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22Vol.1 No.32
产业科技创新 2019,1(32):22~24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区域发展〉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以深圳湾区经济发展为例*
陈家胜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及九个城市,受社会体制、行政制度及经济运行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出现不协调现象。基于此,文章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不协调的原因,以深圳湾区经济发展为例,阐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实践策略,实现各方协同发展。关键词:区域经济;深圳湾区;行政制度;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32-0022-03
1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现状
1.1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截止到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可与世界级湾区媲美。但从整体角度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细化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各地区发展存在差距。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深圳和广州三个城市的生产总值占比较高,分别为23%、22%和21%,远高于其他城市,具体如图1所示。肇庆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总值贡献仅为2%,与香港间的生产总值差距约21%。可见,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易引发权利与义务等要素的差异,导致区域内的资金、人才及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不对等,进一步加剧区域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见图1。
图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产总值汇总图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存在核心产业单一及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就核心
产业单一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将制造业为核心产业,
并未从工业型经济完全转变为服务型经济,制造业占比较大,产业链不够完善。和其他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支柱性产业单一,降低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就同质化严重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存在显著同质化特征,均以金融产业、制造业或航运业为主,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需政府部门优化产业布局,改进城市主导产业,实现不同城市的协调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2]。
第三,城市定位不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为城市聚集,各个城市的精准定位,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但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而言,受产业同质化现象影响,各个城市的定位不够明确,需政府部门构建多核心城市,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例如,利用香港的经济及区位优势,将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中心,与国家连接,吸引国际资源;利用澳门的旅游优势,将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中心;利用深圳的核心引擎优势,将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中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利用广东的省会政治优势,将其作为政治及文化中心,为区域经济交流及贸易交往提供支持;利用制造业技术优势,将佛山及东莞等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制造中心;江门及肇庆市的技术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将其
发展重点选为传统制造业,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后备支持。1.2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一,社会体制的差异。在“一国两制”宏观政策指导下,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资本主义制度;
*基金项目: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项目(FJ-2019-02035)。
作者简介:陈家胜(1965- ),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研究。
23第1卷 第32期
深圳及广东等大陆城市实施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体制的差异影响下,不同城市的经济制度、管理理念、法律体系及合作意识存在差异,使香港及澳门在与大陆城市合作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模式,一旦出现矛盾纠纷,政府部门的事权有限,且合作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难度较大,提高了两地合作的难度,影响区域经济的有效整合[3]。
第二,行政制度的差异。受地方保护主义理念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在行政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其在合作项目中的利益分配出现差异,如果未制定完善的激励或协调制度,合作双方难以积极参与合作项目,二者均以自身利益为先,责任感相对较低,会降低公共利益,不利于区域合作及协同发展,影响二者合作意愿。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仍旧保持差异化的行政制度,会在资金、技术及人才等生产要素中出现壁垒,影响其有效流通,不利
于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
第三,经济运行的差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发展和经济运行属于相辅相成关系。循环累积因果论指出,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优势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领先,并与其他地区产生差异。长此以往,区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会引发回流效应(加剧区域差异)或扩散效应(缩短区域差异)。大量实践表明,回流效应出现的概率大于扩散效应。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和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距离较近,可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经济;广州为省会城市,具备资源优势。上述城市属于优势显著区域,和佛山、东莞及惠州等城市相比,吸引生产要素的能力更强,易引发回流效应,加剧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4]。
2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圳湾区经济发展思路
2.1 高度协同融合发展
在“一国两制”宏观政策指导下,深圳政府部门需深化港澳合作,加强内地与香港及澳门的交流,保障两地的稳定发展。在十九大报告及多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一国两制”落实的重要性,将香港及澳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就此,作为与港澳合作最深入、最频繁的城市,深圳政府部门需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结合深圳、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创新合作模式,将传统的“外资引进”合作模式发展为“高度协同融合”合作模式,并在落实“一国两制”政策的同时,利用香
港的外交优势,引入国际行业标准,在深圳等地打
造国际化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深圳市政府部门需注重人才、技术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融合,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合作项目的创新,扩大经济合作覆盖范围,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2.2 优化产业布局
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深圳市政府部门需结合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利用核心产业及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多样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在“十三五”规划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深圳市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将信息经济、生命经济、绿经济等产业为核心,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培养龙头企业,打造集约化产业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绿性发展[5]。
