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语: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很受中国人关注的一个事件恐怕就是美国“封杀”中国华为和抖音公司的事件了。很多国人对此义愤填膺。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美国之所以忌惮中国的这些科技企业,就是因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家们,用汗水和实干,践行着工匠精神,助力着中国的崛起。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位优秀的企业家、科技专家,来看看他在一生中,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了什么重要抉择。
(板书题目、作者)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1.分析题目:
教师提问:同学们肯定看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把课文标题给改动了。把“抉择”换成了“选择”,大家思考一下,这样改好不好?
(预设生答:选择:是在一系列对象中做挑选,强调动作和过程。抉择:用语比较正式的场合或者书面语中,有经过分析之后再确定的意思。程度很深。)
2.学生小组轮值,进行作者简介
3.字词巩固:读读写写(学生范读,订正字音,齐读两遍)
夯实“阳奉阴违”、“强词夺理”的词意,并让学生造句
第二环节:梳理思路,明确观点
1.教师提问:根据预习,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填写表格
2.教师提问:本文的标题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个“抉择”到底是什么?
(预设生答:花大力气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
(板书:扶植年轻人)
教师补充:这篇演讲稿还透露着一个信息: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作者自己是奋斗过来的。
第三环节:走进演讲,研读文章
一、绝知此事要躬行
1.教师提问:根据课文,谈谈王选为什么要提出大力扶植年轻人?
(预设生答:第2段,引用了外国的事例,证明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第3-4段,列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别人的例子、再讲自己的例子,更加全面,更具体真实)
教师补充:演讲的特点——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2.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年轻人该怎样做?
(预设生答:奋斗。了解实际情况,明白具体原因。付出了努力去做具体的事情,对事业的发展有实际贡献。鼓励年轻人到第一线,肯定只有踏踏实实落脚在第一线,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和学问。不要总是想像老一辈一样上电视,做节目。)
3.教师提问: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同学们能否再举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证明扶植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教师总结:作者作为一个老者,也算是一个“权威”,见解精辟深刻,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眼光和视角,提出“权威”们要扶植年轻人。
二、俯首甘为孺子牛
1.教师提问:文章里多次提到“权威”一词,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权威”的态度。
(预设生答:第3段,权威就是一项工作中的领导。第3段,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第3段:权威往往年龄偏大了,不在第一线,不了解情况,实际上懂得不一定比年轻人多。而且一旦到了具体的活儿,有些权威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
2.教师补充:一定要提醒学生,作者并不是完全否定的权威。
(预设生答:第4段,所谓的院士,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说明作者看似在否定权威,但是实际上作者却对“权威”有着很深的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肯定“权威”的作用的。)
教师总结:同学们得很仔细。正是因为有了脚踏实地的付出,所以作者才取得了成绩,成为了权威。其实权威这个词并不是贬义词。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年老时依旧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刘禹锡更是呐喊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对后来人的期待。
三、化作春泥更护花
1.教师提问:身为一名“权威”,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述如何去扶植年轻人的?
(生答:第5、6、7段:1.建议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2.建议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为了扶植年轻人,其实需要老一辈人更加倾力的付出。3.要真心诚意,不要剥削年轻人的劳动成果4.要创造条件,把年轻人推到风口浪尖。5.第7段:老一辈的人,尤其是名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全是醒世名言
2.教师提问:怎样选狗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感悟?
(生答: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理解年轻人的发展困境。他的演讲就是说给年轻人的。作者在摇旗呐喊,号召和倡议社会“权威人士”肯定年轻人的贡献和成果,不要以年龄来论英雄。)
(板书:演讲的特点——要有针对性)
教师总结:老师很高兴同学们有一双抓取信息的火眼金睛,你们作为年轻人,也值得我这个老师学习。因为年轻,所以你们更有活力。老师也有话想要送给同学们,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们一定要虚心学习,向长辈请教,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权威,实现自我价值。
四、一词一句展风范
教师过渡语: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这篇演讲稿中,有许多括号,标注了“掌声”、“笑声”,这说明——这篇演讲稿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第七段,来体会一下王选先生演讲的语言特点。
1.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还使用了哪些手法,增强了这篇演讲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效果?
预设生答:
(1)第1段,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不同时间的太阳,语言生动、幽默,不仅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又给年轻人以极大的鼓舞,同时也形象地说明自己年事已高。
(2)第5段,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说到:“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
教师可以追问学生:这句话中三个画线词是指哪些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过去时态:淘汰、落伍的老人物。现在时态:正当时的核心人物。将来时态:未来的领军人物
(3)第4段,作者用自嘲的手法,说自己“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用“狗皮膏药
”比喻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体会,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脱离第一线,创造的高峰已过去,并非站在行业的最前沿。把讲述这些内容比作“卖狗皮膏药”,进一步突出了作者自谦的科学态度。
教师可以追问学生:这样说有何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作者仍然在为方正、为科技工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同时幽默、轻松的语言,既能够活跃现场气氛,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听众的兴趣,表现了作者谦虚的品质。能正确对待名利、幽默有趣、认真负责的大家风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