薄壁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从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做出了防止渗漏的技术措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