同时,深圳市需结合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将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点,通过政策扶植、资金投入等方式,构建全新支柱性产业,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的高端化发展。在该背景下,深圳市政府部门可以制造业为核心,利用其产业聚集效应,发展相关产业,如物流业、高新材料业等,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及效益,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支持。
2.3 加强示范区建设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为核心城市,政府部门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制定“7个率先”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格局优化提供指导,推动行政制度及经济市场的转型升级,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级城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深圳等一线城市需做好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加快粗放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深圳市政府部门需借鉴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引进“互联网+”理念,发展“数字政府”,利用互联网为企业、社会大众提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在该宏观背景下,深圳政府部门共制定约400条创新制度,可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乃至全国城市提供经验参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6]。3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圳湾区经济发展实践策略
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深圳需秉持上述发展思路,结合社会体制、行政制度及经济运行方面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经济发展策略: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不同地区价值理念的协调统一,消除社会体制的差异;深化政企合作,减少行政干预,消除行政制度差异;深化经济合作,创新经济运行方式,消
陈家胜: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以深圳湾区经济发展为例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24Vol.1 No.32
除经济运行差异。3.1 深化教育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化深圳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政府部门签署相关教育合作协议及法律合作协议,深化不同区域的思想观念及法律事务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间合作奠定基础。在教育合作方面,深圳与香港地区的合作可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历年来二者的教育合作可用图2
表示。
图2 深圳与香港教育合作示意图
观察图1可知,在深圳与香港的教育合作中,合作方式以培训机构、产学研基地、研究机构及大学校区等为主。深圳政府部门需深化教育合作,加强价值理念的输出,引导深圳与香港两地的青少年、企事业
单位及政府部门达成工作,减少社会体制差异造成的影响。同时,政府部门需深化法律合作,切实落实《法律合作安排》,构建高端法律交流平台,在开展深港合作项目前,利用法律交流平台进行理论交流,避免矛盾纠纷的出现,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7]。3.2 深化政企合作
针对行政制度方面的差异,政府部门需做好行政改革工作,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深化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合作,深化政策合作,提高区域经济增速。
在行政改革方面,深圳政府部门在所辖区域内实施“放管服”政策,通过多项“证照分离”措施,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引入“互联网+”理念,简化合作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方面的市场灵活性,为区域经济的优化布局提供帮助。同时,深圳政府部门结合区域发展现状,与区域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城市与企业的合作共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例如,深圳政府部门将扎根于深圳的华为企业选为合作对象,利用华为的高新技术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并通过政策倾斜或政府扶持,为华为企业生产提供支持,结合华为企业的生产需求,优化华为企业周边的交通条件,配置全面基础设施。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背景下,华为企业将部分职能部门搬至东莞市,加强深圳与东莞的经济与政治交流,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细化来说,深圳及东莞两地的政府部门分别与华为企业签署协议,通过两地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为华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华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3 深化经济合作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经济运行差异,深圳市政府部门需加强各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合作范围,推动区域产业的纵深发展。
在经济合作范围扩大方面,政府部门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合作提供基本条件。细化来说,深圳市政府部门将港珠澳大桥为基础,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如广深港高速铁路、莲塘口岸等,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交通便捷性,构建“1小时生活圈”,为经济合作交流提供支持。同时,深圳与香港共同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经济合作范围扩展至科技领域,通过高新科技的研发,聚集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推动行业市场的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在区域产业纵深发展方面,深圳市政府部门需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制造业,围绕该核心产业,打造全套产业链,整合制造业的供应链,深化内在经济交互,打破经济运行差异,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以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背景下,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汪滔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产业链为基础,建设无人机企业,实现无人机材料供给、核心部件生产及整机装配的协调统一,将大疆打造为世界一流的无人机制造企业,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产业合作[8]。参考文献:
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1] 姚建建,门金来. 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耦
合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4(05):28-36.
[2] 陈建中,刘杰. 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8,48(01):135-138.
[3] 宗勇. 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和思考[J].
科技经济市场,2018,48(12):56-57.
[4]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 小
康,2018,20(01):22.
[5] 于凌云,林绅辉,焦学尧,等. 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
面临的生态问题与保护对策[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5(04):782-790.
[6] 王玉明. 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合作的回顾与展望[J]. 哈
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117-126.
[7] 丁晓曦,刘敏,马勇,等. 2017-2018年昆明市森林资源
监测指标变化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2019,48(5):107-112.
[8] 深圳“特区管理线”撤销[J]. 创新世界周刊,2018,36
(04):20-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